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五十七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73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第五十七章

  

  【原文】

  以正[1]治国,以奇[2]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3],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4],国家滋昏[5],

  人多伎巧[6],奇物[7]滋起,

  法令滋彰[8],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释】

  [1]正:正道,提倡正义,导民向善等治理国家的正面的措施.

  [2]奇:出乎意料,两军作战时往往出其不意能制胜.

  [3]忌讳:禁忌,对老百姓的约束.

  [4]利器:国家机器,如监狱、刑罚等.

  [5]滋昏:滋生混乱.

  [6]伎巧:统治者使用的权谋之术.

  [7]奇物:歪门邪道的事情.

  [8]法令滋彰:法律制定的越是繁杂、苛刻.彰,彰显、明了.

  【译文】

  用正义的大道处理国事,用奇谋诡计用兵作战,用清静无为来安抚天下百姓.我为什么知道要这样,因为总结了以下的教训:

  天下的禁忌越多,百姓就越穷困;

  国家统治、镇压的手段越多,监狱等国家机器越发挥作用,社会治安就越混乱;

  统治者操控权谋越多,邪门歪道的事情就会相继发生;

  法律越是繁杂、严酷,抢劫偷盗之事就越多.

  所以得道的圣贤之人说:"我顺其自然,百姓自己就知道该怎样做;我喜欢清静,百姓自然就井然有序了;我不随便生事扰民,百姓自然安心生产,越来越富足;我作为表率,不贪图享受,民风自然就淳朴了."

  【阐述】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在老子这里,清静之道就是所谓的"正",所谓的正义和道义;奇,就是诡秘,临机应变;以自然无为,不扰民治理天下.在用兵的思想主张上,与老子相类,《孙子兵法》讲得更显豁: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说,用

兵是一种讲求诡诈的行为.能打,要装作不能打;要打,要装着不要打的样子.向近处去,却装作要向远处;向远处去,却装作要向近处.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它;迫使敌人混乱然后再攻击.敌人力量充实就要有所防备;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免与之恶战.用挑逗的方法激怒敌人使其失去理智;以谦卑的语言表表达自己的弱小,使敌人骄傲自满.敌人休整得好,就要搅扰它,让它不得安生疲劳不堪;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攻击敌人没有准备的地方,出其不意进行动作.这是军事指挥者的微妙之想,不能事先规划好.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底线,一个要靠严苛的法令来维持的统治就会很不牢靠.法律政令只对想守法的人有效.对于不守法之人,法令再多,他们都会挖空心思去想办法应对.就好像门上装锁,你只防得了君子,却防不了小人一样.当社会走到了必须要强调法律的尊严时,说明作奸犯科的人早已越来越多了.刑罚不能使民风淳朴,反而会加剧道德败坏;杀戮不能停止人民的不满,反而会激起反抗.

  生活当中总有这样的人,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事事都需要整顿,他总是事必躬亲,想要掌握每个人,掌控每件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会想尽办法寻找这个人的"缝隙",于是大家变得越来越狡猾,心地越来越奸诈,世风越来越败坏.老子对上层领导者有一个很大的期许:你无为,百姓会自我化育;你好静,百姓自然就上轨道;你不搅扰躁动,百姓自然就会富足;你没有贪欲,百姓就自然淳朴.领导者管理者最应当带头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人心趋正向善.如能做到清静无为无欲无求,就不用故意施以恩惠显示自己的仁德,展示威权说明自己凛然不可冒犯.

  必须谦虚,因为要真切地知道你我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百年之后都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生命太短促,不要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让人家不耐烦.要鼓励周围的人身边的人多谈谈他们自己才对.在打造自己的一颗非凡的心的同时,要牢牢记住:永远使对方觉得自我重要!要知道,使自己变成重要的人物是每个人的欲望.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能够使对方觉得重要的人也就是一个非凡的人.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