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圣经的故事

第二十六章 耶稣之死

书名:圣经的故事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本章字数:931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17


第二十六章 耶稣之死

  

  耶稣一案交给罗马总督处理,

  只要他的管辖范围内可以维持和平与安定,

  他才不会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同意判处耶稣死刑。

  传道总会有结束的时候,就像耶稣心里非常明白的那样,也正像他仍然在加利利与朋友中间时对自己的门徒和亲戚们的多次暗示那样。

  数百年来,耶路撒冷一直拥有宗教垄断的地位,这里不仅给当地大多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利益,而且还凭借严格尊守摩西的律法而保持自己的成功。

  自从犹太人的大流放开始,一直到现在,大部分犹太人一直生活在外国。在埃及、希腊、意大利半岛、西班牙以及北非,在这些地方的城市里,他们生活得非常安逸,那里要比犹地亚更加繁华,可以得到大量的财富,由于故国土地贫瘠、已经耗尽了养分的农田只能通过大量繁重的劳动勉强维持着。

  当强大的波斯人允许他们重新返回家乡时,如果不动用军队,就想把足够多的犹太人带回圣殿是绝对不可能的。从那时起,情况就一直没有发生好转。

  犹太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会对耶路撒冷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把它视为自己民族的宗教中心,但是,他们已经在安逸的地方定居了,只有依靠军队才能强迫他们返回故土。

  因此,那些生活在古老民族的都城里的所有人,必然与耶路撒冷有关,就像我们现代的许多学院的小城镇,通过各种方式依靠着附近的大学得到每天必备的面包和黄油一样,如果大学被迫关门的话,它们就只能挨饿或是搬走。

  这些人中,有一小部分祭司组成了经济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贵族阶层。其次是他们负责照看燔祭与小型的献祭礼仪的助手们,实际上,他们接受过良好的训练,是一群技艺高超的屠夫,他们惟一感兴趣的就是送来的活牲的数量和质量,这些祭品为他们提供了日常食物的绝大部分。第三,是一些普通的仆人,他们负责维持圣殿的卫生,到傍晚时,人们离开后,他们就去清扫庭院。接下来的是兑换钱币的商人,也就是现代的银行家,他们做的是兑换世界各地的钱币的交易。

  还有饭馆、旅馆的主人们,他们为无数的朝圣者提供优质的食宿,香客们每年都会来耶路撒冷谨守律法,在规定的时间去祖先的祭坛上敬献。再有就是普通商铺的老板、鞋匠、酒贩、裁缝,可以在任何一座旅游的城市里找到他们的踪迹。

  耶路撒冷其实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人们挤在这个宗教旅游中心并不是为了得到消遣,而是为了某种他们坚信的仪式,这些仪式在其他地方,或是通过其他的与那些从古至今恪守祭司职责不同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施行的。

  你一定要真切地了解这些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当耶稣冒险再次进入耶路撒冷时,投向他的那些充满了仇恨的狠毒目光。

  然而,这个生活在加利利偏僻的小乡村的木匠,这个连邪恶的罪人和税吏都敬仰的谦逊的导师,还是来了。过去,他曾经两次被人通知离开,耶路撒冷不需要他。那么,他回来的目的是想引起更多的麻烦,还是要进行几场演说呢?

  的确,他有时与他的同道们的那些珍贵的谈话,听起来似乎是没有任何害处的。但是,这些谈话却是最危险的,他一直在暗示些什么,而且没有用一些含糊的术语,但是在博学的文士中,这种做法是极其普遍的,他们喜欢把一切言论的意义都埋藏在那冗长而又复杂的希伯来经文下面,这样会产给人一种学识深奥的印象。但是,他使用的是一种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耶稣说:“你要尽心、尽兴、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戒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是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还有那些有关牧羊人和所有日常事物的小寓言,全都切中事物的关键。曾经有一些人试图回答那些显然对虚伪的领袖和虚假神只的影射。但是,耶稣会讲一些新的故事迷惑他们,人们则会双手赞成。即使是小孩子也会前来聆听,因为他们非常喜欢这个曾经与他们玩耍的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阻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就是这样的人。”

  简言之,这个拿撒勒人一直在做、在说一个严肃的拉比从来都不会做和说的所有事情,他非常快乐,默默地走自己的路,即使是警察拿也拿他没办法。

  紧接着,我们要说一下到他坚持的主张了!

