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沉思录

卷九

书名: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 本章字数:706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0:22


卷九

  

  今天我摆脱了一切烦恼,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赶走了一切烦恼,因为烦恼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是在我自己的想象中。

  1.不公正就是不虔敬。因为宇宙的本性造就理性动物,就是为了他们彼此的利益,着眼于建立在价值基础上的互惠互利,而绝不是为了互相伤害,违背其意志的人,都明显是对最值得尊敬的神不虔敬。

  说谎者也是对神不虔敬。因为宇宙的本性就是宇宙中现有事物的本性。现有的事物与过去曾经存在过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本性被称作真理,它是一切真实事物的主因。那么,故意说谎的人就是不虔敬,因为他的欺骗就是作恶;无心说谎的人也是不虔敬,因为他跟整体的本性不协调,与一个有秩序的宇宙的本性相冲突,是个捣乱分子;一个人把自己推向了真实事物的对立面,就难免陷入这样的冲突。他先前已经被赋予了分辨真假的能力,但他不去运用,因此就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把享乐当作善来追求,把痛苦当作恶来回避,那他的行为也是不虔敬。因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要经常责怪宇宙本性对善人和恶人分配不公:恶人常常被享乐所包围,拥有促进享乐的东西;而善人总是遭遇痛苦,拥有造成痛苦的东西。此外,害怕痛苦的人总有一天会害怕这世界上必定要发生的事。我们马上会发现,那也是一种不虔敬。追求享乐的人会容忍不公。这明显是不虔敬。

  但那些跟自然一条心,并遵照自然之道行事的人,对于自然一视同仁地对待的事物,他们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因为自然要不是对两者一视同仁,它也就不会创造出它们。一个人如果不同等对待苦和乐、死和生、荣和辱,以及宇宙本性同等对待的一切事物,那他的行为明显也是不虔敬。我所说的宇宙本性同等对待这些事物,其意思是:在现有事物与后来产物的因果链上不偏不倚地发生的一切事物,其原动力都是某种神意,宇宙本性也正是遵照这种神意,在某种原动力的推动下创造出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为其中将要存在的一切事物构想出了某些原则,并赋予万物以生产、变化和延续的力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2.一个人如果能清白地辞别人世,没有被谎言、虚伪、奢侈和傲慢所玷污,那是再幸运不过的事了;然而,倘若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的结局是:当你的喉咙里塞满了这些东西的时候便气绝身亡。听任自己的命运被邪恶所摆布,甚至在品尝邪恶之后也不能说服你逃离那瘟疫,难道这就是你的选择?因为,心灵的堕落是比我们所呼吸的任何瘴气都更加糟糕的毒害。后者是一切生物的瘟疫,并影响它们的性命;而前者是人的瘟疫,并影响他们的人性。

  3.不要鄙视死亡,而是要乐于接受它,因为它像所有别的事物一样,也是出于自然的意愿。分解乃是自然的过程之一,关系到你一生中不同的季节,比如年轻,老迈,逐渐成长并达到盛年,长出牙齿和胡须再到须发斑白,从受精、怀孕到出生。那么,一个人如果想通了这番道理,他就不该以漠然、厌恶或鄙视的态度看待死亡,而应该把它当作自然过程之一,心平气和地等待它的来临。等待你的灵魂脱壳而出的那一刻,就像等待你的孩子从你妻子的子宫里分娩出来的那一刻。

  不过,如果你还想得到一点对心灵很有吸引力的寻常慰藉,能够让你泰然面对死亡的方法,莫过于留心观察一下你即将辞别的环境,以及你的灵魂将不再与之厮混的那些人的品格。厌弃他们固然不对,甚至应该眷顾他们,善待他们,然而,当你想到,你弃之而去的毕竟不是你的志同道合之辈,终归令你释然。如果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一步三回头、流连不忍去的话,那唯一的理由只能是: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朝夕相处。可眼下,你已经看到了,对那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你已厌倦透顶,以至忍不住要说:死神啊,别耽搁了,否则我就要发疯了。

  4.害人者害己。不公正的人是对自己不公正,因为他使自己变坏了。

  5.不公正常常是因为做某件事,也常常是因为不做某件事。

  6.现在的设想要正确地理解,现在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利益,现在的心境要满足于一切由外因所导致的事情——这些就足够了。

  7.消除幻想、遏制冲动、扑灭欲望,把握住你主宰一切的理性。

  8.非理性动物被分配了一种同样的生命,理性动物被分配了一种同样的智性灵魂。正如有一个同样的地球提供给一切由泥土造就的事物;我们所看到的是同一个光明,我们所呼吸的是同一种空气。

