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一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39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一章

  

  【原文】

  道[1],可道,非常[2]"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3].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4].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和本句的第三个"道"都是名词,指宇宙万物的原始本末,也指原始本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常:恒定不变的,永恒的.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现在的通行本作"常".

  [3]徼(jiào):事物的始末,端倪.

  [4]玄:深黑色,深远、看不透,引申为深邃、深奥.

  【译文】

  "道"非常抽象,可以描述,但它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

  "名"反映事物的面貌,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命名,但事物的面貌也是千变万化的.

  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万物是没有名称的;宇宙发端之际,又是以名称来相互区别的,名称是万物的基础.

  所以,人类常常置身抽象的"无"中,以求能了解万物的奥妙;也常常通过事物的现实存在去推测它的始末.

  "有"和"无"其实是同时产生的,只是名称不同,它们都非常的玄妙.

  而且它们的玄妙又是那么神秘、深邃,可以视之为洞悉宇宙万物奥妙的门径.

  【阐述】

  本章是《道经》的第一章,主要围绕"道"展开论述.《老子》从第一章第一句第一个字开始讲"道"——"道可道,非常道".都说万事开头难,撰述哲学篇章或联属诗词曲赋也是如此.难就难在,它往往为读者指示出一个思考问题的大方向,所以说全书的开篇一般都很重要.《老子》的第

一章自然是很重要的,但理解起来又是很困难的.读完这一类似于绕口令的篇章,好像确立不起什么方向感.

  老子教诲我们看问题要看得全面些,不仅要看正面,还要看反面和侧面.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反复堪比,对问题的认识才会更有谱,更有把握.事物都有"有"的一面,也有"无"的一面.大部分人看重的都是有形的、具体的、外在的东西,而老子却要引导我们注意到"无"的因素.超越了"有",关注到"无",这表明一种境界正在酝酿生成——"无"处有诸多妙处.

  在政治层面上,老子强调领导者应该具有从"无"中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能观察体会到"道"的端倪及其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

  总结一下来看,首先道是不可言说的,不能用概念的方式去把握;其次,道是天地万物开始的地方,是起点,是根源.老子所说的"道"好像是很玄的,其实在此章中的"玄之又玄"要表达的是道体之深远不可分别,并非玄不可解之意.正如苏辙所言,"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逼玄",老子常常以"玄"字寄寓极致之意.

  老子说"道"不可名状,不可用概念来表达,但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概念——"道".这不是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吗?其实不然,老子在后面的章节有进一步的解释,道体是一个浑然莫可名状的存在,无以名之,勉强用一个"道"字来称呼它.老子此举乃是因地制宜便宜行事.

  道,是大道,是小径,是坦途,是津梁……一说出来,一具体就好像不是原来的那个"道"了.于是,老子就反方向切入,举出许多经验世界的实例来描述大道,然后一一打破击碎,告诉你这个理解方向不对.经过一系列的否定性表述后,道体就在一个虚无空寂的状态中呈现出来.这需要用心灵的本能去感知.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