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四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71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四章

  

  【原文】

  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2].

  渊[3]兮,似万物之宗[4].

  挫其锐[5],解其纷[6],和其光[7],同其尘[8].

  湛[9]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0].

  【注释】

  [1]冲:同盅,是中间空虚的容器,引申为谦虚不自满.

  [2]不盈:不满,不会溢出.盈,满,到头儿.

  [3]渊:悠远、深奥.

  [4]万物之宗:天地间万物的本源.宗,根本、本源.

  [5]挫其锐:挫,打磨、磨平.锐,锐气、锋芒.

  [6]解其纷:解,分解,和解.纷,纷乱,不同的意见.

  [7]和其光:和,调和、使柔和.光,太过耀眼的光芒.

  [8]同其尘:同,同一,去掉不同的地方.

  [9]湛:深邃、清澈.

  [10]帝之先:好像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了.帝,人类社会最远古的帝王,在此代指人类社会.先,在……之前.

  【译文】

  道,就像一个中空的容器,它永远也装不满,发挥的作用无处不在.

  它是那么深邃、玄妙,就像是孕育天地万物的根本.

  这些特质使它能消磨锋锐之气,缓和意见分歧,调和事物的优缺点,包容不足和缺陷.

  它深邃、清澈,有时好像就存在于现实之中.我们无从知道"道"如何产生的,好像在天地形成之先,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

  【阐述】

  老子的思想很彻底,坚决拒斥任何神灵造物之说.宁可归之于虚状之物,也不祈拜于神物的膝下.老子在此章意在表明,大道之体是虚的.虚,不是一无所有,不是了然无一物,而是蕴涵着创生的肌理和结构.正因为是没有具象,也就没有了什么限定,作用就可以是无穷无尽的.道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他物的生灭变化而有所影响.大道,是万物最初的发动者("似万物之宗"),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而用之或不盈").百花盛开,万物生长,鸟儿啼叫这些都是大道潜在力的一种体现.

  本章首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历来的解读有很大的分歧.

  有学者认为"冲"在这里用的

是本字,有涌动之意.老子常以水喻道,所以这里的"冲",主要指的还是水的涌动.《说文解字》:"冲,涌摇也,从水中声,读若动."盈,意味着达到了极点,有静止的趋向;冲,则是涌动的装填,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不断地变化发展,虽趋向于盈的状态,但一直没有达到.

  在众多注本中,大都认为"冲"假借的是"盅"字.盅,是中间虚空的容器,引申为虚空.《说文解字》:"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而用之’."这样来理解的话,道大约就是一个肚中空的容器.这是对道的神秘性的、比喻性的说法,道不可触摸,有无限的作用.在老子这里,最抽象、最深刻的哲理往往来自于最直接的具体形象.

  其实,对"冲"的解释不必强执一端,这几种解释都能讲得通.严复目光如炬,把握住老子说话的脉络,也许会劝大家先别讨论什么"冲"字了,"此章专形容道体,当玩‘或’字与两‘似’字方为得之.盖道之为物,本无从形容也"(《老子道德经评点》).这话就说得最为精当.

  既然作为万物的根源的道体是虚状之物,我们效法它理应虚怀若谷、宽容大度.把心放空,保持一个谦虚冲和的心态,不骄傲,不自满,不自恃.

  锐气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消磨掉,智者会转化到内心深处.有些老成之人会说,逆潮流而动者往往找不到真理,而且会让前路危机四伏.敢于冒此危险的,好像只有苏格拉底一个人吧.自认为见识高超,超出群伦,无异于是在侮辱别人,因为这明显意味着:别人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至少也是浅薄的.

  无论你批评了某人,还是赞扬了某人,都会有许多人为此而怨恨你.受到批评的人固然不会高兴,连他的朋友或者持相同观点的人,也会感到不快.你赞扬的人会高兴,但是其他人呢?他们没有得到赞扬,则会耿耿于怀感到很不爽.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不说为好.

  真正通达世情之人,既不愿意被人驳倒,也不去反驳他人.也许,他最擅长的谴责社会的方法就是沉默.心里明白一切,却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中显摆什么.他的心底里有美好的情感在自由流淌,而外人无从得知,也无由骚扰侵犯.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