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三十二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38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三十二章

  

  【原文】

  道常无名[1].朴虽小[2],天下莫能臣[3]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4].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6].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注释】

  [1]道常无名:常,指变化的常态.所以道没有固定的名字能概括它一直变化的状态.

  [2]朴虽小:朴,存在的状态.小,形容道隐晦而不可见.

  [3]臣:使之臣服,屈从.

  [4]宾:使自己居于宾客的地位,引申为服从、顺从.

  [5]自均:自然地、自动地均匀.

  [6]殆:危险.

  【译文】

  道,时刻都在变化,没有固定的名称.它虽然是个弱小的存在,以致看不见,摸不着,但天下没人能强行使它服从自己.

  王侯将相如果能遵循它的法则,世间万物都会自动地顺应它.

  天地气候调和,就会降下雨露,滋润万物,没有人对它发布命令,它也会遍洒大地.

  万物产生之后就各自有了名字,以便互相区分,既然有了名字,随即也将知道哪些是不能强求的,知道在不能强求的东西面前止步,就会避免出现危险.

  道在天下间运行,就好像山川,峡谷的溪流都要流归大海一样,使万物自然顺服.

  【阐述】

  陈黻宸曾说:"《道德》五千言,每下一字,必有精旨要义."此章中的"朴",显然就是一个包含着"精旨要义"的关键字.

  "道"说它大,它的确很大;说它小,它又真的很小.但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道"的小,它并不是真的小."道"呈现出一种"朴"的状态,似乎很"小",好像微不足道,可是"天下莫能臣",相反的却是它冥冥

中主宰着天地万物."小"是说"道"的精微,不可见,是我们日常所见,所以不会有人去注意它.对"根"、"本"、"母"、"始"、"玄"而言,是渊深久远,小到恍惚,不可见,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的苗头.因为它默默无闻,隐而不可见,所以人们的感官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总是不被人重视,叶秀山先生说"太大的东西看不清,太小的东西也看不清".

  但它的存在是不用质疑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侯,也要臣服于它,这样才能使百姓像百川流向大海一样归顺他.

  周武王曾经向姜子牙询问治军之道:"怎样治理军队才能让将士们听到战斗的号角,就奋不顾身,听到撤退的命令就不高兴呢?"

  姜子牙说:"统军将领有‘三将’:第一,爱护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天气寒冷时,不穿皮衣;天气炎热时,不用扇子;下雨时,不去遮挡,这是‘礼将’.第二,成为士卒的表率:有苦先尝,有累先受.行军途中,身体力行;跋山涉水,身先士卒,这是‘力将’.第三,克制私欲,把士兵放在最前面,全军的帐篷还没扎好,全军都还没有吃饭,自己绝不吃饭睡觉,这是‘止欲将’.做到这三条,士兵攻城时,就会毫无畏惧,就算城上的箭像下雨一样射下来,也绝不会有人退缩."

  从养生方面来讲,人身体内的"朴"就是元气.元气虽小,但可提供能量和信息来保养全身各个器官.善养生的人很重视保养身内的元气.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元气,并运用得法,就可使全身的一切经络在元气的支配下有序地运行.

  "知止不殆",不占有太多的财利声名,不彰显太多的威势霸道,就不会有危败之虞.当世人都在积极进取时,心存一份"知止"之念不失为一种高明.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知止可以不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