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史上,我们大致都认可老子是第一个深刻、系统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人.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人持有异议.
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贯穿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宇宙间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尤其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中,都是相对而生的.比如说有"美"就有"恶",有"刚"就有"柔",有"黑"就有"白",有"高"就有"下",等等.王夫之就说,"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老子衍》).
老子在本章中指出,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两个对立面互为前提而存在,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亦然.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相反相成"的思想,而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根据对立的概念的不同,老子会使用不同的语词进行准确的表达.
正是事物矛盾对立的状态,在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能互相转化,"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唾弃那些丑恶现象;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正有一场灾祸悄然而至.
本章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不要与自然界的规律相抵牾,利用规律顺从自然去办事.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在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只不过这一创造有一个模子——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得道之人能真正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公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