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培根论人生

第9章

书名:培根论人生 作者:(英)弗兰西斯·培根 本章字数:626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15


第9章

  40 论幸运

  不可否认,外在的偶然因素人的命运会有影响,如相貌、时机、他人的死亡和施展才能的机会等等;但是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有一位诗人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Faber quisque fortunae suae.)最快捷的成功途径就是利用他人出错的机会而取得的成功,蛇必须吞食其他的蛇才能变成巨龙.显而易见的优点固然令人称道,但使人走运的却往往是那些隐而不显的优点,或者说是一个人自我表现的有效方式.

  人的天性中并没有障碍和乖戾,而当他精神的轮子与他命运的轮子一同运转的时候,也就有了自信和从容的表现.所以李维这样来描述大加图:"他的身体和精神具有强大的力量,因而不论他生在什么阶层的家庭,他都会为自己赢得成功."因为他拥有一种多才多艺的天性.因此,一个人如果用敏锐的视觉全神贯注地观看的话,他就一定会看见命运女神,因为尽管她是盲目的,她却并不是隐形的.

  命运就像天上的银河,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星星组成的,它们在一起放射出光芒,而不是分别放出光芒.同样,有若干个小的、几乎识别不出的长处,更精确地说是能力和习惯,它们会使人们走运.在这些长处当中有一些是人所难以想到的,但是意大利人却注意到了.当他们谈到一个不会出错的人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在其他的条件中,加上这么一句,说他有点傻气,但这并不是说他老实透顶,这就是给人带来幸运的两种无与伦比的特性.因此,极端的爱国者或忠实的仆从从来都不是幸运的,也是不可能幸运的.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考虑的话,那么他就不是在走自己的路.突如其来的幸运,会把人变成投机家或见异思迁的人,而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幸运,才会把人造就成为人才.

  我们崇敬命运之神,至少是为了她的两个女儿--一位叫自信,一位叫光荣.她们都是幸运之神的宠儿.前者诞生在自我的心中,后者则降生在他人的心目中.

  智者不会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成功.他们把光荣归功于"命运的恩赐".事实上,也只有伟大的人物才能够得到命运的护佑.恺撒对暴风雨中的水手说:"放心吧,有恺撒坐和你同舟共济!"而苏拉则不敢自称为"伟大",而只是称自己为"幸运的".从历史可以看到,凡是把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的人,常常会得到不幸的结局.例如,雅典人泰摩索斯总把他的成就说成:"这决非幸运的赏赐."结果他从此就不再顺利.世间的确有一些人,他们的幸运就像荷马的诗句那样流畅.例如普鲁塔克就曾以泰摩列昂的好运气与阿盖西劳斯和埃帕米农达的运气相对比.但这种幸运的原因还是可以从他们的性格中找到答案.

  41 论借贷

  有许多人对高利贷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人的收入的十分之一本来是应该奉献给上帝的,结果却交给了魔鬼;放债人是最不遵守安息日的人,因为每个星期日他的犁都还在犁地;放债人就像维吉尔所说的那种雄蜂:

  他们把那群懒惰的雄蜂从蜂巢里驱赶了出去.

  他们认为,放债的人把人类始祖堕落以后的第一条诫律都破坏了.这条诫律就是"你必需汗流满面才能够糊口",(In sudore vultus tui comedes panem tuum.)而不是靠其他人汗流满面来糊口的.在他们看来,放债的人应该戴上黄褐色的帽子,因为这些人已经犹太化了.他们认为,用钱来生钱是大逆不道的事.而在我看来,放债是"因为人心太硬而做的一种宽容".既然世上借贷的事再所难免,而人心又硬得不肯白白的把钱借给别人,那么不允许放贷当然是说不通的.还有一些人,对银行及财产呈报和其他一些做法,提出过质疑和意见.但对放债的事,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到关键的地方.我们现在就把放债的利弊罗列一下,扬长而避短.

  高利贷的坏处就在于:

  第一,如果放高利贷的方式赚钱得到鼓励,那么商业的发展就可能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因为本来可以投资经商的资金,现在被人们用作放债了.

  第二,高利贷给商人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农民如果能够坐收田租,那么他们就不会再去种田,而商人如果只想放债谋利,那么他就不会再关心商业活动了.

  第三,商业不振,势必会使国家的税源枯竭,从而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第四,高利贷的发展势必将会导致两极分化,使大量的财富从多数人手中集中到少数债主的手里.然而一个国家的兴旺和稳定则要依赖于国民的普遍富裕.

  第五,高利贷的发展将使土地的价值贬低.因为高利贷者只会用钱生钱,却不会购置田产发展生产.而负债的人虽然想购置田产,手中却又没有钱.

  第六,高利贷将破坏社会中的一切工业、商业,并且会对技术发明、革新的动力造成压抑.因为社会上的流动资金已经不能用在这些事业上了.