  难道他没有经常宣称自己的天国无处不在,远远超出居住着耶和华偏爱的一些选民的犹地亚边境吗?难道他没有找借口为一个女子治病并且公开违反安息日的戒律吗?他们不是曾经说过,在加利利,他在外国人、罗马官吏以及那些从来也不会允许跨入圣殿外门的人家中聚餐吗?

  如果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严肃地接受这种语言,真的相信圣灵会在大马士革或是亚历山大里亚膜拜,就像在摩利亚山膜拜一样,那耶路撒冷、祭司和这里的旅店老板、小商贩们以及其他所有人将会变成什么?

  耶路撒冷会毁灭,祭司、旅店的老板、小商贩们以及其他所有人都会随着他一起灭亡。令人恐惧的是,在“爱你们的邻居”这种恐怖的口号下,整个复杂的摩西戒律将会崩溃。

  因为事实上,那是耶稣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要教导的所有要旨。他希望、恳求人们关心自己的邻居,不再争吵。他被周围的所有残忍而又不正义的行为所逼迫。在本性方面看,他是一个快乐以及充满许多情趣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个负担。他深爱自己的母亲、家庭以及他的所有朋友,他也尽情地享受在自己家乡的那种淳朴的欢乐。他不是隐士,不支持那些通过逃避来挽救自己灵魂的人。但是,这个世界好像不应该尽是折磨、痛苦、武力以及混乱。

  他凭借自己这颗伟大的心灵的淳朴,治愈所有疾病。他把这些叫做“爱”,这个词是他的教导内容的所有总结。

  他对现有事物的秩序并不是很感兴趣,他没有反对强大的罗马帝国,但是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拥护它。

  当法利赛人问起他对罗马皇帝的看法时,他们这是故意想在他的话里抓住耶稣煽动反叛的把柄。但是,耶稣知道,面对所有形式的政府都必须妥协,因此,他拒绝表态。他劝导他的听众要严格遵守人间的法律,多忏悔自己的过错,而不是自己身上的美德或是统治者身上的缺点。他并没有告诉他们要远离圣殿的事奉,而是鼓励他们忠实地履行自己应承担的宗教义务。

  他真诚地赞赏《旧约》中的智慧,经常会在自己的语言中引用这些。总之,他克制自己,不轻易宣讲、不主张任何可以被说成对现有的法律构成公开挑衅的一切内容。但是,法利赛人则认为,他比最凶狠的反叛者还要危险。

  他使人们为他们自己而深思熟虑。

  在耶稣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里,由于常常被人们提起,我们可以说得简单一些。由于这短暂的日子直接导致他的死亡,那么这位先知的一生中没有哪一部分可以比他们吸引到更多的基督教的编年史家们的重视。

  这的确是一场在拼死逆转历史的人们与一个奋力向前展望未来的人群之间进行的永恒的较量。

  耶稣最后一次来到耶路撒冷可以说是一次凯旋。

  这根本没有意味着人们真正开始理解他耐心地向人们解释的新思想。但是,由于人产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崇拜的英雄,他们便开始把耶稣偶像化--他的那种可爱的个性以及展现在那些掌管大权的大公会成员们面前的勇气恰好与人们的想像一致。

  假如有些事有一些特别的东西触动了人们的心灵,人们就会愿意相信所了解的关于耶稣的所有事情。

  治愈病人还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内心渴望得到刺激的原始需求。

  当某个人已经到了病入膏盲的地步,耶稣恰巧到了他的村子吧?不!那个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最后,那个可怜的病人已经彻底死了,被埋在土里,是耶稣把他从坟墓里挖出来,又被他施展的法术奇迹般地复活了。

  这最后的故事就是着名的拉撒路的例子,对轻易相信的犹地亚农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个故事从一个村子传到另一个村子,反复地讲述着,很快就得到了了许多令人吃惊的细节,并且变成了中世纪的传奇和绘画中流行的主题。

