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的"一",各家总算达成了一致,大家都认为"一"即是所谓的"道".古棣《老子训诂》对"天得一以清"有这样的阐说:
"天得一以清"的"清",是作为天之所以为天的特性而言的,无此特性则不成为天,下文"天无以清则恐裂"可证.盖古人直观观察到天的清朗是正常情况,因而把清作为天的根本特性.这句话也就是说,天之所以为天,是由道决定的.
"地得一以宁",古人从直观感受地是宁的,即不动的,因而把它作为地之所以为地的特性,失此特性就不成其为地了.这句话也就是说,地之所以为地,是有道决定的.
接下来,老子从反面讲了不"得一"的害处.通过两相对比,总结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道理,并举例说统治天下的君主亦当知道这个道理的.君主们身居九五之尊却仍谦卑地称"孤"道"寡".尽管上下左右所做的一切都有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嫌,但君主们却还是自称"不毂"——不善之意.身处高位的他们不以"高",不以"贵"自居,不正是知道低贱乃是高贵的根本吗?
很显然,老子在以戏谑的口吻调侃君主侯王们的"孤"、"寡"、"不谷"的谦称.高高在上的人们都要用别人认为不好的字眼称呼自己,可见世人认为不好的东西,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东西.
这一章中的老子展露出他能幽默善调侃的一面,我们可会心一笑,莫逆于心.
而君主要想真的领悟"道",就要认清"道"的本性."道"或所谓的"一",乃是天地万物之母.因为有"道"的存在,所以天才清明,地才宁静,万物才得以生生不息.可是"道"却无形无名以卑下自居,无心无为以居后,这就是所谓的"上德".
什么是"上德",什么又是高贵的?着名诗人臧克家曾有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有的人》.诗这样写道: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