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二十五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02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1],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2].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3],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4]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1]寂兮寥兮:耳听无声,眼见无形.

  [2]母:道.世间万物由道产生,所以称道为母.

  [3]逝:虚无缥缈.

  [4]域中:天地之间,宇宙之中.

  【译文】

  有种物质浑然天成,又模糊不清,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存在.

  它寂静无声,看不见形状,独立存在,不因任何事物而改变,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是产生世间万物的根源.

  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它,勉强称之为"道",取名为"大".

  大就是虚无缥缈,虚无缥缈就是遥远深邃,遥远深邃到极致,就会返回原状.

  所以说"道"和大一样,天和大一样,地和大一样,人也和大一样.

  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正是其中之一.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就顺其自然.

  【阐述】

  大道,在老子这里是一

个绝对体,独一无二;同时又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存在,周流不息,但不随运转变动而消散泯灭;大道,没有声音,没有形体,人不可得,因而只能勉强给它一个定名;大道像母亲一样"生产"出天地,在时序上先于天地而存在;道体的运动是不息的,又是循环往复的,终究会回到原点——这是一切事物的根由;大道高于一切,在广度深度上无可比拟.

  混成、浑朴是大道存在的一种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境界.这是智慧的老子指示出来的,后来成为一个中国文化发展尤其是审美领域的方向.很多文学艺术领域的大家都在让自己的作品努力达到这一境界,为什么可以这样去做呢?

  在老子看来,宇宙之内有所谓的"四大":道、天、地、人.这四者之所以能够放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是相同的实体,是可以贯通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不同.大道具有超越性,不在人的经验世界之内,但并非就超越时空,人永远不可去对它加以体悟.

  当艺术家把自己对人生天地宇宙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中,道体无意中就灌注到了作品中.当我们面对作品时,目睹,耳闻,在意象、意境中获得高境界的审美享受.其中有内在生命力的作品往往会与道体,与天地精神融会贯通在一起.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