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4
态度非常谦恭。后来,宋朝兴兵南征灭掉了南唐。期间,钱俶亲率士兵五万人进攻常州、宜兴、江阴,有力地支持了宋军。
钱俶还曾率王后、世子及部分臣工亲赴开封朝觐宋太祖,受到热情接待。宋太祖在开封城内建礼贤宅供其居住。两个月后,钱俶启程南返。临行时,宋太祖将一个黄包袱交给他,里面全是大臣们建议扣留钱俶的奏折。钱俶读后真是又恐惧又感动,从此对宋朝更加谦恭。
两年后,钱俶再次率领妻妾和九个儿子,以及部分臣工赴开封朝觐宋太宗赵光义。当时除吴越外,江南各分裂政权都已被宋朝消灭,客观形势已使得吴越政权难以继续存在。而且,如与宋朝兵戈相见,不仅会破坏江东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还会使钱氏家族面临灭门之灾。
因此,钱俶就向宋太宗上表,主动献出土地和人口,要求取消吴越政权,并废除自己的所有封号。宋太宗马上就“恩准”了,同时还颁赐“誓书”给钱俶:“钱俶将三千里锦绣山川,十三郡鱼盐世界,全部贡献给宋朝。普天下之,钱氏族人若犯罪在押,不论罪行轻重,一律赦免释放。即使杀了人,杀死一至七人的也赦免开释,任其到各地僧寺道观自由安歇。祖辈当过官的,子孙可以荫袭。正在做官的可以破格升迁。”
事实表明,钱俶对宋朝示以谦下,并主动献出国土,取消吴越政权,是非常明智的举措。宋太宗改封钱俶为淮海国王,授予他的子弟们节度使、刺史、观察使、团练使等官职,给予了非常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周易》中对“谦”卦的评价是“亨,君子有终”。意思是说,通达顺利,道德高尚的人有好的结局。若一个人处处谦让,时时虚心,事事谨慎,就能不断进步,有所发展。相反,一个人若整天傲慢无礼,则必定难有所成。
另外,谦下有恭敬、谦逊、谦卑、谦恭、谦和之意。见人就低头哈腰、处处讨好,不是正直的谦下,而是虚伪谄媚、心里发虚、极不自信。真正谦下的人,必定品行端正、思想高尚、行事得体,决不会没有骨气、没有良心、没有正气。总之,为人处世宜取谦下、弃傲慢。
■ 管理般若功 ■
企业交往要“善下之”
国与国相处的方法,在于谦下。小国谦下可得生存,大国谦下则可兼并扩张。反之,如果双方逞强争胜,小国要灭亡,大国也难以长久维持。因为,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最终会使天下人离心,最后不免败亡。不过,小国做到谦下比较容易,大国做到谦下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老子既指出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双方都应“善下之”,又以“大者宜为下”来强调:强者更要“处下”。也只有这样,强者才能更强。
在处理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时,也要“处下”,尤其是强的企业、龙头企业、兼并一方的企业更要“处下”。只有这样,合作、联合、兼并才会成功,才会有真正的效应。
在企业兼并中,兼并一方要主动适应对方,而不能只要求对方适应自己;要主动让利,主动照顾对方的利益,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味地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当年,在牡丹江电视机濒于破产的情况下,深圳康佳集团与之合作,共同创办了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整个过程,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老子“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的思想。
很明显,濒临倒闭的牡丹江电视机厂是“小国”。秉持“小国以下大国”的原则,牡丹江电视机厂欣然按照康佳集团的要求,将康佳管理的运作模式、各方面制度全面移植到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人事去留也遵循康佳的意见,全部辞退后再择优聘用。
同时,厂里还将最好的厂房、设备、业务技术骨干并入新公司,而自己甘做“收容队”,将剩下的劣势资源归于老厂。
此外,牡丹江厂原有的5000万元债,176名退休工人,全归老厂负担,一律不带进新公司。这是“欲将取之,必先与之”,也就是“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结果,两年之内,仅股息所分利润就达2000多万元。
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康佳集团这个“大国”呢,则秉持“大国以下小国”的原则,表现出了应有的高姿态。
首先,它没有把过时的产品转移到牡丹江康佳公司去,而是把最新开发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连同图纸一并交到牡丹江康佳公司手中。尤其是康佳第三代彩霸的投入,使牡丹江康佳公司的产品在东北市场上供不应求。
其次,牡丹江康佳公司刚启动时,资金紧张,康佳集团不仅在一个月内将作为股本的1800万元全部到位,还拿出20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以显示集团的诚意。
再次,合资前牡丹江厂年产电视1万多台,合资后的第二年达19.9万台。这样,原来低水平的销售能力已跟不上生产步伐。开始,康佳集团把牡丹江康佳公司的产品投入自己的销售网。后来,干脆划出一块市场,把整个东北地盘让给牡丹江康佳公司,并派人帮助促销。
此外,康佳集团还决定,牡丹江康佳公司在选择配套厂时,同等质量、价格,哪怕价格稍高一点,也要优先给牡丹江厂来生产。这样,牡丹江厂业务不断,很快扭亏为盈。这是“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康佳、牡丹江厂双方都“善下之”。结果,合资仅两年就大获成功。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超过5000万元,一个濒临破产的老企业开始焕发了青春活力。
在企业兼并的过程中,不免存在利益冲突、权力冲突、人事安排冲突、资金冲突、文化冲突等。对此,双方尤其是兼并的一方要“善下之”,主动照顾对方,互相适应。这样,才能互相协调,使被兼并的企业与之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