  最后一点就是,高利贷的繁荣必将导致社会的普遍贫困.由于少数债主的横征暴敛,将会很多数人走向破产.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高利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第一好处是,尽管高利贷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但在其他方面却又有助于经商活动的开展.因为,绝大多数的经商活动是由年轻商人靠高利贷才得以开展的,如果放债的人把钱收回或不放出去,那么商业活动就会戛然而止.

  第二个好处是,它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收取利息的借贷办法,如果缺少了他,人们遇到非做不可的事,就会举步惟艰;他们不得不在亏本的情况下贱卖他们赖以为生的家业,不论是不动产还是动产.从这一点来说,利息固然是在蚕食着他们,但要是没有高利贷的话,他们将会被市场所吞噬.至于抵押和典当,则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们要么就是不肯接受无用的典当物,即使肯做的话,也会盼望着占有那些典当物.我记得有一位狠心的财主常说:"让这种放债的事见鬼去吧,它让我们无法占有那些抵押的物业和地契."非常明显,如果借贷被禁止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很多麻烦.因此,要废止放债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各个国家都有这种行当,只不过是形式与利率各自不同而已.所以,这种高谈阔论只好到乌托邦去说了.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怎样管理和改进贷款的方法.权衡以上分析的诸多利弊,我们认为,以下两点有调整的必要:

  一方面不要高利贷的牙齿过于锐利,这样它咬人的时候伤害就不会太严重.另一方面又要广开渠道,使有钱的人乐于把钱借给商人,以此来推动商业的发展.还应当注意,如果利率过低的话,贷款的人就会增多,那么商人就不容易借到钱了.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由于贸易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商人比较能够承担高利率,一般的人则很难负担得起.为此可以设立两类贷款,实行两种利率.一种是自由而公开的,而另一种是受到控制的,只在特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实行.例如只借给有执照的商人.

  具体来说,普通利率应当控制在5%以下.这种贷款应当受到国家的保护,由政府自由贷款.这种贷款可以解决那些急需用钱者的困难.例如,它可以鼓励地价的上涨.因为土地和其他产业的年增益利率在6%左右,这种低利率的贷款,可以鼓励人们投资产业.而另一方面,假如产业的利润率高于5%以上,那么投资者就会乐于将资金投到产业而不会用来放债了.

  首先,政府应当特许一些人,允许他们以高利率借贷给大商人.但是,还有一些是应当注意的:这种高利率也要有一个限度,也就是不要高于商业的最高利润率.此外,不应该允许银行或其他专门的金融机构从事这种高利贷活动.这并非是因为我不喜欢银行,而是因为银行往往会设置骗局.对那些被特许从事这种贷款的人,国家应当特设一种征税制度.税率不要高过他们所获得的利润.这些放贷者只应当集中和限制在几个重点的商业城市中,以免一般人受他们的损害.

  也许有人会对我的建议提出异议说:国家不应该把过去只能在暗中进行的放贷活动,变成合法的经营.那么我的回答是,公开承认和予以管理的办法,要比让它暗中发展

却得不到约束好得多!

  42 论经验

  年轻人也可能老成持重,只要他没有虚度光阴,然而这种少年老成的人毕竟是很少见的.一般说来,青年就像是最初形成的想法,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见解明智;因为就好象人在年岁上有青春时代,同样的在思想上也有幼稚的阶段.年轻人的创造力往往会比年纪大的人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各种想法会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头脑中涌现出来,而且可以说他们更多地是受到了神的启迪.凡是那些生性热情奔放、欲望强烈而又容易恼怒的人,都要等过了盛年阶段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恺撒和塞维鲁两个人就是最好的明证;关于后者有人曾经说:他年轻时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甚至疯疯癫癫;但是他却可以算得上是罗马皇帝中最有才干的一位.凡是性格稳重的人都可以在年轻时就建功立业,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佛罗伦萨大公科西莫,以及勒莫尔公爵加斯东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年时拥有热情开朗的性格对于事业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性格.

  年轻人更适合做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让他们做出判断,他们更适合去执行而不是决策,更适合提出新的举措而不是延续和遵循陈规旧习;老年人富有经验,凡是他们有丰富经验的事他们做起来都轻车熟路,但是如果遇到新的情况他们就可能会误入歧途.(Young men are fitter to invent than to judge;fitter for settled business.For the experience of age,in things that fall within the compass of it,directeth them;but in new things,abuseth them. )年轻人做错事往往会使事情毁于一旦,而年长的人做错事则只会使本来可以做得更快更好的事情做得不那么完美.

  老年人在做事情时,他们会提出很多的异议,用很少的时间讨论,不喜欢冒险,很快又会后悔,这样就会给人留下不能把工作完成的印象,只是满足于一种平庸的成功.不可否认,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使用将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这对现阶段是有益的,还有就是,青年人和老年人可以取长补短;这对将来也是非常有益的,这是因为,在老年人做事的时候,年轻人可以从中学习到好多经验;总之,这些做法都会有益于事件的处理,老年人因为经验丰富而享有威信,而年轻人则会享有别人的宠爱和讨人喜欢.

