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4
有道是,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研究学问是没有终点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知识的无限丰富和不断更新,决定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正是“学不可以已”。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临着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如果自满和自高自大,对知识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把学习当做装点门面,那么思想就会受到束缚,行动就会停步不前。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就不可能做到保持和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只有刻苦学习,掌握技能,增长本领,才能弥补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容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只有刻苦学习,才会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让科学的信念、真理和崇高的理想在头脑里扎根。只有刻苦学习,才会有能力去评判、观察、辨别事物的真伪,明方向、懂道理、有修养,进而完善自我,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
如果你已经得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你一定会努力工作,为使工作做得更好,你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就是“为学日益”的过程。当你的才干已经可以使你的工作非常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时候,此时你就要追求完美了,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到了“为道日损”的阶段了,距离成功和辉煌就不远了。
■ 职场易筋经 ■
别被盲目和忙碌击垮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对那些终日忙忙碌碌、难得停下来思考和总结的职场人士有着特别的警醒意义!工作有时候是很盲目和忙碌的,我们必须要经常性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否则,我们很快就会被那些盲目和忙碌击垮。
有一天深夜,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他关心地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这里做什么?”
研究生赶忙答道:“我在工作。”
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
研究生回答说:“白天也在工作。”
卢瑟福再次问道:“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研究生谦恭地回答说:“是的,导师。”
卢瑟福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勤奋工作,这很难得。可我不得不提醒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西方流行着一句十分有名的谚语,叫做“Use your head.”(用用你的脑子)。世界上所有的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经过思考后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我们需要养成的运筹帷幄式的、理性的思考方式。
在全世界IBM管理人员的桌上,都会摆着一块金属牌,上面写着“THINK”(想)。这个一字箴言,是IBM的创始人汤姆?华特森从多年的推销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华特森在1895年进入NCR(国际收银机公司)当推销员。同事们告诉他,推销不需要特别的才干,只要用脚去跑,用口去说就行了。华特森的脚底都磨出了泡,但业绩一直很不理想。后来,他改变了推销的策略,把不少精力放在区域分析、客户调查上。与此同时,他也非常注意一些推销的技巧,随时根据客户的态度调整自己的言辞。几个月后,他成了NCR的销售冠军。
1911年12月,华特森在NCR担任销售部门的高级主管。有一天,寒风刺骨,霪雨霏霏,气氛沉闷,无人发言,大家逐渐显得焦躁不安。华特森突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我们共同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没有充分思考,别忘了,我们都是靠动脑筋赚得薪水的。”在场的NCR总裁约翰?巴达逊对“THINK”一词大为赞赏,当天,这个词就成为NCR的座右铭。三年后,它随着华特森的离职,变成了IBM的箴言。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思考的力量》一书里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若把你的思想当做一块土地,经过辛勤且有计划的耕耘,就可以把这块土地开垦成产量丰富的良田,或者也可以让它荒芜,任由它杂草丛生。”
一个思想有条理的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分清主次,抓住问题的核心。一个思考有条理的人,能以简明的方法,促使别人更了解自己。想要从你的思想中得到丰收,你必须付出种种努力并投入各项准备工作,这些工作的安排和执行就是正确思考的结果。
俗话说:“小思考,小收获;大思考,大收获;不思考,不收获。”只有认真思考,总结工作经验,才能全面发现成绩和优点,并继续发扬,以利今后做得更好;只有认真思考,吸取教训,才能深刻认识缺点与不足,并努力去克服,避免重蹈覆辙。
许多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天赋相若,实干精神也相差无几,进步快慢却差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不善于思考。有的人每干完一件事,都要琢磨琢磨,找出对的在哪儿,错的在哪儿,这叫做吃一堑、长一智,进步就快。而有的人干完就算完了,稀里糊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步就慢。
行成于思毁于随。热忱的行动只有播种在思考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做工作不应只顾“日益”——盲目地忙忙碌碌,还应做到“日损”——多在脑子里思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