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起日落的大自然不怎么合拍.圣贤都大声疾呼说,要效法天地,实则最残酷的事实是人非但不法天法地,而且还与之相悖而行.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社会剧烈变动,群雄逐鹿兼并战争愈演愈烈,经济生活领域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豪强崛起鲸吞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弱小的社会存在.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其实,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有穷人和富人.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的眼光很犀利,直陈社会的本相.不足者,就是所谓的穷人;有余的,当然是富人.在老子看来,天之道,就好比张弓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地万物在不经意间微妙地维持着一种均衡,高了,往下去去;太靠下的,往上抬抬.有余的,就减少一些;不足的,就补充一点.天道,是拿有余的来供给弥补不足的,而人道则不然!反而是用不足的来增加有余的,有余的却不会弥补不足的.进一步而言,就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富人增加的正是穷人减少的.
世界是不公平的,因为现实生活不是按天地大道来运行,人各有其身,各有其私,"不得其均".那么,人类社会如何才能把有余之人的财富拿来供给不足之人呢?老子说,"唯有道者",即有道之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道之人呢?王弼说,只有自然而然,"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这些解释都属哲思的范畴,太玄妙,让人摸不着头脑.
天道有其自身的法则——损有余补不足,人间的现实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间法则是有利于富人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的,穷人似乎永远是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于是乎,老子希望人间有一个均贫富的观念,让大家都有利.至于如何仿效天道法则去具体实现均平,老子并没有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如果仅仅通过"莫之令而自均"的方式进行,那显然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