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将战争分为两类:一种是讨伐无道的战争,是正义的,比如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另一种是"攻无罪"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比如战国时期各国的混战.
诸葛亮为了替蜀汉平定后方,曾六破蛮兵七擒孟获.在一次和孟获的军队对决时,他曾用地雷和烈火,火烧孟获主将兀突骨和他的三万藤甲军,使得敌方的军队在盘蛇谷中纷纷相拥被活活烧死.
诸葛亮从山上往下看时,看到被烧的那些蛮兵伸拳舒腿,头脸被大炮打得血肉模糊的惨状,并且闻到道遍布山谷的尸体散发的恶臭.这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庆功邀赏,而是对杀戮同类的深切愧疚和痛苦,流泪叹息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并且以凶丧的仪式处理胜利,得到了被征服的南方人民的尊敬,被称为"慈父".诸葛亮对自己的国家尽忠职守,对人类的苦难也有深切的怜悯和同情,不愧为"心存正道合神明".
春秋无义战,诸侯争霸的战争都是为了掠夺土地和人民.可是,要在群雄中长盛不衰,就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战争.当时,卫国和晋国相邻,卫国经常受到侵略,实力逐渐转弱.迫于形势,卫灵公为了自保,不得不依附晋国.但卫灵公为了不长久受晋国摆布,就和齐景公结盟,叛离了晋国.晋国得到消息后,非常震惊.晋国将军赵简子,刚毅勇猛,为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晋非常赏识他.知道卫国叛变后,他立刻调动军队,想以武力征服卫国,攻打卫国的国都帝丘.
但是赵简子并没有意气用事,盲目出兵.为了了解卫国的情况,他派一个叫史默的亲信,去探听敌情,让他一个月内把卫国的情况摸熟,回来报告.他准备在报告回来之后,再决定是否出兵.赵简子一边练兵一边等史默.可是一个月后,史默也没回来.这时有人沉不住气,认为卫国是弱国,抵挡不了晋军,劝赵简子发兵.可是赵简子很冷静,认为卫国既然敢叛变,肯定是做好了准备的,而且史默没回来,可能有意外的情况,他坚持要等史默回来再作决定.又过了很长时间,史默才回来.不过,他带回来的消息,正如赵简子预料.卫国现在政治清明,任贤用能,人才济济,并且国民都同仇敌忾,要和晋国决一死战,如果强行攻打,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赵简子听说卫国的情况后,果断决定按兵不动,并面奏国君,取消了攻打卫国的计划.
赵简子在实力超过对方的情况下,能够按兵不动,冷静分析,为后人传颂.正是因为他的冷静使卫、晋两国的一场恶战消失于无形.试想,就算晋国战胜,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