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沉思录

卷十

书名: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 本章字数:777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0:22


卷十

  

  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要心平气和地开导他,告诉他错在哪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要怪你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要责怪。

  1.啊,我的灵魂,你最后会不会变得善良、简朴、单纯而赤裸,比那包裹着你的躯壳展示得更加明显?你会不会终于品尝到一颗挚爱而温柔的心灵的甜蜜滋味?你会不会变得充实、自足、无所渴求,不再为了享乐而贪求任何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不希求有更长的时间好去享受快乐,不奢望有更近便的良辰美景、山水佳人好让你喜爱流连,而只是满足于你的现状,欣喜于你现有的一切,并确信你目前的一切皆是众神所赐,相信凡是能令众神喜悦的东西对你来说也必定是好的。从今往后,众神为保护那“完美存在”而赐予的一切也必将是好的,这个“完美存在”是善的、公正的和美的,是一切事物的创造者和支持者,把它们包含并聚集其中,当它们分解消亡的时候,还会从中产生出其他类似的事物?你最后会不会与神和人和谐相处,永不责怪他们,也不招致他们的责怪?

  2.当一个人只受本性控制时,注意观察你的本性要求于你的是什么,然后欣然照它的要求去做,只要你的本性作为一个活的存在不因此而受到损害。接下来,你必须注意观察,你的本性作为一个活的存在要求于你的是什么。你必须全盘接受这一要求,只要你的本性作为一个活的理性存在不因此受到损害。理性动物无可争辩的也是社会动物。那么就遵循这些规则吧,不要毫无必要地为任何事情而手忙脚乱。

  3.所发生一切事情,要么是你天生就适合承受的,要么是你不适合承受的。如果是前者,就不要抱怨,而是要按照你天生的承受能力去承受它。如果是后者,也不必抱怨,当它把你毁掉的时候,它自己也会消亡。然而你还是要相信,你天生就有承受一切的能力,一件事情是否可以承受、可以容忍,完全取决于你对它的看法,取决于你是否认为承受它符合你的利益,或者是你的责任。

  4.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要心平气和地开导他,告诉他错在哪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要怪你自己,甚至连自己也不要责怪。

  5.不管有什么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都是亘古以来就为你准备好的,盘根错节的因果关系,亘古以来就把你的存在以及这一事件的机缘巧合编织进了同一个构造中。

  6.不管这宇宙是原子的集合还是一个自然的体系,首先要认定,我是这个受自然控制的宇宙的一部分;其次,我处在跟其他类似部分的紧密联系中。记住了这一点,由于我是一部分,我就不应该对宇宙整体分配给我的任何东西感到不快。因为,对整体有利的绝不会对部分有害。宇宙整体所包含的任何事物都对它自己有利;一切本性都有这个共同的特征,但宇宙本性被赋予了一个额外的特性,这就是:决不在任何外因的强迫下产生任何对自己有害的事物。

  那么,只要我记住,我是这样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我将欣然接受我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只要我与其他同类部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将不会做出不利于社会的行为,我将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跟我同类的其他部分,把我的一切动力引导到符合共同利益的方向上,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做了,生活必定会一帆风顺,平稳向前,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一个稳定地遵循对同胞有利的行动路线、欣然接受国家所分派的任何任务的公民,他的生活必定是一帆风顺,平稳向前。

  7.整体的各个部分——大自然把它们全都包含在宇宙中——必定要消亡,这里说的“消亡”,意思是“被改变”。可是,如果大自然所实施的这个过程对它们来说是邪恶的和不可避免的,那么,宇宙整体绝不可能心满意足地去做它的工作,它的各个部分也绝不可能像它们现在所做的那样连续不断地改变,天生就注定要以不同的方式消亡。大自然难道亲自动手把邪恶带给自己的各个部分,使它们不仅容易堕入邪恶,而且必然堕入邪恶?难道它不知道会是这样的情形?这两种可能都难以置信。