  最后,当所有可以引起骚乱的理由在耶路撒冷被人们提起时,每个人都想亲眼看看他,当耶稣骑着毛驴走在城门下面时,聚集在那里的人们奋力鼓掌,为他献上鲜花,一派广泛而又盛大的热闹场面,就像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找到一个值得庆祝的理由,都会出现的情景一样。

  不幸的是,公众的这种赞叹声就像岩石上的烈火,不能燃烧得太久。耶稣非常明白这点,他没有沾沾自喜,所有的“和散那”(意思是上帝拯救)与“哈利路亚”(意思是赞美耶和华)的欢呼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他以前听说过的,其他人从那以后也会听到。如果人们能始终保持明智,就肯定不会重视这些。关于这种评论的智慧,将会在下文明显地展示出来。

  耶稣到达这座城市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住所,他没有逗留在城里,而是来到橄榄山上的一个叫伯大尼的郊区。就在前几年,他经常与拉撒路和他的两个忠心的姐妹马利亚和马大生活在这里。这里离耶路撒冷很近,他刚吃下一点食物,还没有从那天的劳累中缓过劲来,就立刻走向圣殿,他第二次捡起地上的鞭子,把贩卖活牲的小贩和钱币兑换商赶到了圣殿的围墙外面。

  第二天一大清早,耶稣就得到了回复,塞赫德林公开接受他的挑战。当耶稣站在圣殿大门口时,两个武装齐全的警卫就把他拦住了,审问他是依靠谁的势力做出这种亵渎圣殿的邪恶行为。人群见此情景立刻聚拢过来,各自拥护自己支持的一方。

  有些人说:“耶稣是对的。”

  另一些人则喊道:“他应该被判处死刑。”

  他们互相争论着,做出许多表情和动作,马上就要厮打起来了,这时耶稣在原地转了一个圈,看着他们,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耶稣给他们讲了许多故事。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比这件事更能激怒法利赛人的了。

  耶稣再次采取主动进攻,他越过祭司的首领,直接找百姓沟通,就像每次当他展显个人魅力时发生的事情一样,耶稣马上赢得了这些听众的善意。在这场与政府公开较量的斗争中,耶稣胜利了。士兵们只能放他走,他的朋友们紧紧地跟随着他,安静地返回住处,那天,他没有再被干扰。

  但是,眼前的一切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当法利赛人决定铲除一个人时,他们是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的。耶稣非常清楚这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心情非常沉重。此外,还有别的事情使他更加焦虑。

  直到现在,他的学生们一直对他忠心耿耿,那十二个与他形影不离的人更是互相关爱,亲如手足,用极大的善良包容彼此的缺点。

  但是,所有人都与他们当中的一个人不友好。这个人叫犹大,是一个生活在加略村(或被称为加略斯村)的村民的儿子,因此他是犹地亚人,而其余的十一个人都是加利利人,他对耶稣的态度也许就和这个有关。

  犹大总是认为自己被兄弟们轻视,因为那些加利利人总是想试图压制他,他变成了自己民族的祖先的替罪羊。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假的,但是,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心胸狭小的卑鄙之人,即使是毫无恶意的争论在他眼里也会变成一种不可原谅的侮辱。

  犹大好像是在一次刹那间的冲动下跟随了耶稣,他其实是一个贪婪无赖之徒,他对那些知道他这种卑劣品质的人充满了怨恨。

  他最擅长的就是计算,所以耶稣的门徒们委任他为会计和记账员,负责监督把大家微薄的收入平均分配给所有人。即使有这种地位,犹大也没有办法让大家对他满意,他根本得不到其他十一个人的信任。他经常抱怨要为群众强行送给耶稣的贵重礼物付一些金钱,当这些钱财被用在他认为的“没用的奢侈”的事情上时,他多次公开流露出自己的愤怒之情。

  耶稣为此和他进行谈话,努力阐释,对一件善意的礼物表现出自己的愤恨,这是一个多么愚蠢和不礼貌的行为。但是,犹大并没有被他说服,他保持沉默,也没有离开耶稣,继续把自己看成“十二门徒”中的一个成员,无论耶稣在何时宣讲自己那备受青睐的思想,他都会假装渴望地倾听着。但是,他一直在盘算自己的想法,他的虚荣心已经被耶稣的话深深地

