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2
骗子玩弄小骗子,小骗子糊弄大骗子。骗来骗去,终究是害人又害己。
■ 职场易筋经 ■
与同事和睦相处
六亲不和,有孝慈。意思是,家人之间失和,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其实,家人之间相亲相爱,本来是天性。若把孝与慈变成了道德规范,就不自然、不真实了,便要作状,便要显示,便要竞赛,便要勉强,便要口是心非,便有万般假冒。
亲人间如此,同事间也是一样。所不同的是,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三点:一不可过度表现,二不可争强好胜,三不可生嫉妒之心。否则,将对自己有害无益!
首先,要与同事和睦相处,切不可过度表现。
毕业于名校、能力出众的杨波刚到单位工作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还处处帮助同事。一开始,同事们很喜欢他,可后来却个个都疏远他,他百思难解。
直到有一天,他听到同事小冯在背后议论他:”杨波太爱表现了,总想方设法压倒别人。那次,我的电脑出问题,我叫孙姐帮忙看看。杨波却跑过来抢着修起了电脑,还说’这都搞不好,你太笨了‘。虽然电脑修好了,但我心里一点也不舒服,谁叫他来帮忙了!“
听了这话,杨波心里一凉。没想到自己在同事眼里,竟然成了”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看似帮助同事,实则在为自己的功劳簿上添功“的人了!
帮助同事要适可而止,而且要掌握好方式。否则,反而容易被人误解成是为了自我表现。结果,好心反而被当成驴肝肺!而对于真正好表现的人来说,更是需要收敛锋芒。要知道,总在招摇过市,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其次,要与同事和睦相处,切不可争强好胜。
同事之间由于经历、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往往看法不一致。如果跟同事大争特争,即使最后自己胜了,也已经伤了大家之前的和气。其实,面对问题,应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求大同存小异。实在不能一致时,不妨冷处理,表明”我不能接受你们的观点,我保留我的意见“,让争论淡化,又不失自己的立场。
再次,要与同事和睦相处,切不可犯嫉妒的毛病。
陈婷在公司中学历最高,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她在工作中很自傲。可有一次部门主管给她分配了一个不算很难的任务,她却没能完成,后来求助于同事李飞才勉强交差。为此,主管表扬李飞说:”虽然李飞学历不高,但操作能力强,大家都应该向她学习……“
这一句表扬,让陈婷心里很不爽。在以后的工作中,她总想挑李飞的刺。可李飞总是很坦诚地对她,从不生气。时间久了,陈婷便给同事们留下了嫉妒心强的坏印象,以致在后来的主管选拔中败给了李飞。
许多人平时一团和气,然而一遇利益之争,就或在背后互相诋毁,或嫉妒心发作,说风凉话。这样既不光明正大,又于己于人都不利,因此对待功利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同事不是冤家!在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主动忍让,多从自身找原因,换位为他人多想想,避免矛盾激化。如果已经形成矛盾,要放下面子,主动打破僵局,以诚心感动对方。
总之,伤害是把双刃剑。伤害同事越多,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最终只能使自己与同事越走越远,自然也不利于开展工作!所以,何不微笑地面对生活,友善地对待同事呢?
■ 管理般若功 ■
治病于未病之时
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国家混乱了,才有忠臣出来匡世救国。这对一个管理者的启示就是,不要等到事情出了,才想方设法去挽救,而应防患于未然。
古书上记载,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扁鹊认为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自己最差。他是这样说的:”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名气只及于乡里;而自己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群众以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誉天下。“
古人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扁鹊三兄弟行医的故事告诉管理者,”治病“要于”未病“之先,要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
管理者要做”良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预见性,像扁鹊的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当发现管理上存在问题时,要像扁鹊的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改了就好;而对已经出了的问题,要像扁鹊那样,动手术、下猛药,以快速解决。
俗话说,争先忧者不忧,患预防者不患。管理者要想”治病“于”未病“之先,就要先转变管理观念。如果管理者只喜欢和重视”治病“的英雄,而不重视”防病“者的功劳和作用,那么”病“就有可能越来越多,会有许多”治病“的英雄出现,于是企业也就陷入天天”治病“的状态。
管理者要想避免”治病“的急乱状态,就不应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防病“者,而应给他们记头功。不要总鼓励和奖励那些善于”治病“的人,更应对那些善于”防病“的人予以鼓励和重奖。
不过,”治病“者的成绩容易考量,”防病“者的功劳却往往是隐性的。如何考量”防病“者的工作成绩,就成了一个难题。
如何考核这些不易量化的幕后的”防病“者的工作呢?不仅要听他们讲,而且还要看他们怎么做,更要”看“他们的工作实效。听要兼听,多方位听;看要能够洞穿假象。
如果管理者安排了一项工作,员工能极其出色地完成。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打扰管理者,没有兴师动众,花费很少却完成得很快,也没有产生任何负面或不利长期发展的影响。最可贵的是,他能经常性地这样完成工作。这样的员工,就是一个善于”防病“的人。
不要担心”防病“者见”病“不报。虽然有些员工会隐瞒真相,把”病情“掩盖起来粉饰太平。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他隐瞒了一件事情,很快就会有一些与此不协调的信息反馈回来。无论他隐瞒得多么巧妙,都掩盖不了信息的传递。所以,管理者不必担心员工隐瞒”病情“,因为他根本无法隐瞒。
事实上,”扁鹊们“所做的工作是事后控制工作,是显性的工作,容易出成绩,考核起来也较为简单。而”扁鹊的大哥们“所做的工作是事前的控制工作,是幕后工作,是难以量化、不宜表现出来的,考核起来也更麻烦。
不过,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首先应重视”扁鹊的大哥们“所做的工作;其次应掌握如何考核他们所做的工作,明白他们所做工作的好坏标准;再次,应重奖那些做好”防病“工作的”大哥“。因为,正是他们默默无闻地在”防病“,才保证了管理上少”发病“,少手忙脚乱地”治病“。这些”防病于未病“者是真正的幕后英雄,给他们记头功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