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3
叛军,多有功勋。两年后,郭子仪与广平王李豫统兵十五万,收复长安。
正所谓功高震主,由于郭子仪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唐肃宗对他的戒心也油然而生,于是派出太监鱼朝恩到郭子仪的部队监军。
鱼朝恩一点也不懂军事,却对郭子仪处处掣肘,致使郭子仪无法统一指挥各路军队,终致相州惨败。无奈之下,朝廷只好授予郭子仪重权,任命他为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统一节制各路军队。鱼朝恩很是忌妒,对郭子仪造谣中伤,唐肃宗便又趁机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责令其回京述职。郭子仪奉命回京闲居,没有一句怨言。
郭子仪离军后,战局急转直下,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吐蕃又趁机进犯长安,局势危在旦夕。朝廷众臣纷纷要求起用郭子仪,唐肃宗没有办法,只得诏令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不久又封他为汾阳王。此后,河东的战事,差不多完全依仗郭子仪料理。
唐肃宗死后,广平王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代宗也非常忌讳郭子仪的功劳和威望,怕驾驭不了他,于是听信宦官的谗言,借机削夺了郭子仪的兵权,命他督造唐肃宗陵墓。对此,郭子仪同样毫无怨言,安然领命,一面督修陵墓,一面把唐肃宗在世时所赐给他的千余份诏书敕命,统统上交朝廷,以示不再过问军旅之事。
不久,叛军暗中勾结回纥、吐蕃侵扰河西、径州,进犯奉天、武功,直逼京师。唐代宗又不得不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坐镇咸阳,领兵拒敌,他自己则仓皇逃往陕州避难。郭子仪一路南下,一面抽调民兵补充队伍,一面收集逃兵败将加以整编,总算募集到了几千人。不久,部将张知节领兵前来汇合,于是军威大震,吐蕃军闻之,不战而退,郭子仪再次收复两京。
晚年的郭子仪,退休家居,忘情声色。一天,书生卢杞前来拜访他。当时郭子仪正和家眷在一起饮酒作乐。
郭子仪很了解卢杞,这人虽然长相不好看,半边脸都是青的,可是很有才干,虽然现在很多达官贵人都看不起他,可是这个人不容小视,将来定会发迹,掌握大权。因此,一听说卢杞来了,他立即让所有的女眷和歌伎回避。他和卢杞谈了很久,待之甚恭,卢杞尽兴而去。
后来,卢杞做了宰相,过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大多被他杀身抄家。相反,他对郭子仪一家却是另眼相待,郭家子孙偶犯不法之事,他也会设法保全。因为他觉得郭子仪非常看得起他。
郭子仪以宽厚治兵,所以下属乐于效命,并助他屡建奇功。当上级需要他时,他会立即行动,绝不拖延;当上级猜忌他、罢免他时,他能安然接受,不发一句牢骚。正因如此,他虽屡遭贬职,又能屡被起用,成为国家柱石。他与人为善,别人都看不起同事卢杞,他却待为上宾……他身处乱世,却能全身避害,安享福、禄、寿、考,可谓古代职场的精英。
人生在世,谁不想有一番大的作为,有一份骄人的成就?谁不想拥有辉煌,令世人敬仰?然而从古到今,所谓的天才数不胜数,可真正能成大事者又有几人?反倒是那些貌似呆板的忠厚笃诚之人更易取得成功。
■ 商海逍遥游 ■
舍弃轻薄选择淳厚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意思是说,大丈夫立身厚重,而不喜欢轻薄;追求朴实,而不崇尚浮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选取淳厚朴实。
天下善耍聪明智巧的商人不计其数,真正能成为商之大者,为世所称道的却少之又少!反倒是那些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讲诚信、有爱心的商人能登上商道之巅峰,而他们成大事的要诀就是“不用巧”。
日本名古屋有一家名为“加它”的制酪公司,该公司因坚持使用新鲜的奶酪制造咖啡而远近驰名。其领导人日比孝吉先生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因而在该公司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免费或超低价提供给顾客的。
日比先生经过亲自尝试后,买下了一项无味大蒜的技术专利,这种无味大蒜中含有一种名为“阿霍安”的物质,不仅对预防癌症疗效显著,对白内障、高血压、哮喘等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天,一位顾客来买一些过年用的咖啡。“那么,这个也给你,一起用着试试看。”日比先生顺手将一些无味大蒜塞到这位顾客手中。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来,这种无味大蒜累计已经派发给了全国各地的数万人。
后来,日比先生就不断收到感谢信。其中,有人写道:“这种无味大蒜效果惊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非常感谢!”还有人写道:“不能白白接受啊,哪怕只付邮费呢!”