伤害了,他下定决心做一件最邪恶的罪行,他要抹掉心里的阴影。

  他在耶路撒冷,站在自己人的队伍中,想要得到一个报仇的机会实在是太容易了。当其他的十一个门徒都酣然入睡时,犹大悄悄地从房子里跑出来,很快,那个正在连夜开会商讨应该采取什么方法的犹太公会就得到了报告,说门外有个人愿意为自己提供可靠的重要情报。

  他们让守卫把他带进来,然后围在他的身边倾听他带来的信息。犹大直击要点,问公会是不是想抓住耶稣,他们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犹大又问,但是这个拿撒勒人有很坚实的群众基础,你们是不是害怕群众会引发骚乱?公会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犹大又问,如果你们公开抓捕他,产生一些麻烦的话,就会招来罗马军队,这对法利赛人的名声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撒督该派就会利用这点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吗?公会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因此,无论你们想采取什么行动,都必须在深夜以产生最小的影响方式暗地里进行,对吗?

  显然,犹大对当时的情势了如指掌。但是,如果有一个对耶稣的行径非常熟悉的人愿意为他们提供逮捕耶稣的好办法,那么,直到公会把他安全地关到监狱里,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对吗?

  这个主意完全符合公会的设想,他们愿意为这个相当有价值的情报付费,他们商量了一会,答应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犹大对此非常满意。这场贩卖耶稣情报的交易就这样成交了。

  耶稣被卖给了他的敌人,以三十块银币的价格成交了。他在伯大尼郊区安全地度过了最后的自由的几个小时。

  这天正好是犹太人的逾越节,犹太人会吃烤羊肉和大饼来庆祝这个节日。耶稣派遣自己的门徒去城里买些吃的,在一家小酒馆里订了一个房间,点上一桌丰盛的晚餐,大家可以坐下来聊天。

  当夜幕降临时,一脸无辜而又殷勤的犹大与其他人一同离开了房子。他们离开橄榄山,走到城里,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他们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餐桌上吃饭。但是,这并不是一顿愉快的聚餐,他们好像感觉到了身边将会发生一些恐惧,这些东西已经把恐怖的阴影投在了这群忠诚的朋友身上。

  耶稣保持沉默,其他人在沉闷的安静中默默地坐着。最后,彼得没有压住心中的想法,他心直口快地说出了每个人心里想说的话。他说:“主,我们非常想知道,你真的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吗?”耶稣轻声回答:“是的,你们当中的一个人,马上就要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一场灾难。”

  所有的门徒听了这些话立刻站起来,簇拥在他身边,严肃地解释自己是无辜的。正在这时,犹大偷偷地逃出了房间,现在他们全都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们再也没办法在这个小房间里待下去了。他们需要的是新鲜的空气,于是,他们离开小酒馆,回到橄榄山,打开了通向花园的门,一个朋友曾经对他们说,无论何时,只要他们希望能够单独地待一会,都可以来这片花园。

  这个花园叫客西马尼园,就在一座角落里的老榨油机后面。那这是一个温暖的夜晚,他们都感觉到身心异常地疲惫。

  一会儿,耶稣从他们中走出来了,但是,离他最近的三个门徒与他隔开一小段距离后依然跟随着他。他转过身,吩咐他们在他默默地祷告的时候要待在那里看着。现在已经到了做出决定的最后时刻。他还有机会逃跑,但是逃跑就意味着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和他的思想的失败。

  他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树丛里,顽强地作着最后的伟大斗争。他正处于人生中最灿烂的岁月里,生命仍然充满无限期待。如果他的敌人抓住他,死神就会以一种最恐怖的形式来到他的面前。

  他决定留下来,走到他的朋友们身边。天啊!他们居然完全睡着了,一会儿,整个园子响起了一片巨大的嘈杂声。在犹大的率领下,公会的士兵们气势汹汹地冲向耶稣。犹大站在队伍的最前端,他深情地拥抱他的主,亲吻他,其实这是他在给士兵们发出等待的信号。这时,彼得一下子明白了发生的事情,他迅速从进攻者手中夺下一把利剑,凶狠狠地朝他砍去。彼得砍中了士兵头颅的一侧,鲜血一下子从那道深深的伤口里喷溅出来。

  耶稣把手放在彼得的胳膊上,说绝对不能使用暴力,那个士兵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暴力只会带来更多的暴力,思想不应该与兵器争锋。

  公会给耶稣带上了沉甸甸的手铐子,穿越耶路撒冷黑暗而又寂静的街道,他被带往亚那的住所,他与女婿该亚法一同,后者正好担任大祭司,他们兴奋地叫喊,他们的敌人终于落入自己的手里了。

  他们立刻开始审问:为什么耶稣始终教导有害的教义?他攻击古老的礼仪又有什么目的?是谁赋予了他宣讲自己思想的权利?