  9.共享同一种元素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亲和性。一切土性的东西都趋向于土地;液体全都流向一起;空气也是一样;因此,只有障碍和外力的介入,才能将它们分开。火都有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自然之火的吸引,它很快就可以被尘世间的火所点燃,以至每一种稍微干燥的物质都容易被点燃,这是由于其中的阻燃成分更少的缘故。那么,一切共享宇宙智性的物质都有同类物质之间一样强大的亲和力,甚至更强大。因为它之所以比其他一切事物更优越,就在于它乐于跟同类相融合。

  首先,我们在无理性的动物中发现了蜂群、畜群和鸟群,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有爱的结合。因为在这一阶段,它们已经有了灵性,有了在更高形式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的纽带,其强烈程度是植物、石块和木头中间所没有的。但在理性动物当中,我们发现了政治共同体、友谊、家庭、集会,以及战争中的缔约和休战。但在更高级的事物中,甚至存在一种分离中的统一,比如在行星当中。因此,上升到更高的形态,就能够在互相分离的事物当中实现一种和谐共鸣的联系。

  那么,看看当今这个时代实际上所发生的事情吧;在当今这个时代,只有智性动物才忘却了他们互相之间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只有在他们当中,喜爱的信号得不到同类的响应。然而,纵使他们想要逃离,他们依然脱离不了罗网,因为自然自有它的办法。仔细观察,你就会看到事情确实如此。无论如何,要找出一种不跟任何土性事物接触的土性事物,总比找出一个完全与人世隔绝的人要容易一些。

  10.他们全都结果实——人、神和宇宙:各自在其合适的季节里结出果实来。在习惯说法中,像果实这样的词语只适用于葡萄树之类的事物,但这无关紧要。理性也有它自己的果实,既为了自己,也为了万物,从它这里产生出跟理性本身类似的其他事物。

  11.如果你能够做到,就转变那犯错的人;如果不能,要记住,赋予给你的宽厚仁慈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对这样的人,神明也宽厚相待,甚至为了某些目的而与他们合作——为了健康、智慧、财富和名声,他们就是这样宽厚。你也可以一样;或者说,有谁阻止你这样做呢?

  12.不要像做苦役的人那样工作,也不要渴求别人的怜悯或赞扬。只渴求一件事情,做与不做都要听从公民理性的指引。

  13.今天我摆脱了一切烦恼,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赶走了一切烦恼,因为烦恼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是在我自己的想象中。

  14.这一切全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在时间上它们是短暂的,在材质上它们是污浊的。现如今的一切事物,跟我们所埋葬的人的时代是一样的。

  15.客观事物就在门外,孑然独立,形影相吊,对自己既没有什么认识,也没有任何看法。是什么使我们对它们做出判断呢?是主宰一切的理性。

  16.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善恶,不在于消极被动,而在于积极主动,正如他的美德和恶行也在于积极主动,而不在于消极被动。

  17.扔向空中的石头,下落并不更糟,上升也并不更好。

  18.进入到他们的最高理性中,你将看到,你所害怕的裁判者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裁判究竟价值几何。

  19.变化是普遍的经验。你自己正在经历连续不断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朽烂。是的,宇宙也是如此。

  20.别人的恶行应该留给他自己去处理。

  21.活动的停止,冲动和意见的沉寂,在某种程度上还包括死亡,都不是恶。想想你一生的各个阶段——幼年、少年、成年、老年——变化阶梯上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死亡。有什么可怕的呢?现在,把你的一生推导到你的祖父、你的母亲、你的父亲身上,你会发现有很多更改、变化和停止,你要自问:这里面有什么可怕的呢?没有,在你整个一生的结束、静止和变化中没有任何可怕的东西。

  22.赶快去审视你自己的、宇宙的和邻人的最高理性:审视自己的理性,你可以使它变得公正;审视宇宙的理性,可以使你记住你是它的一部分;审视邻人的理性,你可以知道他是愚昧无知还是通情达理,同时反思自己是不是跟他一样。

  23.正如你自己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你的每一行为也要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你的任何行为,如果跟社会目的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就会把你的生活跟社会割裂开来,毁掉它的统一,并制造出一种分裂,犹如一个人在社会中落落寡合,离群索居,不能与他的同胞和谐相处。

  24.孩子们的争吵、嬉戏,以及渺小的灵魂负载着沉重的肉身——死者的符咒可以使人认识到更鲜活的现实

  25.要径直去认识那使得一种事物成为这一事物的形成原因,并把它跟物质部分隔离开来,这样去认识它。然后计算出,符合这些条件的个体对象顶多可以存续多长时间。

  26.因为不满足于你那主宰一切的理性做它天生该做的工作,你承受了数不清的祸害。不止如此,但这已经足够了。

  27.如果有人责怪或憎恨你,或者对你表达诸如此类的情绪,那么你就转向他们的心灵,并深入其中,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会认识到,你大可不必关注他们怎么看待你。但你必须宽厚地对待他们,因为大自然要你珍惜他们。诸神也想尽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们,比如托梦和神谕,去实现他们的心愿。

