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三十三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46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1]者有志.

  不失其所[2]者,久.

  死而不亡[3]者,寿.

  【注释】

  [1]强行:坚持不懈,奋发努力.

  [2]不失其所:所,适合自己的地位,位置.

  [3]死而不亡:肉体死去了,然被人们纪念的.

  【译文】

  能识别他人的人很聪明,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通明.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力量强大;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意志强大,意志能控制力量.

  懂得知足看淡外物的人总是富有的.

  为了达成目标而持之以恒的人,才算有远大的志向.

  不失去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长久地安身立命.

  去世了还被人念念不忘的人,才叫永生.

  【阐述】

  老子说:"知人者智",能识别他人的人很聪明.

  陶渊明曰:"知人不易,相知实难".虽说知人甚难,但并不是没有人能做到.历史上因知人任人成就功业的人不计其数,比如三国时的刘备在这一点上就非常成功.

  汉朝后期,群雄并起.刘备是其中实力最弱的一支.最初刘备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干猛将,面对曹操却连吃败仗.可是刘备善于识人任人,在徐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后,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在张飞、关羽都已非常不耐烦的时候,他仍能非常谦恭,坚信诸葛亮就是助他完成大业的人,终于感动了自命不凡的卧龙先生.孔明,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冲锋陷阵自不如关、张,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非关张可及.刘备曾感慨"备得军师,如鱼得水".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为刘备开基立业效犬马之劳,后为托孤大臣呕心沥血,从没有不臣之念,这一切均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文不如诸葛,

武不如关、张,但他却能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使得自命不凡的诸葛亮、鲁莽的张飞、自负的关羽俯首称臣,任其驱使.在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割据江东,拥有地利.刘备因其能识人、任人,凭借人,建立蜀国,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刘备用人自有其独到之处,他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不愧为用人的典范!对于后人在人才使用上,他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但能知人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白居易诗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人需待七年期."又有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自古以来,识人就是一项难题.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总要与人交往,所以了解别人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处于社会中的人们,地位有着千差万别,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用光鲜靓丽的衣装包好了自己的同时,还要戴上一个无形的面具,掩饰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和好恶.人们越来越难敞开心扉,要了解一个人也变得越来越难.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人们都依靠自己的思想,但人的思想也会靠不住.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现象并非总是与本质一致.如果有人使用障眼法,以假示真,往往会扰乱我们的视听,加大我们识人的难度.

  古人云:"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至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可见我们要识别一个人,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全方位地去了解他,不能拘泥于成见.要知道闪着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又硬又冷的不一定是石头;面带笑容并不表示一定幸福,泪流满面并不一定因为痛苦;受人称赞的不一定是君子,遭人诟骂的也不一定是小人,先入为主往往会误导我们.识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为普通的人,首先自己要真诚,心境澄明,才能看得清别人.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