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借镜.
善人和不善之人这组关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必定会呈现为不同的处理手法,有的人温柔,有的人就凶悍一些.
在日常的交往中,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走极端,不要过分,尽力去做到"善言无瑕谪".例如不要过多地谈论自己.自己说自己太多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为了虚荣而自夸,二因自卑而自责.这样的话题既会让你失去对自己的准确判断,也会为听者对你感到不舒服.如果你处于显赫的位置,那么注意到这一点就更为重要.你经常在很多人面前讲话,而在这样的公共场合,只要你稍微显露出哪怕一点点的虚荣或者自卑,就会被关注你的人捕捉到,他们会把你当做愚蠢的谈资.另外,在朋友面前要尽量少谈论他人,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有失谨慎.你的某句话很可能被认为是曲意奉承,或是出言不逊.这会增加使你陷于尴尬的概率.
历史上能说会说的人有很多,我们需要多揣摩多效法.有时话还真不在多,在说到点子上,把握好当事人的心思,让说话时的"气场"融合流动,通畅无碍,发挥最大的效应.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国相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告诉门客赶快准备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丞相了."时间不长,朝廷的使臣果然前来宣召曹参入朝.
曹参最初的身份很微贱,与萧何的关系很融洽.等他们两个都官至将相,不免产生了一些隔阂.萧何素来瞧不起曹参这个人,但仍觉得曹参不失为相国之才.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来探望,趁机问道:"君百年之后,谁可以代君任丞相呢?"
萧何并没有直接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而只是说:"知臣莫如主."狡黠的萧何把皮球踢了回去,心如明镜但就是不发话,静静地等待上级拿主意.
惠帝说:"曹参何如?"萧何一听此话,马上叩头说:"皇上英明!臣死无遗憾了!"
萧何这话说得八面玲珑,恍恍惚惚好像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但让上下左右都听着舒服.曹参接替萧何当上大汉的相国后,行事无所变更,一切都遵照萧何制定的法度.萧何在将死之际化敌为友,确定好继任者,处处显示着他为人处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