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3
一个人,只有善于吸收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融会贯通,才能少走弯路,加快发展进程,顺利驶抵成功的彼岸。丰田喜一郎就是一个善于博众家之长为己用的人。
丰田喜一郎的成功就在于他能“走出去考察”。他对照分析、比较本国与别国的差距,同时重视人才,并积极网罗人才,设计出有鲜明特点的丰田牌汽车,使之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丰田喜一郎是日本一位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的儿子。按常理,他应该继承父业,搞纺织工业,但他却遵照父亲“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干一行,我搞纺织,你就干汽车吧”的遗愿,选择了汽车制造业。
“干汽车”必须从零开始。丰田喜一郎做的第一件事是到世界各国去考察。1929年至1930年间,丰田喜一郎的足迹遍及西方各大城市。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两年的考察不仅开阔了丰田喜一郎的眼界,使他清楚地看到日本的汽车制造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制造工业的差距,更使他看到了汽车工业的巨大前景。他坚信一个光辉的“汽车时代”必将来临,从而坚定了开拓汽车制造工业道路的信心。
丰田喜一郎认为:学习和借鉴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考察一结束,喜一郎就着手网罗各方面的人才,并真诚地到有关专家、学者家中去拜访、求教,获益匪浅。
丰田喜一郎深知制造汽车离不开钢铁,便多次到日本东北大学的特殊钢国际权威本多光太郎教授家中拜访。在本多光太郎的指导下,丰田喜一郎建立了为他的汽车公司提供优质特殊钢的供应基地。成漱正男是国际著名的齿轮专家,在成漱正男的帮助下,丰田喜一郎成功地研制出特种丰田齿轮。丰田喜一郎的好友隈部一雄是位汽车专家,丰田喜一郎采纳了隈部一雄的建议,博采福特、雪佛莱等名牌汽车之长,使丰田车形成了“节油、坚固、廉价”的鲜明特点。
1938年11月,丰田汽车厂正式投产。1948年,丰田牌小轿车实现了批量生产。
今日的丰田汽车年产车约300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总数的1/10。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日本的“丰田”车在奔驰。
在自己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用的时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是个好办法,丰田喜一郎成功的关键是他懂得“借鉴”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提高产品的质量,还是提高技术水平,都需要首先明白怎样借鉴和利用他人的成果。
丰田喜一郎的成功故事还告诉我们,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和阶段以后,一定要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式和规范。
的确,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是,再好的经验,也不能完全套用。所谓发挥“后发优势”,应该是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开拓性地进行大胆创新的结果。例如,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参考别人的经验?是同别人比档次,还是同别人比功能?如果同别人比档次,难免会走别人发展的老路;而如果同别人比功能,就要重点在技术创新上想办法,谋出路,力求用最少的钱,建最好的系统。技术创新有一个特征,就是用同样的钱,获得比别人多的系统功能,实际上走的是用技术创新获得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创业,在创业时,借鉴过来人的成功经验,就可以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创业的一切结果都要自己承担,没有人愿意替你“买单”。虽然说不单独尝试,就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但学习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创业路走得更平坦也更久远。
广泛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这一点尤其重要,它能为你在实战中提供帮助或指导,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减少你失败或碰壁的可能,以便少走弯路,少碰钉子。
■ 管理般若功 ■
用人要善用人之所长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是,总是善于使人尽其才,因而也就没有人被遗弃;总是善于使物尽其用,因而也就没有器物被抛弃。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每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胖瘦、不管求学多少、不管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皆无偏私。所以,虽个人路途平坦崎岖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则每个人都必有其用武之地!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才必有用”。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尽善尽美之人,管理者用人的关键在于用人之长。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这三千多人,各有其特殊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门客们就各尽所能,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秦昭王想将他留下,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犯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这天晚上,他便借着月光,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怕夜长梦多,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门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放他们出去了。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现代人鄙视“鸡鸣狗盗”之辈,认为他们的本领微不足道,偷偷摸摸的行为也见不得人。然而,正是这样微不足道、偷偷摸摸的本领救了孟尝君。孟尝君平日奉为上宾的高明之士,在那时候却束手无策。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擅长做的事情,管理者若能给每项工作都找到最称职的人,就会“人无弃人”,并且使组织产生高效率。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不可避免地有些缺点。比如有些人确有才能,也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但懂得用人的管理者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人才,而是善加使用,将其变成企业的“宝贵财富”。
富贵酒楼的徐厨师手艺极高,可谓当地餐饮业的头牌大厨,富贵酒楼顾客盈门。但徐厨师名声大,脾气也大,与个性也很强的富贵酒楼的老板无法和谐相处。
不久,徐厨师就被银桥饭店的老板高薪挖走了。银桥饭店的老板认为,脾气好、手艺精的人固然有,但凡事不能求全,既然好手艺与坏脾气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难以分离,那就得容忍徐厨师的坏脾气。此后,银桥饭店的营业额倍增,富贵酒楼的生意却日渐萧条。
如果你想要用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就必须准备接受他的缺点。别忘了有高山的地方,就有深谷。
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懂得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优点。他们认为,工人的缺点知道得愈少愈好,要知道的是他们能做什么和他们的优点。因此,日本的企业很少开除人或资遣人,而员工也常把公司视同一体,几乎没有人和公司“离婚”。
如果一个管理者一谈到用人,首先就想到人的缺点,用人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小。而如果他能转变思维方式,分析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视野就会开阔一些,能干可用的人,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