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07月03日 09:52
旋踵而败,二世而亡,岂非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之验欤。然而所以败之失之者,以其所处过甚,而奢泰之极也。凡物极则反,
此亦自然之势耳。故物或行而在前。或复随而在后。或呴而暖。或反吹而寒。或强而壮
。或又尪羸而弱。或正载而成。或即隳颓而毁。此何以故,是皆用力过甚,而奢泰之极
也。此皆圣人所不处。故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
强。炒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此承上言圣人不为已甚,故诫之不可以兵强天下也。凡以兵强者,过甚之事
也。势极则反,故其事好还。师之所处,必蹂践民物,无不残掠,故荆棘生。大军之后
,杀伤和气,故五谷疵疠而年岁凶,此必然之势也。然于济弱扶倾,除暴救民,盖有不
得不用之者,惟在善用。善用者,果而已。已者,休也,此也。果,犹言结果。俗云了
事便休。谓但可了事令其平服便休,不敢以此常取强焉。纵能了事,而亦不可自矜其能
。亦不可自伐其功。亦不可骄恃其气。到底若出不得已。此所谓果而不可以取强也。取
强者,速败之道。且物壮甚则易老,况兵强乎。凡物恃其强壮而过动者,必易伤。如世
人恃强而用力过者,必夭死于力。恃壮而过于酒色者,必夭死于酒色。盖伤元气也。元
气伤,则死之速。兵强亦然。故曰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已者,绝也。又已者,止也。
言既知其为不道,则当速止而不可再为也,亦通。孟子言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有闻
于此乎。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
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此承上言不以兵强天下,故此甚言兵之不可尚也。佳兵,乃用兵之最精巧者
,谓之佳兵。凡善用兵者,必甘心于杀人。兵益佳而祸益深,故为不祥之器。历观古今
善用兵者,不但不得其死,而多无后。此盖杀机自绝,而造物或恶之者。以其诈变不正
,好杀不仁,故有道者不处。不但有道者不处,而苟有仁心者,亦不处也。何以知其然
耶。观夫君子所居则以左为贵,用兵则以右为贵,然右乃凶地,由是而知兵者,乃不祥
之器,非君子之器也。万一不得已而用之者。老子诫曰,当以恬淡为上。恬淡者,言其
心和平,不以功利为美,而厌饱之意。既无贪功欲利之心,则虽胜而不以为美。纵不贪
功利,而若以胜为美者,亦是甘心乐于杀人。夫乐于杀人者,必不可使其得志于天下。
所谓造物或恶之也。若使此辈得志于天下,将为残害而无涯量矣。且世之吉事必尚左。
凶事则尚右。凶事,谓丧事也。所以用兵则贵右,言其可哀也。故兵家以偏将军居左,
以上将军居右者,盖上将军司杀之重者。言居上势者,则当以丧礼处之也。故杀人众多
,则当以悲哀泣之。即战胜,亦当以丧礼处之。甚言其不得已而用之,即不得已而处之
也。上二章,通言人臣不能以道佐人主,而返以兵为强者,故切诫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
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
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注】此承上章不以兵强天下,因言人主当守道无为,则万物宾而四海服,天地合
而人民和,自然利济无穷也。常者,终古不变之义。凡有名者,必迁变。道之所以不变
者,以其无名也。故曰道常无名。朴,乃无名之譬。木之未制成器者,谓之朴。若制而
成器,则有名矣。小,犹眇小。谓不足视也。且如合抱之材,智者所不顾。若取径寸以
为冠,则愚者亦尊焉。是以名为大,而以无名为小。甚言世人贵名,概以朴为不足视。
故以道曰朴曰小也。然道虽朴小,而为天地万物之本。即愚夫愚妇,而亦知所尊。故曰
天下不敢臣。但侯王不能守耳。藉使侯王若能守,则万物自然宾服矣,奚假兵力哉。然
兵者凶器,未必宾服一国。且上干和气,必有凶年。若以道服之,不但万物来宾。抑且
和气致祥,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兵来未必尽和民人,若以道宥之,则民莫之令而自然均
调,各遂其生。无名之朴,利济如此,惜乎侯王不能守之善用耳。若散朴为器,始制则
有名矣。始,犹方才也。谓朴本无名,方才制作,则有名生焉。且从无名而有名。既有
名,而名又有名,将不知其所止矣。庄子所谓从有适有,巧历不能得,故曰名亦既有。
而殉名者愈流愈下,逐末忘本,不知其返矣。故老子戒之曰,夫名者,不可驰骛而不返
。亦将知止而自足。苟不知止足,则危殆而不安。知止所以不殆也。由是而知道在天下
,为万物之宗,流润无穷,犹川谷之于江海也。然江海所以流润于川谷,川谷无不归宗
于江海。以譬道散于万物,万物莫不宾服于大道。此自然之势也。意明侯王若能守,其
效神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