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六十一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20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3].

  牝常以静胜牡[4],以静为下[5].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6]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7].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下流:江河的下游.王弼注:"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2]交:交汇、汇合.

  [3]牝:雌性的鸟兽.

  [4]牡:雄性的鸟兽.

  [5]下:谦下.

  [6]兼畜:兼并占有.河上公注:"大国不可失,则兼并人国而牧畜之."

  [7]欲入事人:以自己的所得侍奉大国,指小国向大国进贡.入,收入,所得.

  【译文】

  越大的国家越应该像江河的下游,自居谦下的位置,汇集百川,胸襟宽广,又要像雌性动物宽柔娴静,才能使小国趋向它.

  雌性的鸟兽温柔安静凝定,不争强甘居弱势,反而能战胜雄性.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逊有礼,小国就会来归附;小国自谦友好地对待大国,大国就会庇护、帮助它.

  所以有时谦虚是为了使之归顺,有时谦虚是为了得到帮助和保护.

  而大国不过就是想兼并占有小国,壮大自己;小国也不过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侍奉大国,以求能得到保护.

  双方谦下就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强势的一方应该先表示谦逊.

  【

阐述】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地发动战争,使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也极不稳定.这类战争是老子极力反对的.

  老子主张国家之间应和平相处,推崇柔弱和谦下之道.当然,老子的这个话也是有设想的"听众"的,那就是当时可以纵横捭阖震动四方的大国.

  为什么要"大者宜为下",主张让大国谦下呢?王弼认为:"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

  小国只有保全自己的能力,实力弱小本来就处在了下位,再谦下也不会使天下的人归顺.大国则不然,它们实力雄厚,很使人向往,如果还能谦下待人,就会锦上添花,使天下归顺,所以大国谦下对大国更有益.

  想一想,即便在今天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人类能否实现和平,保持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大国的态度和态势.老子在此章一再论说大国应该摆出来的姿态——"下"——也就是谦下包容,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此章中的"静",有雌柔静定之意,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与躁进不安相反.比如,在贫穷面前,你就更需要一种安静凝定的心态.

  贫穷应该说是"下",根本就不讨人喜欢,人人都想离它远远的,但有人在称赏贫穷,还为此来祝贺别人的贫穷落魄.

  有贫穷之身而无贫穷之心,贫穷时不忘进德修业,就是值得祝贺的.大国大邦就像居于江河的下流,处于雌柔之位,其实,要想做个有作为的大人物,你也得有"处下"的定力.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心"穷竭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