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二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47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斯恶[2]已;

  皆知善[3]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4].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5],功成而弗居[6].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7].

  【注释】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美,美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

  [2]恶:丑陋.王弼注:"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

  [3]善:善良.王弼注:"善不善犹是非也."

  [4]万物作而弗始:让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命令它们.辞,命令.

  [5]生而弗有,为而弗恃:生成万物,但不占有他们,帮助他们发展,而不自恃有功.有,占有.恃,自恃有功.

  [6]功成而弗居:成就事业而不将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居,居功.

  [7]不去:磨灭、消逝.

  【译文】

  世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丑陋的存在;

  都认为善良是可贵的品质,是由于明白邪恶会造成伤害.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是按照自然界的法规相互依存而出现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真正恒定不变的.

  因此,圣贤之人对待世事常常不大加干涉,采取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让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不施加影响.取得成就也不会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只有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才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阐述】

  学界对于老子经常说的"道"的属性争论很多,也很激烈,但对于老子在辩证法方面的思想,学者们大都持一致的看法.有人甚至说,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看法.在中国的哲学

史上,我们大致都认可老子是第一个深刻、系统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人.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人持有异议.

  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贯穿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宇宙间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尤其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中,都是相对而生的.比如说有"美"就有"恶",有"刚"就有"柔",有"黑"就有"白",有"高"就有"下",等等.王夫之就说,"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老子衍》).

  老子在本章中指出,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两个对立面互为前提而存在,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亦然.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相反相成"的思想,而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根据对立的概念的不同,老子会使用不同的语词进行准确的表达.

  正是事物矛盾对立的状态,在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能互相转化,"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唾弃那些丑恶现象;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正有一场灾祸悄然而至.

  本章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不要与自然界的规律相抵牾,利用规律顺从自然去办事.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在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只不过这一创造有一个模子——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得道之人能真正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公众的事业.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