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苛责,不合乎人的自然天性."希言",少说话,也就是老子一再强调的"行不言之教"."不言",同样也不是一句话也不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死板了,不合乎老子思想的本旨."希言"、"不言",最关键的还是要合于自然而然的大道,追求"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
上层对下层"不扰民",看似简单易行,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有人说,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让人意识不到你是管理者,最好的管理就是让人感觉不到有管理这回事.但现实中的管理者为了告知他人,彰显自己的"存在",总爱四处伸手,到处放话,唯恐天下不知他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不扰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安然自适,按照自己固有的轨迹和节律去干活,去劳动去发展,这才合乎自然.
老子的话总是让人在犀利中感到亲切.犀利,是因为老子道出了人性、人生、社会和政治领域里的真义,直透底里,不容分说;亲切,在来自于老子借助于具体意象的表达方式.狂风疾雨,想必一定会发出大大的声响,让人心悸,让人不安.严刑峻法和暴政号令不就给人这种感觉吗?老子说,狂风大作,暴雨瓢泼,根本不会长久.由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得走极端,高调行事,单一方向走到黑.即便是做的是大好事,也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不可强行推动,不可一意孤行,更不得逆天逆民而动.
正如王蒙解读此章所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少有西方的分权制衡观念,但中国先民特别体会得到在时间的纵轴上的平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否极泰来,时来运转;阴阳协调,一阴一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较早发现了中庸思想,不走极端,免得若干年后再往另一面偏",这一解读显然把老子的哲学思想归之于中国式大智慧.
是谁不让"飘风"、"骤雨"不终朝、不终日呢?老子沉吟道:天地.人,同样是天地间的一物,自然不能例外于这一自然律令了.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已经出现在第十七章了.此章重提,意在重申诚信之于为政的重要性.上层的诚信如果不够分量的话,老百姓自然不会去信任他的.
信任是最可宝贵的,它不但是政治仕途上的宝器,也是商业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资产.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信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