  但是,假设我们把大自然作为一个动因排除在这个问题之外,并解释说,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如此这般,那么,下面这个说法就是荒谬的:整体的各个部分自然而然地服从改变,同时又对某件事情表示惊讶或责怪,仿佛它的发生违背自然似的,尽管各种事物都要分解成它们赖以组成的成分。因为,我们赖以组成的元素要么逐渐耗散,要么,固体的物质转变为土性物质,精神的物质转变为气体性物质;这样一来,这些物质又被带回到了宇宙的理性中,要么周而复始地被火所吞噬,要么通过永恒的变换推陈出新。

  那么,不要以为固体的和精神的物质始于出生的那一瞬间。那只是昨天或前天,所有这些物质从你所吃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气中获得了增长。改变的是你摄入的这一部分,而不是你母亲子宫里的产物。即使就你的个性而言,你始终跟你母亲所生的那一部分密不可分,我认为,这对我上面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

  8.假如你拥有了以下几项美名:善良、谦逊、诚实、聪明、仁爱、大度,那么你要当心,不要改变它们。如果你丧失了这些美名,要赶紧找回来。要记住,所谓的“聪明”,意思是你能洞察一切,思考透彻;所谓的“仁爱”,意思是你乐意接受大自然分配给你的一切;所谓的“大度”,意思是提升我们的精神部分,使之超越于肉体的安逸或磨难,超越于对虚名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你只要保持自己有资格享有这些美名,不贪求从别人那里得到这样的美誉,你就是一个新人,并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依然像原先一样,甘愿受这样一种生活的撕扯和玷污,是一个愚蠢透顶、贪生怕死之徒所表现出来的德行,无异于竞技场上被野兽撕咬得半死不活的角斗士,尽管已经遍体鳞伤,还要乞求让他活到第二天,不料被再次扔进竞技场,像之前一样被同样牙齿和利爪所撕咬。

  那么,就固守这几个美名吧,只要你能安居其中,就像一个人迁居某个幸福之岛一样。但是,如果觉得自己漂泊不定,不能一帆风顺地前行,那么就勇敢地去往某个你能够守住的角落,要么索性彻底告别人生,不是愤然离去,而是朴实、自主而谦逊地辞别人世,一生中至少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这样泰然离去。然而,如果你把神明谨记在心,记住他们并不渴望奉承,而是渴望所有理性事物跟他们一样,记住人应该做人的工作,就像无花果树应该做无花果树的工作,狗应该做狗的工作,蜜蜂应该做蜜蜂的工作,这样,对你记住这些美名有莫大的帮助。

  9.演戏、战争、怯懦、麻木、奴性——这些都会日复一日地消磨掉你作为一个自然研究者所理解和接受的一切神圣原则。但你以这样一种方式关注和对待每一件事情,使得你在完成当前任务的同时,还能够充分发挥你的纯思考能力,由于对每一个别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自信必须保持完好无损,既不夸耀,也不隐藏。

  你何时会从简朴中得到快乐?何时会从尊严中得到快乐?何时会从对每一个别事物的认识中得到快乐?它的本质是什么,在宇宙中占有什么位置,它被宇宙造就得能存在多长时间?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它能够属于何人,谁能把它给予他人,谁又能拿走它?

  10.一只蜘蛛为抓到一只苍蝇而洋洋自得;一个人为抓到一只野兔而洋洋自得,另一个人为网住一条小鱼而洋洋自得,还有人为了捕获到野猪、熊和萨尔马提亚人而洋洋自得。如果你检验一下他们的原则,这些不都是强盗吗?

  11.对于万物的互相变化,要有一套你自己的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密切关注这门学科,勤加训练。一个人不妨做这件工作,他就可以摆脱自己的肉身,并认识到,他必须立即放弃一切跟肉身有关的事情,从人群中抽身离去,在他的一切行动中完全献身于公正的行为,在他所遭遇的一切事情中服从于宇宙的本性。别人对他有何说法、心存何想、如何对待,他一概不加留意,完全满足于这两件事情:在眼下的所有行为中都做到公正,对自己当下的命运心满意足。他放弃了一切烦恼和野心,只想遵循自然法则的正途,并借此成为神明的追随者,除此之外,别无所求。