不过,日比先生没有听从这种劝告,他回信说:“那样的话,就请多多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或帮助宣传一下’加它‘的产品就行了。”
每年向那么多人派发无味大蒜,所投入的费用达25亿日元以上。但是,自从派发这种无味大蒜以后,加它公司的营业额也迅猛增长,得到的远远超过了付出的。
提供超值的服务可以吸引更多顾客,这是很多商人都知道的。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其实,付出势必就会有回报。施惠于顾客,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般人认为,经商必须精明奸猾。其实,经商关键是要忠诚厚道和充满智慧,尤其要以忠诚厚道为经商之根本,忠诚厚道会使人如虎添翼、一路顺利。
“不用巧”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事情就是如此简单,道理也非常朴实,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终能成功。可很多商人就是想偷懒耍滑,不想流汗,只想发财,最后往往败在了自己的“聪明”上。岂不闻,“天道忌巧”!
温州的绝大多数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生活为他们赚得了第一桶金,他们做人做事都踏踏实实,不拒小流,不搞虚浮,创造了一个以“实”为本的草根神话。
《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人要厚道,经商更要厚道。不要老想着从别人身上赚取什么,而应考虑自己能给予别人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或价值。种的越多,收获越多!正如著名企业家吉田所说:“播种善的人也会得到善,善会循环给我们,让善不停地循环,大家都得到善的恩惠。”
■ 管理般若功 ■
内部礼仪别太繁琐
老子说,失“道”以后才有“德”,失“德”以后才有“仁”,失“仁”以后才有“义”,失“义”以后才有“礼”。
在他看来,合于“道”的管理是最佳的,一切自然无为;讲“德”的管理次之;讲求“仁”、“义”的管理则已是有心作为,是退步、是堕落了;讲“礼”的管理,更是注入了勉强的成分。勉强为之,怎会有好的效果?
这不,一家视“碰鼻礼”为企业文化的公司,就把一名刚入职的新员工吓跑了。
上班第一天,王小姐一早兴冲冲走进办公室,没想到却遭遇了一件尴尬事。她竟然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同事互相抱着脑袋碰鼻子,而其他同事似乎对此习以为常。更让她受不了的是,一个同事也要和她碰鼻子,“看同事们的架势好像大家都等着要和我碰鼻子。”王小姐受惊不轻,马上逃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过后,部门经理对她说:“碰鼻礼来自新西兰的毛利人,是表示友好的意思,公司里两个曾在新西兰留学的员工最开始在公司用碰鼻礼互相问候,很快流行开来,每天早上大家都用这种方式打招呼,已经成了公司的一项制度,习惯就好了。”
虽然经理一再安慰,但刘小姐仍有障碍,她觉得:不分男女地碰鼻子,脸贴脸,让人太难堪了。最后,她不得不选择了离开。
关于“礼”,老子还讲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即推崇行礼的人有所作为而无人响应,就扬着胳膊强迫别人顺从。事实上,很多礼都带有让人难以接受等级色彩。
某公司经理张某,有次只身前往基层视察。当到了某个车间时,因正在忙于生产作业的工人没有主动与其打招呼,遂大怒,立即找车间领导谈话。
次日,车间领导发出通知,凡是看见领导要主动上去热情问好,否则扣钱。
其实,公司大了,领导多了,员工并不一定认识每一位领导。本来,领导到基层视察是好事,但是下来一定要让基层职工顶礼膜拜就不对了。领导不是神,一线工人够辛苦的了,哪有功夫奉承领导?
工作者只有职位和分工的不同,人格上一律平等。身为管理者,宜讲平等、有气度,大可不必讲那么多繁文冗节!这样才能与员工打成一片,实现“上下同欲”,把组织管理好。
不过,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论。组织内部讲“礼”,也有好处,比如礼貌、规范、优雅的仪态举止能够使组织更有序,也能提升组织的形象;互敬则能使组织成员敬人、敬岗、敬业。
重要的是,讲“礼”要适度,要坚持人格平等、上先下后等原则,否则必然是有害无益。
管理者要想把组织管理好,自己的精神境界首先要上层次,并且在制定组织的礼仪规范、礼仪形式、礼仪动作时,结合本组织的实际,酌情而定,切忌过于繁琐。以免导致组织管理人情化,违背现代管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