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4
军元帅一职,转由程元振代替。此后,李辅国虽有所收敛,但李豫始终对他不放心,最后秘密派刺客将他刺死了。就这样,李豫铲除了奸臣李辅国,巩固了自己的政权。
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极其高明的处世之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摸清自己的底细和实力,别人也就难以钻自己的空子。
■ 职场易筋经 ■
弥补职业能力的缺陷
老子提醒我们要“善摄生”,也就是提高生存能力。而提高生存能力的最高明的办法,就是使自己“无死地”。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无死地”大可理解为,弥补职业能力上的缺陷和弱点。一个人职业能力上的缺陷越少,其职业竞争力也就越强,他也就越能够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所以,职场人士应在弥补职业能力缺陷上下苦工夫。
宋明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可偏偏有个粗心的毛病。让他开个单,收款人明明是范国明,他写成了“范国名”;让他计算一个尺寸,不是少写个0,就是将cm写作m……
宋明的粗心,是全公司出了名的。所以,同事们都不敢轻易让他帮忙,生怕出什么大错。于是,宋明成了“闲人”,想帮大家做点事,人家却不敢劳烦他。
一天,经理手上有个大项目,需要一个项目助理。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做得好,一定可以得到经理的赏识。这样的机会谁肯错过呢!宋明自然也是倾尽全力争取这次机会。哪知经理却说:“小宋啊,你的能力是不错,可是你真的是太粗心了,这是个大项目,要是不小心有点什么错,那公司的损失可就大了。所以,小宋啊,你再历练历练。这次先让别人上吧!”
宋明听后郁闷透了,就因为自己“粗心”,这么好的机会就没自己的份了!他下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此后,他每天做数学题、学画画。数学上的数字最容易出错,所以做数学对克服粗心很有帮助,而画画不仅要细心更要耐心。他每次做完数学题后,都认真地检查;画画时更是仔细观察每个细节。慢慢地,宋明做事越来越细心了,也越来越有耐心了。同事们渐渐忘了宋明之前是多么粗心的一个人,纷纷请他帮忙,而经理也越来越欣赏他。宋明每天都忙得很充实、很开心。他克服了自己的弱点——粗心,终于可以在职场一展身手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职业能力缺陷,有些缺陷不足以影响自己的前途,也就听之任之,纵使缺陷越来越严重。要完全弥补缺陷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职业能力上的缺陷和弱点变得越来越少。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做SWOT(强弱机危综合)分析,针对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抓住机会和回避风险,只需要弥补严重制约自身发展的劣势。补短的关键在于判断哪一项劣势才是自身目前最应该弥补的。要有目的地补,而不是无目的、盲目地补。
其次,制定补短的目标,即自身希望达到的学习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目标一定是可以实现的,要量化以方便衡量结果,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有层次,而且要相互协调。
再次,制定一个补短的计划,由计划来指导学习和工作,而不是随意地想做就做。
然后,制定一个补短行动方案和时间进度表,以利于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最后,对补短的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要及时地衡量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估,诊断结果,然后采取修正行动。在现实中,控制这一环节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了,只是去补了、去学了,但是没有控制,这很容易造成补短的低效。
人无完人,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职业能力缺陷和弱点。这些缺陷和弱点是制约一个人职业前途的重要“短板”。只有用心加长这些“短板”,才能使自己的职业能力日臻完善,使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使自己的前途更光明。
■ 管理般若功 ■
激活短板的生长细胞
老子说,善摄生者无死地。企业生存之道,与职场生存之道颇为相似,“长板”是其生地,“短板”是其死地。一个企业要想做到“无死地”,就要激活自身“短板”的生长细胞。
这就涉及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其最短木板的高度。因为无论其他木板比最短的木板高出多少,其超出最短木板的水都将会溢出。
在“木桶理论”提出之后,企业界的管理者都把焦点集中在“木桶短板”上,认为“短板”是造成企业能力不足的原因,称之为“短板论”。企业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很多都是因为“短板”在拖后腿。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型合资企业,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后,由于市场增长缓慢,各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于是,价格战成为了竞争的主要手段,成本控制则成为市场竞争及生存的关键因素,在企业内全方位地降成本就成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
然而,该公司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在降低成本工作中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原材料库存居高不下,库存管理方法落后,物资采购技巧差劲,价格谈判被动,对所采购物资的技术质量要求一知半解。这最终导致降低成本的指标没有完成,拖了企业的后腿。问题出在哪里呢?
原来,问题出在公司采购部门的人员组成上。老员工多是从与采购无关的岗位上转来的,只会机械地转发订单,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一些靠关系进入公司的员工能力较差,工作成绩不理想;而刚毕业一两年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传帮带,也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总之,该公司采购人员的素质根本无法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该公司从成立以来,从来没有组织过对采购人员的正式的岗位技能培训,几乎是放任自流。采购人员的能力提高缓慢,采购部门成为木桶中的那块短板就不足为奇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请培训师对营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安排技术人员轮流赴国外学习先进技术。这种情况的不断持续,导致木桶的长板更长,而短板依旧,木桶中的水依然是那么多,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没有提高,而且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逐步陷入了经营困境。
不能说这家公司不重视培训。它把公司的资源集中用于营销和技术等方面,寄希望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以形成竞争优势。但是,在企业降低成本的新战略的要求下,对采购人员这块短板的培训被严重忽视了,只能说企业的高层陷入了视觉盲区,人力资源战略没能够围绕着企业的战略来实施,使企业无法提升竞争力。其实,若企业自身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大可借助咨询机构的外脑进行健康诊断,找出病因,然后通过培训,增长短板,真正提高竞争力。
将企业的“短板”变长是必要的。但一个企业的经营好坏,不仅仅是“短板”在起作用!在发展的最初,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往往不是什么综合优势,而恰恰是企业的独特优势或核心竞争力——“长板”。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壮大,才会面临发展瓶颈——“短板”的制约。如果企业管理者仅仅把眼睛盯在“短板”上,而忽略了“长板”,同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所以,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既要重视“短板”,也要重视“长板”。这样才能使企业得以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