  12.当决定应该做什么的选择权在你手里的时候,有什么需要猜疑呢?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路,就欣然走下去,不要改变方向;如果你看不清它,那就停住脚步,跟最高明的顾问商量商量;如果路上出现了任何障碍,那就在你眼前的手段所允许的情况下小心谨慎地继续前行,同时坚持显而易见的公正。一举成功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事实上,就算这一次失败了,也只是一次失败而已。

  在每一件事情上都遵循理性的人,总是从容而不懒散,愉快而沉着镇静。

  13.一觉醒来就马上问自己:如果别人做了公正合理的事,那对我来说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并无不同。你难道忘了,那些放肆地对别人滥加褒贬的人,他在床榻之上和餐桌之旁也是这个样子;他们做的是什么事?他们退避三舍或趋之若鹜的又是什么事?他们如何偷窃和劫掠?不是用他们的手脚,而是用他们身上最宝贵的部分,一个人正是靠着这一部分,随心所欲地产生出信仰、谦逊、真理、法则和善的“守护神”。

  14.受过良好教育、心怀谦卑的人对那给予一切、收回一切的大自然说:你愿意给什么就给什么,愿意收回什么就收回什么吧。但他说这番话并不是虚张声势,而只是出于顺从和善意。

  15.你没有多少时间可活了。要像在一座山上那样生活;因为,假如一个人无论生活在任何地方都像一个世界公民那样生活,他究竟生活在此处还是彼处,都没有什么关系。要让人们把你作为一个按照自然之道生活的人来看待和谈论。如果他们不能忍受你,就让他们杀掉你。因为,与其过他们那样的生活,还不如这样更好。

  16.再也不要讨论一个好人应当如何,而是要身体力行做一个好人。

  17.不断对自己把时间描绘为一个整体,把物质描绘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别事物,就物质而言不过是一棵无花果的种子,就时间而言无非是转子的一转。

  18.仔细注意每一现有的事物,要想到,它已经在分解和

改变,可以说是处在腐烂和耗散的状态,或者说,一切事物天生只是为了死亡而被创造出来的。

  19.人们在吃饭、睡觉、交媾和排泄的时候,是怎样一副模样啊!盛气凌人的时候,自鸣得意的时候,愤恨不平的时候,居高临下地指责别人的时候,又是怎样一副嘴脸!然而,仅仅片刻之前,他对多少人俯首帖耳,为了怎样的目的而卑躬屈膝,不久之后又会怎样呢?

  20.宇宙本性带给每一事物的东西,都是为了该事物的利益,而且是在对它有益的时候带给它。

  21.大地爱上了阵雨,壮丽的天空也在恋爱。宇宙爱上了创造任何将要存在的东西。我对宇宙说:我会和你一起去爱。我们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嘛:这个东西或那个东西爱这样。

  22.你要么生活在这里,并习惯于这里;要么你就去别的地方,这在于你自己的意愿;要么,你尽完了自己的职责,并死去。此外别无选择。那就鼓起勇气吧。

  23.要看清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的“终身保有地”就像我曾告诉你的那样,无论是在山顶、海边,或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情形都是一样。这样,你就会发现,柏拉图的话十分贴切:被城墙所环绕,就像在山上挤奶的时候被羊群所环绕。

  24.我的最高理性是什么?我现在使它成为什么?我现在让它派上什么用场?它是不是缺乏智慧?它是否弃绝了睦邻友善的天性?是不是与肉体结合得太过紧密,以致受肉体的支配?

