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3
使对方非常生气。而如果你说“我大概迟到30分钟”,虽然电话里说让对方再等30分钟他会感到不高兴,但是,你会提前10分钟到达。这样,对方就会忘掉你迟到20分钟,而对你提前10分钟到达所做的努力会给予很好的评价。
医生有时也使用同样的技巧,这也许不是有意识的,例如,对送重病号来医院的家属说“也许来不及了”,这就是说让他们有一个最坏的思想准备,然后再说“我会竭尽全力抢救的”,让家属有所期待。患者刚被送来时先这样说比较主动。如果患者痊愈,患者及其家属必定非常高兴。万一抢救无效,他们也能理解:医生已经说过送来得太晚了,结果还是不行。对这位医生来说,他会得到感谢或理解而不会招来责难和抱怨。
■ 商海逍遥游 ■
做生意切莫过度逐利
老子提醒我们要“去泰”,即去除过度,凡事适可而止。对一个商人而言,追逐利润也应适度,不要竭泽而渔。要知道,对利润过分追逐的过程,也就是风险逐渐积聚的过程,是违背大道的。所以,君子爱财,要取之有度。
智慧的生意人不是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时猛踩油门,而是适可而止,保持安全速度,留出安全距离,并且将全部精神贯注于驾驶,随时做刹车准备的人。
得意忘形是人的弱点,谁会在乘风破浪、突飞猛进的环境中还懂得“随时做刹车准备”呢?因此,击败对手的最佳方法是给他创造一个“一帆风顺”的感觉,使他先突飞猛进后人仰马翻。
日本有家公司叫做“磐若铁工”。董事长磐若松平氏有一年突然跃登日本最高所得排名第七位而一鸣惊人。然而几乎是在同时,爬得高跌得重,突然宣布破产,身败名裂,于是再度一鸣惊人。
原来这家公司以一贯作业方式制作车床,成为当时划时代的创举而受到注目。一时大发利市,批发商不断抱怨生意太好:“一进货马上就卖光了。请赶快制造送来吧。”磐若董事长笑逐颜开,决意趁热打铁,乘胜追击,扩大投资,增加生产。自以为已经称霸日本,下一步更要远征东南亚、中亚以至于世界了。
然而算盘打得太如意了。原来那些苦恼于销路太好的批发商纷纷退货,货积如山,不用说不得不宣布倒闭。有识者批评说:“如果当时销路太好、供不应求的时候,能够仔细作市场调整,努力于开发新产品,也许磐若铁工至今仍然生意兴隆,稳如泰山。”
过度追求利润往往和急于求成是同胞兄弟。很多人做生意不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是妄图一夜暴富。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积累起巨额财富,必然会导致过度求利,而过度求利往往会忽视风险,于是便一败涂地。
例如,有一年秋天,呼拉圈突然风靡全球,几乎人手一圈。制造呼拉圈并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要多大资本,于是许多人争相投资,当时确实销路很好,一进货就卖光,供不应求,许多人因此赚了一笔。然而不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突然间不流行了。许多厂商不知道,还拼命制造,结果退货如山,又纷纷倒闭了。
又如,出版商也常常有这种情形,偶然出了一本畅销书,喔!不得了,到处抢购。于是再版啊再版!突然情势一变,滞销了,退书如山。
由此可见,虽说赚取利润是商人最基本的冲动和追求,然而过度求利却往往走向其反面——破产。古人说“生意如牛涎”,是很有道理的。牛涎又细又长,拖了三尺都不断。与疯狂逐利和一夜暴富相比,细水长流的生意虽然一时利润有限,却要安全得多了。
■ 管理般若功 ■
严苛管束员工危害大
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个有智慧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管理企业当以“无为”之道,当人性化,当使员工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反其道而行,实行“有为而治”,对员工管理得过死、过于严苛,给员工造成的压力过大,非但管不好企业,还会把企业搞乱。
某企业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具有了令人向往的巨大规模。但是,该企业的企业美誉度和企业规模之间反差却越来越大。
2009年,其员工孙某因被怀疑丢失iPhone遭遇调查而跳楼自杀。2010年3月,该企业又有3人跳楼或坠楼。4月7日,更是有两名员工自杀身亡。从2007年6月到2010年4月,该企业员工自杀人数已达12人。虽然其他大型企业也会有员工因种种原因自杀,但该企业的自杀人数过多、频率过大。
众多自杀事件,使该企业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纵观这12个人的死亡,基本都是自杀,甚至被自杀。在这些自杀案一再发生,该企业一次又一次自我检讨,承认其在内部管理上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如何帮助年轻员工排解工作以及他们个人精神层面上的困惑和烦恼方面做得不够细致。
其实,该企业从来就不缺少管理,相反,其管理甚为严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员工自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管理太严,导致员工压力太大。
该企业的内部管束能力十分强大,厂内就是一个小社会,围墙和严密的门禁使得厂区基本上与周边的社会割裂。这种割裂虽便于保密,有利于治安,却大有防范扩大化的味道。其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割裂了厂内外的正常交流,给员工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外,该企业的员工一天8个小时上班时间之外,通常还要加班两到三个小时,而中午的吃饭时间也会被压缩。员工压力大,该企业又缺乏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而员工自身也没有很好的自我调整途径,只有任其恶化。
所以,以为员工自杀事件是因为管理上有不足,足可以误导企业内各层级的管理者继续加强管理。而强化管理的结果,一定会引起员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把自杀的原因归结为对员工心理引导不够,说到底是避重就轻。
如果该企业不能反省内部严苛管理的责任,那就会失去一次改进管理的机会。建议该企业的高层能够站在道德的高点来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放弃高压管束,实施人性管理,培养一个有尊严有理想的员工团队,并促进企业和外部的交流与理解。该企业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完全有能力成为一家肩负得起社会责任的有品位的标杆企业。
可以说,以强力、权力作后盾,或以暴力来维持的管理,终将自取其祸。“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一命题,对现代管理是无价之宝,应该成为现代管理的灵魂。
现代的企业管理主要分两种,即西方式的管理技术——“术”和东方式的管理智慧——“道”。正所谓“以术治标,以道治本”。虽然西方式“胡萝卜+大棒”的管理理念给了我们不少启迪,但制度约束难出执行力,奖金也刺激不出忠诚。一个高明的管理者还必须有更高层面的思考,那就是“道”。“道”更关注人,在提升员工执行力和忠诚度方面卓有成效,也为管理者提供着大智慧、大境界的指引。
总之,东方传统的管理智慧以“道”为尊,西方的管理以“术”见长。现代企业宜对两者综合运用,使其达到平衡。如果过于重视“术”而忽视“道”,就难免重蹈上述那个企业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