  耶稣冷静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可是他的答案没有任何意义。祭司们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隐瞒过什么,那么为什么还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其中一个士兵,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囚犯敢用这种方式对大公会的成员讲话,他立刻上前狠狠地打了耶稣一下,紧接着,其他的士兵抓住了耶稣,紧紧地把他绑起来,又把他拖到了该亚法的房间里,他就要在这里度过这个夜晚了,因为现在召集所有的大公会成员开会的确是太晚了。

  但是,当那些极其兴奋的法利赛人和郁闷的撒督该人得知他们逮捕了耶稣的时候,急匆匆地在夜幕中赶往耶稣居住的房间。他坐着,静静地等待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突然,他听到门外的一个传言,是士兵们发现了耶稣的其中一个门徒。他们解释说,是一个女仆人刚才告诉他们,这个渔夫是耶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朋友,他们每次进城时,总会看到这个人跟着耶稣。

  可怜的彼得一下子感到恐慌,灯光、喧闹声以及咒骂声使他内心充满了无限 的恐惧。他浑身颤抖,否认自己认识耶稣。没有得到一点线索的士兵气愤地把他赶走了。耶稣又一次单独和这些敌人在一起了。

  这个夜晚就在这样狂躁的气氛里慢慢地过去了,但是到了第二天,刚到凌晨,大公会便集体作出了裁定,他们既没有拿到证据,也没有听证人的证词,他们就决定判处耶稣死刑。

  根据传统,这天是四月七日,一个星期五。他们的主要的目的已经实现了。法利赛人铲除了他们的城市的一个强大的威胁。但是,当他们的工作只完成一半的时候,罗马政府的信使纷纷来到这里。比拉多希望了解这场骚乱的意义。

  他得知了一些情况,毫无疑问,这一切都非常有趣,但是他不应该提醒一下犹太人,无论国王还是公会,在没有得到当地罗马总督的审讯前,他们都没有权力执行死刑吗?

  尽管这些严重违背了他们的想法,塞赫德林还是放开耶稣,让他在王宫接受审讯,当时比拉多也在那里。忠诚的法利赛人静静地等在门外,这天正好是逾越节,犹太人不应该接触所有异教徒的东西。

  比拉多心里异常烦闷,自从他来到犹地亚,就一直有烦心事,总是有人会用一些他完全不明白的、表面上很荒谬而且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干扰他。他下令把耶稣带到他自己的房间,要在那里与耶稣沟通。经过了短短的几分钟的谈话,比拉多坚信,根本没有判处死刑的理由,那些对耶稣的指控全都是谬论,耶稣应该得到释放。

  比拉多叫来公会的代表,直接通知他,按照罗马的法律,他找不到任何耶稣犯下的罪过。这种说法对法利赛人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打击,看样子他们好不容易得来的牺牲品可以被释放了。他们奋力与总督争辩,他们说,耶稣在犹地亚和加利利,一直给人们带来很多麻烦。

  这些话给比拉多带来了一个好主意,他问:“耶稣是加利利人还是犹地亚人?”他们回答说:“加利利人。”比拉多说:“那好,就把他带到希律·安提帕斯面前,他是加利利的国王,让他来做最后的决定。”比拉多非常高兴,因为他找到了一个不管这件事的理由。

  但是,国王与这位罗马官员一样,对这件事根本不感兴趣,他来耶路撒冷来是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逾越节,并不想审判一个将被处死的百姓。他听说过许多关于耶稣的传闻,经常会把他想像成魔法师。他想让耶稣为他表演精彩的魔法,耶稣肯定会拒绝这种荒唐的请求。恰好在这时,双方的交谈被打断了。