  25.从主人那里逃走的人是个逃亡者。而法是我们的主人,违法的人便是逃亡者。被悲伤、愤怒或恐惧所左右的人,总是盼望那控制整个宇宙的力量或主宰人的命运的法则能够使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未来发生的某件事情不发生。那么,他也是一个被恐惧、悲伤或愤怒所左右的逃亡者。

  26.一个男人使精子进入一个子宫里,便走开了,旋即另外的机缘接过了它,对它下功夫,造就了一个婴儿——从怎样的开始得到了一个怎样圆满的结果啊!然后他吞下食物,旋即另一个机缘接手工作,最后创造出感知和冲动,生命和力量,以及多少神奇的东西啊!那么,想想用这样一种隐秘的方式所完成的这些事情,查明其有效的力量,正像我们查明那上下升降的力量一样,当然不是用我们的眼睛,但看得一样清楚。

  27.要经常想到,现有的一切事物,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完全可以相信,在我们之后依然会存在。在你面前上演的一出出整台大戏,以及它们的舞台布景,彼此之间并无不同,全都是你自己所经历过的,或者是从历史中学到过的。例如哈德良的整个宫廷,安东尼的整个宫廷,腓力的整个宫廷,还有亚历山大的、克罗伊斯(Croesus)的。所有的场景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样,不同的只是演员。

  28.那些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悲痛或不满的人,应该把他们描绘得像那只在献祭的时候挣扎和尖叫的猪;那个独自躺在床上、默默地悲叹命运束缚的人,也像那只猪。只有理性动物才会欣然接受所发生的事情,纯粹的服从是一切生物必须履行的义务。

  29.在你的一切行动中,每一步都要停下来问自己:是不是因为丧失了做这件事的机会,死亡才显得可怕?

  30.别人做错事是不是让你感到震惊?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想想你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错误,例如认为金钱是好东西或赏心乐事,或看重廉价的名声,以及诸如此类。认清了这一点,你很快就会忘掉你的愤怒;要帮助你忘掉愤怒,还可以这样想:此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有什么办法呢?或者,如果你能够做到,就把那强迫消除掉。

  31.看到撒提隆(Satyron)便不由得想到苏格拉提库斯(Socraticus)、优提克斯(Eutyches)或希门(Hymen),看到幼发拉底斯(Euphrates)就想到尤提契翁(Eutychion)或西瓦努斯(Silvanus),看到艾西弗伦(Alciphron)就想到特洛帕奥弗勒斯(Tropaeophorus),看到西弗勒斯(Severus)就想到色里奥芬(Xeriophon)或克里托(Crito)。看到你自己不妨想到罗马皇帝中的一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此类推。然后,不妨想想:他们如今身在何方?不知所踪,谁也说不出他们去了哪里。因此,你应该习惯性地把人的存在看作是过眼烟云,看作是一片空无;如果你时时提醒自己:在无穷无尽的永恒中,一旦变化了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那么,为什么要奋斗和努力呢?为什么不满足于以恰当的方式度过你短暂的一生?

  你所放弃的,是怎样的材料,怎样的工作场所啊!所有这些事物,除了作为运用理性、精确而恰当地研究整个生活领域之本性的对象,还能是什么呢?那么,就继续运用你的理性,直到你吸收了这些真理,使之成为你自己的,就像强大的消化力吸收每一种食物,就像炽热的火焰把投入其中的任何东西都转化为光与热。

  32.不要让任何人有权说你不诚实,说你不是一个好人,而要让任何一个对你有这种看法的人成为一个说谎者。这一切取决于你。因为,有谁能妨碍你做一个好人、一个诚实的人呢?如果不能成为这样的人,那就下决心不再活下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理性也不再坚持要你活下去。

  33.掂量掂量自己的“材料”,看看能够以最合理的方式说什么、做什么?无论这块材料是什么,怎么说、怎么做都取决于你。不要假装你受到了阻碍。

  除非你能够以一种符合人的禀赋的方式,充分利用提供给你、并摆放在你面前的材料,就像享乐主义者能够尽情放纵自己一样,否则,你绝不该停止抱怨。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一个人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本性把它付诸实践,都应该算作是享受;而且,在任何地方,这都是他力所能及的。

  我们知道,一个圆筒没有能力自己到处滚动,水、火及其他任何受大自然控制或受无理性灵魂控制的事物都没有能力自主运动。因为干扰或妨碍多不胜数。但智慧和理性却能穿越障碍,一路前行,就像它们的本性或意志推动它们一样。要看到,理性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过每一个障碍,犹如火焰之升腾,石块之下落,圆筒之顺坡而滚,此外别无所求。其他一切障碍,要么只影响到那名副其实的尸首——躯体,要么,除非是出于想象或理性自身的屈服,否则根本不可能压垮我们或对我们造成任何伤害。要不然的话,它们的受害者就会立即变坏。