  但在道德方面,青年人也许是更鲜明突出一些,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老年人则要练达得多一样.有经文说:"你们的少年人要看到异象,你们的老年人要看到异梦."曾有一位犹太拉比在解释经文时推论说,青年人要比老年人更加靠近上帝,因为异象是一种比异梦更加清楚的启示.人涉世越深,也就越是老于世故.岁月的带给人们的好处与其说是在意志与情感方面美德的增长,还不如说是理解力的增长.

  有些人在年龄上早熟,但是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早衰.在这些人中,第一类是那些有点小聪明,但很快就会江郎才尽的人,如修辞学家希摩热内斯,他的着作深奥至极,但他后来却成了一个呆子.第二类是那些具有某种天分,他们的气质可以在青年人身上发光,却不能够为老年人增色;比如运用流畅华丽言辞的气质,它就是一种适合青年人而不适合老年人的气质.因此,佗雷在评论奥滕修斯时曾经说过:"当陈旧的那一套对他不再适合的时候,他还是因循守旧."第三类是那些开始时志向远大,而后来却难以为继的人,例如西庇阿就是这样的,所以李维说他是"有始无终."43 论美丽

  美德就像是宝石,用朴素的背景进行衬托反而会更加美丽.同样,一个衣着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容貌美丽的人,未必会具有内在的美.所以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这个就不再给予那个.所以许多美男子只是拥有美好的容貌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外表的美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美男子,也是伟丈夫.

  就形貌来说,自然的美要胜过服饰的美,而优雅行为的美又胜过单纯的仪容之美.美的最高境界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出来的,那是一种奇妙的美.阿帕莱斯和阿尔贝特·丢勒两个人,丢勒是根据几何学上的比例来画人物,而阿帕莱斯则是从几个面孔选取最好的部分,来画出一个美好的面孔;他们两个人究竟谁更浪费时间,其实很难断言.我认为,这样画出来的人物,只会使画家本人满意.不过我也不否认,画家可以画出一张比以往都要美的面孔,只是画家必须以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想像来画,而作曲家则是凭借富有创造力的想像创作出了杰出的乐曲,而不是按照规则来画.那么,人们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些面孔,如果仔细观察它们的五官,将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但从整体上来看,却是和谐而优美的.

  如果说,最引人入胜的美真的是蕴藏在优雅举止之中的话,那么,上了年纪的人看上去可能会更加可爱."美人的中年才是美"就是这个道理.年轻人做事要优雅得体,还要用青春来充实他的可爱之处,否则是不会被人看重的.美就像夏季的水果一样,难以保存很容易腐烂;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美会使年轻人变得放荡,也会让年长的人做出有失身份的事.这也就从另一角度证明了我们的观点:让美发扬光大的话,就会使高尚的品行锦上添花,使卑劣的行经相形见绌的.(but yet 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th virtue shine,and vices blush.)44 论残疾

  身体上有残疾的人通常会向造物主实施报复.他们认为,既然造物主对他们不公平,那么他们就会对造物主心怀不满.因为身有残疾的人大多"缺乏自然亲情",所以他们对造物主都怀有报复的心理.毋庸置疑,肉体与精神之间应该保持着一种平衡,因此,造物主在一个方面出了差错,那么,她就必须在另一方面承担风险.(Ubi peccat in uno,periclitatur in altero.)但是由于精神的构筑可以由人来选择,而不像肉体的形态只能够听天由命,所以决定性格倾向的因素有时就会被修炼和德行的太阳所遮掩.由此可见,最好别把残疾当做一个人软弱可欺的标志,而应该把他看作十之八九会产生结果的动因.

  身体上的缺陷有时确实会遭到别人的白眼,于是,他们的心里就会不断挣扎要使自己摆脱被看不起的局面.所以,残疾人的胆子都很大.这种胆大开始时是为了在被人看不起的时候进行自卫,后来逐渐积累便养成了习惯.残疾也会使人勤奋,特别是使人勤于关注和观察别人的弱点,以便对自己有所补偿.

  另外,残疾在工作中也可以消除上司对他的猜忌心,因为做上司根本不把这种人放在眼里;残疾也麻痹了同辈中的对手和仿效者,因为他们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是不会相信残疾人有升迁的机会的.所以,就此而言,残疾对于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使人走向成功的有利条件.

  古代的君主,往往会宠信那些身体上有残疾的宦官,因为他们对人类的嫉恨,使他们乐于做专制君主的助手.但是君主利用他们,却并非是做为股肱,而只是用做耳目和帮凶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残疾的人需要自我补偿.如果他们的灵魂是坚强的,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把自己从卑贱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以消除世人对他们生理上的怜悯和轻视.至于解放的途径,如果不是来自美德,那么就必定是采用邪术.因此残疾人常常会分化为两个极端--一类会成为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而另一类则会成为最不堪的下流之徒.就前者来说,例如斯巴达勇敢的跛脚国王阿盖西劳斯,驼背而丑陋的文学家伊索,相貌奇丑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等,就正是最好的证明.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培根论人生》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