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便回去了.王安石回来,看了苏轼的续诗,摇头一笑,并没有找他去理论.后来,苏轼被调到黄州.住了一年多后,他发现并不是只有菊花石黄色的,当地就有一种不是菊花的黄花,并且西风也不是只在秋天里刮.黄花被风吹落的时候和王安石"吹落黄花遍地金"的描述是一样的.这是他想起,自己给王安石的两句续诗,觉得非常惭愧,对王安石的敬重之情更甚.
由此可见,"不知知"是人类常犯的通病,对此老子告诉我们要"知不知",对于未知的领域,要不屑的探索,并且对待已经知道的要淡然,觉得自己总是"不知",永远把自己当成一只没有装满水的杯子.
老子心目中的得道圣人是:"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他是真正的大智若愚,知是本质,不知是表象.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高人.《论语?为政篇》中有相似的论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仅是求知时理智上的诚实,同时也是为人道德上的真诚.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公认的智者、哲学家,但是他却说:
"只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和受他的影响西方哲学家们一直都在追问,人类认识的范围、限度、可能性和确定性.康德用一生进行哲学思考,精粹无非就是回答了三个问题.康德有所谓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者构成了康德的哲学体系.这三大批判对应的问题是:人类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能期望什么.
无知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容易忘乎所以,到最后会变得越来越虚骄狂妄,因为自不量力,而干出力不能及的蠢事.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继而任意妄为,肆无忌惮,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典型的"不知知",读了几本兵书就以为自己懂得了战争,结果兵败身亡.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不知知"是"病",要戒骄戒躁,时刻警惕它,并且将谦虚谨慎贯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