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二十八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72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1],守其雌[2],为天下溪[3].

  为天下溪,常[4]德不离,复归于婴儿[5].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6].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7],复归于无极[8].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9].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10],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11],圣人用之则为官长[12].

  故大制[13]不割.

  【注释】

  [1]雄:比喻刚劲、强大.

  [2]雌:比喻安静、柔弱.

  [3]溪:溪涧,老子提倡上善若水,所以这里指不与人争长短的品德.

  [4]常:保持,不放松.

  [5]婴儿:象征纯真、稚气,浑然天成的朴素状态.

  [6]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白,明白、清楚.黑,装糊涂.式,楷模、典范.

  [7]忒:过失,纰漏.

  [8]无极:极致,没有终点,终极的真理.

  [9]谷:山谷,山谷空旷,比喻胸怀博大.

  [10]足:充足,完善.

  [11]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12]官长:才能出众的人.

  [13]大制:天下间的大事.

  【译文】

  深深知道刚劲、强大的好处,却保持柔弱,这是像山间的溪流一样的品质.

  拥有溪流一样的品质,就能永远保持美德,而不背弃它,回归婴儿一般的纯真、朴实.

  有些事情,知道是如何发生的,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成为天下的模范.

  成为天下的模范,就会约束自己,保持美德,不出差错,从而回归原初无终极的混沌状态.

  知道荣耀、显赫的好处,却能安于卑微的地位,就可以像山谷一样胸怀广阔.

  有山谷一样的胸怀,才能使美德得以完善,回归朴拙自然的原始状态.

  这种拙朴自然的状态,运行的过程中,散为天地万物,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成为出众的人.

  所以对待天下大事,要用整体的态度,不能将各个方面,和各个人的利益分割、对立起来.

  【阐述】

  这个世界就是由无数个"对立"的关系构成的,比如雌和雄,白和黑,刚健和阴柔,等等.那么,面对这一组关系,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老子说,要深知雄强,却安于雌柔,把自己视作天下的溪涧."知其雄,守其雌",两句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一般人都更看重后一句"守其雌"—这好像更符合老子思想的特质,严复对此有独到不同的看法,"今之用老者,只知有后一句,而不知其命脉在前一句也".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平衡的结构体系,他希望人们不仅能"守雌",而且要"知雄".不透彻地了解"雄",是不可能安然地处于"雌"的.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太尉周勃亲率军马诛杀吕氏族人,厥功甚伟.这一切,汉文帝都看在眼里,谋臣陈平也识时务,主动把自己的右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称病引退.这迎合了汉文帝的心意,于是任命陈平为左丞相,赏赐黄金千斤,增封食邑三千户.陈平从第一位的右丞相降为第二的左丞相.识时务者为俊杰,政局总在变化之中,调适自我,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这需要一个超然的态度,高明的处世方略.

  不久,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的诉讼案件有多少?"周勃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的收支有多少?"周勃依然答不出.汉文帝于是就问陈平,陈平从容地应对说:"各事都有主管者,陛下要知决狱,可问廷尉;要知钱粮,可问粟内史."汉文帝又问陈平主管什么,陈平谢罪说:"臣诚惶诚恐.臣为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汉文帝称赞陈平回答得好.

  退朝后,周勃埋怨陈平为什么平时不教他回答,陈平笑答:"你居丞相之位,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如果陛下要问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你也要勉强回答吗?"周勃这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才干远远不如陈平,没多久,就称病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于是,汉文帝封陈平为左、右二职合为一身的丞相.至此,陈平的权势和富贵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了一生的极致.

  正如陈鼓应评述的那样,老子的"守"不是退缩或回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里边,不仅持守雌柔的一面,还有运用雄健的一方,"‘知雄守雌’实为居于最恰切妥当的地方而对于全面境况的掌握".此论甚为精当.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