  不知为什么那些忠诚的卫兵们会离开自己的同胞,许多人都挤进了这间庭审房。“他说他是王,”他们高声叫喊着,“就是他亲口对我们说他高于一切法律。”现在,在耶路撒冷高声呼喊的所有愚蠢的指控,更加疯狂地充斥在每一个角落。

  希律立刻意识到,如果不尽快主动采取行动,这里马上就会引起一场暴乱。而牺牲一个被人们唾弃的臣民要比冒险丢掉自己的王位更划算。他立刻下令:“逮捕他,把他化装成他伪装的国王的样子,然后送到比拉多那去。”士兵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出来一件脏兮兮的旧斗篷,给耶稣披上了。兵丁们双手押着他,带到暴躁的群众面前,一起去前去见比拉多。

  也许一个有足够勇气的人会前见解救耶稣,但是,比拉多最多只是有一些好心。他曾经与妻子谈过这桩案子,他妻子劝他要对耶稣要宽容。但是,耶路撒冷只有一支小小的守备部队,犹太公会的议员们步步逼入。在这个关键时刻,撒督该派重新与法利赛人结成同盟。他们是一群政客,宗教的兴趣在他们眼里排在第二位。他们对恢复耶稣自由的后果感到无比恐惧,因此,他们决定为自己的政权利益必须牺牲掉耶稣。他们含含糊糊地给比拉多暗示,许多秘密报告正准备送到恺撒那里,为了详细叙述这里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总督是怎样公开与帝国的敌人站在一边的。这就意味着比拉多会丢掉自己的饭碗,比拉多妥协了,他作出让步,让大祭司和他的众多朋友们有权随意处置他们的牺牲品。

  公会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处决耶稣的最好方式。按照惯例,罪犯应该被士兵用大石头砸死,但是,耶稣情况特殊,他死的方式必须带有巨大的羞辱感。处置逃跑的奴隶是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的,挂在十字架上,直到他渴死。会议最后决定采用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方式处以死刑。

  担任行刑任务的是四个罗马士兵以及一个军官,他们一把抓起耶稣,让他站起来。他们又把那件脏兮兮的斗篷披到了他的肩上,一顶匆忙赶制的荆棘冠戴在他的头上,一个由两条沉重的木梁钉起来的十字架捆在了他的背上。

  他们还要等两个同时被处死的强盗带出牢房。

  当天下午,他们开始了通往那座已经架好了刑台的小山的可怕行程。山上全是死人的头颅,因此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各各他”.

  耶稣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再加上士兵的毒打和鞭笞,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几乎要走不了路了。路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人们看着耶稣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行走,看着他的十字架缓缓地爬上那座低矮陡峭的山路。

  喧嚣声渐渐消失了,暴民的愤怒也消了。一个无辜的臣民就要惨遭杀害,人们开始为他感到怜惜,大哭起来。

  但是已经太晚了,这场惊悚的戏剧必然要演到痛苦的尽头。

  耶稣被活活地钉到了十字架上,罗马士兵在他的头上牢牢地挂了一个纸牌,上面写着“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的王”.他们用罗马文字、希腊文字以及希伯来文字写下了这句充满羞辱的话,为的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读懂。这句话体现了对法利赛人以及撒督该派的侮辱,他们必须要对这件可怕而又不公的事负责。

  当罗马士兵们把最后一颗钉子钉进去时,他们围坐在一起赌博。百姓围成一个更大的圈子,在旁边观望着。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只是出于好奇,另一些人则是耶稣以前的学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返回耶路撒冷,为的是在最后的时刻紧紧跟随他们的主,其中还有几个妇女。

  夜幕马上就要降临了,十字架上痛苦的耶稣轻声嘟囔着一些似乎所有人都听不懂的话语。一个好心的罗马士兵把一块蘸了醋的海绵,扎在一根长尖上给耶稣喝,吸了醋就会减轻一些被钉裂的疼痛,但是耶稣坚强地拒绝了。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保留自己的意识,说出最后的祷语,他为把这一切灾难施加给他的敌人请求上帝的宽恕。

  紧接着,他轻声说:“好了。”

  就这样,耶稣死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圣经的故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