  事实上,就所有其他有机体而言,如果任何祸害发生在其中任何一个有机体的身上,受害者本身都会因此而变得更糟。但是,一个人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他对这样的意外善加利用,我敢说,他就会变得更好,更值得赞扬。总而言之要记住,自然既然已经将你造就成一个市民,凡是不损害于这座城市的,也不可能给你造成损害;而无损于自然法则者也无损于一座城市。那么,无损于自然法则者,当然也不会有损于城市和市民。

  34.只需一句浅显易懂、十分简短的格言,便可以用来警告被真正信条所约束的人,提醒他不要向悲伤和恐惧投降;比如:

  尘世间的芸芸众生,就像被大风刮向地面的落叶。

  他们的孩子也不过是小小的树叶。有些人大声叫喊,仿佛他们应该被倾听似的,并散布他们的赞扬或诅咒,或私下里传播他们的责难和嘲笑,这些人也都是树叶。那些把身后美名传递下来的人也是树叶。所有这些都

  随着春天的到来再次发芽生长;

  不久之后,风再次把它们刮下来,树林又生出新的叶子取而代之。短暂是万物的共同宿命,然而其中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你趋之若鹜或避之唯恐不及的,仿佛它们永存不朽似的。用不了多久,你将闭上你的双眼;是的,抬你入墓的那个人,不久也将有人为他唱起挽歌。

  35.健全的眼睛应该看到可以看见的一切,但你不应该说:我只想看绿色的东西。因为那是病眼的典型特征。健全的听觉和嗅觉是为了一切可以听到和闻到的东西而配备的。健全的消化力应该作用于一切营养物,正如磨坊应该作用于它为之而建造的谷物。健全的心灵也应该乐于接受所发生的一切。但这颗心灵如果说:让我的儿女平安吧!让所有人都赞许我的每一件行为吧!这就无异于专找绿色的眼睛、专找软物的牙齿。

  36.没有一个人有如此幸运,以至临死的时候没有一两个人站在他的病榻之旁幸灾乐祸。就算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智者,在最后的时刻,难道没有人在心底里这样说:我们终于又可以摆脱这位老师,自由地呼吸,他对我们当中的任何人倒也说不上严厉,但我始终知道,他是在默默地责备我们。值得尊敬的人尚且如此,就我们自己的情形而言,成百上千的人可以找到无数别的理由,为我们的离去感到高兴。那么,弥留之际想到这一点,你就能更从容地辞别人世,只要你这样推理:我就要辞别人世了,就连我最亲近的人,我曾为他们这样辛苦操劳、祈求祷告、前思后想,就连他们都愿意我离去,希望可以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安逸。为什么要对这尘世恋恋不舍呢?

  不过,你离去的时候不要由于这个原因而怪罪他们,要保持你的本色,友善、敦厚而仁慈;不要表现得仿佛你是被人强行拉走似的,而是要泰然辞别人世,像一个安详死去的人那样,灵魂优雅地脱离肉体。因为是自然把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现在也正是自然把这个结解开了。我离开亲人,不是被强行拖走的,而是毫无反抗地乖乖上路。因为这种分离也是大自然的一个过程。

  37.在别人的每一项行为中,要尽可能地习惯于问自己:此人的目的是什么?不过,首先从你自己开始,反复诘问自己。

  38.要记住,牵线的是我们内心中的“隐秘事物”:它让我们说话,让我们生活,可以说,是它让我们成为人。在想象它的时候,绝不要把外边的躯壳包括在内,也不要把附属于它的器官包括在内。它们就像是工人的扁斧一样,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它们天生就附着于身体之上。事实上,一旦脱离了那命令它们运动和停止的最高原因,这些部分就毫无用处,就像织工的梭子、作家的笔,以及马车夫的鞭子。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沉思录》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