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七十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72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1],事有君[2].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

  知我者希[3],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4].

  【注释】

  [1]宗:后代根脉的起始,这里指根据.

  [2]君:准则,定则.

  [3]希:通稀,少之又少.

  [4]被褐怀玉:褐,穷苦人穿的粗布衣裳.玉,比喻对道的理解和坚持.

  【译文】

  我所讲的道理很容易明白,也非常容易执行.但是天下的人没人能明白,没人去执行.

  我是有根据才那样说,行事也按照一定的原则.天下人不能理解我的根据和原则,所以不能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太少了,我要更加珍惜他们.所以圣人虽穿的是粗布衣裳,却怀揣真理,懂得顺气自然的道理.

  【阐述】

  孤独的人真的是可耻的吗?

  老子是高尚的,但曲高和寡,他同时也是孤独的.他觉得由于认识的问题,自己的言论不被人理解,自己的行为不被人效法,于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知我者希."

  老子的心气真的很高,但他的思想在历史中的具体命运却让人觉得有些"冷",因为有好多人读不懂,不好好读,又曲解,甚至误解老子和他的思想.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言论不会被人接纳、响应,他感到孤独寂寞是必然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苏秦,战国时期合纵派的领军人物,最风光的时候有黄金20万两供他使用,麾下的车骑进进出出连接不断,所到之处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莫不听从他的号令.

  最初,苏秦拿着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不过,当时的秦国刚刚处死了商鞅,秦惠王正忌恨游说之士,于是谢绝了苏秦的建言.踌躇满志的苏秦并没有放弃努力,一连十多次向秦王呈上奏章,可始终改变不了被拒绝的结果.

  可以说这个时候,苏秦是不被人了解的,更没有人愿意去倾听他的"高见".

  这样的遭遇对于刚入仕途的壮志青年无疑是一个打击,尤其是苏秦这样独自在外漂泊、客居他乡的有识之士.除了精神打击之外,他还不得不面对日益窘迫的生活.外出游历多年,苏秦始终无所成就,经济上只有出没有入,

黑貂皮袄破了,百镒黄金也用完了,财用匮乏,甚至连住宿费都支付不起了.面临如此穷困潦倒的境地,自己又不能开拓新的经济来源,苏秦只得绑上裹腿,穿上草鞋,背上书箱,迫不得已打道回老家去.

  人们都说,家是温馨的避风港.可是当家人看到苏秦面容枯槁,神情憔悴,脸色又黄又黑,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时,原来为他准备的温情一下子消失殆尽了.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搭话.兄嫂弟妹甚至私下讥笑苏秦,说:"周国的习俗是,人们都治理产业,从事工商,以追求十分之二的赢利为事业.如今丢掉本行而去干耍嘴皮子的事,穷困潦倒,真是活该!"

  破衣烂衫的苏秦,看到了,也听到了,他独自惭愧,默默承受,无话可说.

  面对家人的责备,苏秦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在苏秦看来,一切的罪过都来自秦国!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通过游说君王获得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用呢?当天夜里,苏秦就闭门不出,拿出自己全部的藏书,从中拣出姜太公的《阴符》兵法,伏案诵读.一边读,一边揣摩,困倦时就用锥子狠狠地刺向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到脚跟.此刻苏秦的信念是:"一定要游说君王,让他拿出黄金美玉、锦绣绢帛,供出公卿宰相尊位.我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一年的研读揣摩,苏秦终于把游说的技术要领做到了烂熟于心.

  当初到秦国游说连横不成,现在就决定去合纵.苏秦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周游列国,到处游说.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先是说服了燕王和赵王.燕王决定赞助苏秦车马和钱财,赵王则封他为武安君,并赏赐有装饰的车子一百辆,载上黄金千镒、白璧百双、绸缎千匹.现在有了资本,再到其他诸侯国游说就有底气了.最后,苏秦成功地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威王,使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苏秦最终成了合纵联盟的盟长,担任六国的国相.苏秦也终于由一个住陋巷、穿粗衣的穷人,蜕变成权势显赫的大人物.

  曾经破衣烂衫的苏秦,就这样征服了历史.苏秦可能算不得有道的圣人,但不失为中国历史风云际会的大人物,他同样"被褐怀玉".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