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29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则天下人心大治.当然,一般而言,所谓的"德政"都只是存在于意念之中,还没有实现但有可能,可引导现实的弊政向理想的德政教化靠拢.
"既不欲攻之,则从而和之,欲有为于天下者,舍二术无从矣"(王夫之《老子衍》),有所作为的人对待他人外物基本上就是这两个策略——"攻"和"和",很少有什么中间状态.
有一句话糙理不糙的俗语,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小人,哪怕只是言辞上的,或者是看似无碍的小小的不舒服不至于挡了谁家的财路,也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即便你主动去调解平息"大怨",也会留下怨恨,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雅量胸襟.所以,最好的处世方式就是尽量不要去碰那个"怨".
按照老子的思路,如果说以德和怨、以德报怨,或者逃避都还不是妥善的解决办法,那么最好就是根本不去和他人结怨.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还是老话:清静无为.不蹚那个浑水不就可以了吗?人在河边走总会有湿鞋的时候.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诗人的主体性情投射到外物身上,反过来又为自己的情感增添了几分热度和浓度.这是文学手法,要的就是感人至深的效果.老子说,"天道无亲","天地不仁",不过是想在告诉世人,天地宇宙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偏心偏爱偏私,它们只是经常和"善人"待在一起.这里的"善人"可不是感情充沛且能联属词句的文人墨客,也不是什么日常生活中的行善之人,而是"善于自为"之人,顺自然天道而为.
老子心目中的那个"老天爷"是不会去帮助"善人"的."善人"之所以得到恩惠和帮助,仍在于人的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