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4
商人们能够平和心态,宽以待人,能够放弃不必要的争斗,以德报怨,许多商海翻船的惨剧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能会呈现一种双赢的美丽结局。
晋商乔致庸在高粱霸盘中赢了达盛昌,并不乘胜追击,致对手以死地,而是以德报怨,情愿回收10万两银子的高粱,解了对手的燃眉之急。他的理由是,山西商人不应该搞窝里斗,应该抱成团,以和为贵。一家有难,大家帮衬,不以邻为壑,落井下石。在实际生活中,乔致庸不仅团结了大批客商,尤其对经营不善的商家更为宽容,对那些亏了本无法还债者,对方拿什么抵债都不计较,还不了也不逼迫,从未因债务纠纷打经济官司,始终与客户不伤和气。这些商家缓过劲后都对乔家心存感激。
在商场上,有些人有恩于你,有些人因伤害过你而与你有仇。那么,该如何对待这些恩恩怨怨呢?以德报德,是没有异议的。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自然要回报人家,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对于怨呢?一种方式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别人伤害了我,我要同等报复他,这未免显得睚眦必报,显得我们和那些人一样低劣了。另一种态度是“以德报怨”。别人伤害了我,我反过来还要给他笑脸和各种利益关照。这样反显得我们包容、博大。
卡尔是一位砖商,一直以来他的生意都不错。不过,近来由于一个竞争对手造谣,他的生意陷入了困境。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卡尔的砖块不好,他的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险。为此,卡尔不得不费了好大的力气辟谣。客户经他百般解释,才相信他的话。
虽然卡尔成功挽救了自己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愤怒无比,他真想拿一块砖来敲碎那个肥胖的竞争对手的脑袋。
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到教堂做礼拜。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每一个字都深深震撼着他的心,因为就在上个星期五,他的那个竞争者还使他失去了一份25万块砖的订单。但是,牧师却教他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牧师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这让卡尔陷入了矛盾中。
当天下午,他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吉尼亚州的一位顾客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而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却不是他的公司生产的,而与他的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他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机会。
这使卡尔感到万分为难,需要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方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卡尔的内心挣扎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终于占据了上风。最后,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的家里。
接电话的人正是那个恶意造谣的竞争对手。当卡尔礼貌地把弗吉尼亚的商机告诉他时,那位竞争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既为自己先前的行为感到羞愧,又对卡尔万分感激。
最终,卡尔得到了惊人的结果。竞争对手不但停止散布有关他的谎言,而且还把自己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卡尔做。卡尔的心里也比以前舒服多了,他与那个竞争对手之间的阴霾也消散了。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与你为难的人的最上策。当他们伤害侵犯了你的商业利益时,既不以怨报怨,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自己的水平,与别人的错误做法对等混战;也不以直报怨,因为那样不但无助于减少这个世界上的是非或冲突,甚至可能助长罪恶。
对待对手,大多数商人会采取“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手段和方式。古往今来,茫茫商海中演绎了太多冤冤相报的悲剧。古希腊与特洛伊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双方元气大伤,却仅为争夺一个女人;二战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无休止的流血冲突,给中东稳定及世界和平带来灾难性后果,也和双方“互不相让”和“睚眦必报”有关。回望历史,冤冤相报给人类造成太多痛苦和悲剧,留下无数遗恨和灾难。虽然许多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原因,但争端无不起源于双方的互不相让。
■ 管理般若功 ■
充分体现爱人的原则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常无心”,就是没有私心,无私无我。“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在管理上充分体现爱人的原则。这种爱,当然是真爱,是无私的爱。
不过,在管理实践中,用“爱”者少,用真爱者更少,用假情者却屡屡发生。满足员工的需要是一种“予”,这种“予”似乎很像“爱”,但“予”的目的是为了“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了“取”而“予”,而非“予”后自然产生“取”。用老子的话说,这是“责于人”而非“不责于人”,是“司彻”而非“司契”。因此,就难以使员工爱企如家。
在企业管理界,曾经出现过一个很时髦的词——感情投资。感情投资,投的理应是“爱”。然而,在实践中却走样了,感情投资成了小恩小惠、假情假义,成了责求、索取的手段。这样的“感情投资”当然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因此,不多久管理者们便对其失去了兴趣。
其实,不是“爱”无用,而是管理者对“爱”太过实用主义。他们并不真正爱员工,只不过是把“爱”作为牟利的手段罢了。这种“爱”当然难以笼络人心,也自然难有成效。所以说,越想“责于人”,就越无法“责于人”。相反,“不责于人”,才能最终真正地“责于人”。
深圳一家港资集团公司的老板,在“爱”员工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比如,修建了豪华娱乐场所;给每个员工建了单人宿舍;员工过生日,会得到一个生日蛋糕,一份精美礼品,以及一张老板亲笔签名的贺卡;中秋节每个员工可得一盒高档中秋月饼;元旦,每个员工可收到一份精美挂历;医药费全部实报实销;每年有一定的带薪休假;老板亲自下食堂,改善员工伙食,等等。尽管他付出了这么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
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他“爱”员工的“动机”太过功利。这不是“不责于人”的真爱,而是“责于人”的假情。当然,该老板并非全是假情,但在真情之中确有假情的成分。真假错杂,鱼目混珠,是难以取得真正的“爱的反馈”的。所以说,爱员工,不宜急功近利!
而且,爱员工,要爱到点上,爱到关键问题、关键时刻。如果在一般问题上付出了不少“爱”,但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却没有体现爱,那一切都会前功尽弃,甚至会产生反面效果。
上述企业所在的深圳市,员工和企业“双向炒鱿鱼”是家常便饭。拿该企业来说,4年中就有2000多人离职,员工年流失率达100%。员工“饭碗”极不稳定,“干了今天不知明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怎会爱公司如家?在这种情况下,稳定雇佣关系,才是对员工最大、最重要的爱。也只有这样去爱员工,其他的“爱”的内容才能发挥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体现爱,要有总体部署,企业老板、最高管理层要身体力行。但是,光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对绝大多数员工来说,企业对员工的爱,更多的要通过企业中下层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体现。因此,在管理中体现爱,并要取得真正的成果,需要长期的努力,要有耐心、有长劲,要扎实工作。
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体现爱,不能“一刀切”,而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员工的心理、思想脉搏,了解、满足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不同时期的主要需要,把“爱”的工作做到家,做到心坎上,起到真正的作用。这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切不可简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