  28.宇宙总是用同样的方式旋转,上上下下,一圈接一圈。宇宙的心智在每一种个别的情况下都感觉到了一种冲动,使它不得不运动——果真如此,你也就只好接受它的冲动——要么是只有一次感觉到了冲动,此后的事情都是顺理成章地跟着出现;究竟是哪种情况并不要紧,因为只要你喜欢,你完全可以说:世界全都是原子。至于宇宙整体,如果有神明,一切都会很好;如果是偶然,你也不要被偶然性所支配。

  不久之后,我们全都要被黄土所覆盖。黄土很快也会改变,其所导致的产物将会继续改变,周而复始,以至无穷。一个人只要想到了这一波接一波的变化和转变,想到了改变的迅速,他就会用鄙视的态度看待尘世间一切朝生暮死的事物。

  29.世界的主因是一股洪流,把一切裹挟而去。那些忙于政治事务却自诩为哲学家的可怜虫多么微不足道!全都是些胡说八道的家伙!那么,人啊,你应当如何呢?该你做的事情就努力去做吧,不要环顾左右生怕人家不知道。不要梦想乌托邦,只要有些许的进步就该心满意足,不要认为做完手头的事是小事一桩。谁能改变别人深信不疑的观点呢?不能改变人们的确信,我们只不过让人们假装被说服,私下里却不断抱怨,就像奴隶被强迫一样。现在,请跟我讲讲亚历山大、腓力(Philip)和法拉兰城的德米特里厄斯吧。他们是否认识到了大自然的意志,并培养自己遵循这一意志,这是他们自己操心的事。但如果他们扮演了悲剧角色,没有人迫使我蹈其覆辙。哲学的工作简单而谦逊:不要把我带入炫耀和傲慢的歧途。

  30.鸟瞰这大千世界,看那没完没了的集会和没完没了的仪式,狂风暴雨和风平浪静的航行,以及万物出生、存在和衰亡的兴衰荣枯。也反思一下别人许久之前经历过的生活,你之后人们将要经历的生活,以及野蛮国家如今正在经历的生活;多少人从未听说过你的姓名,多少人很快就会把你的姓名忘得一干二净,多少人眼下对你欢呼喝彩,很快就会责怪你,记忆、名声或任何别的东西,一概不值得计较。

  31.不要对外因所导致的一切事物烦恼不安,在你自己的内因促使你做的一切事情上都要公正;也就是说,动力和行为要在实际履行社会职责上得到实现,这样才符合你的本性。

  32.你完全有能力摆脱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因为它们完全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中。你立即可以走进一个闳阔的空间,只要把整个宇宙装进你的胸怀,把永恒的时间纳入你的视野,留心观察万物的每一个部分的迅速改变,从出生到消亡之间如何短暂,生前的时间多么浩瀚无涯,只有死后的无穷岁月方能与之相比。

  33.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很快就会消亡,那在有生之年看着它消亡的人,自己也会同样迅速地消亡;比同辈都要长寿的人和先于他人死去的人在坟墓里并无不同。

  34.这些人的最高理性是什么?他们迫切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使他们慷慨给予热爱和荣誉的动机是什么?用心灵之眼去审视他们那渺小可怜的赤裸灵魂吧。当他们幻想着责怪中有祸害、赞扬中有好处的时候,他们的想法是何等虚妄!

  35.损失和变化,只不过是一回事。宇宙本性从变化中得到快乐,现在的一切事物正是通过宇宙本性得以完成,亘古以来一直这样,直至无穷遥远的将来依然如此。那么,你为什么要说:万物皆恶,到最后依然是恶,而且,诸神虽众,亦无助于纠正这些事物,若不是天命昭昭,宇宙也要被一根连续不断的邪恶之链所束缚。

  36.腐败的种子就在一切事物的基本物质中——水、土、骨、气。而且,大理石不过是土块,金银不过是渣滓,华衣美服不过是一堆堆毛绒,紫袍不过是血。其他的一切事物莫不如此。灵魂也不过是另外一种类似的东西,容易从此物变成彼物。

  37.受够了这悲惨不幸的一生,充满了怨恨和愚蠢!为何要烦躁呢?这有什么新鲜呢?是什么让你大惊小怪?原因是什么?你要公平地审视它。那物质是什么?你也要公平地审视它。除了这二者之外,便什么也没有了。至于诸神,虽说为时已晚,但刚好还来得及向它们显示你更简朴,更有价值。

  你从这些事物得来的经验,究竟是持续300年还是3年,完全是一回事。

  38.如果他做了错事,受害的是他自己。兴许他没有做错呢。

  39.要么,存在一个智性之源,其后的一切事物皆由此产生,犹如一个整体;如果是这样,其组成部分就不应该抱怨为整体利益所做之事。要么,只有一些原子,除了混合与耗散之外别无其他;那么,何必为此而烦恼呢?那就对你的最高理性说:你死了!你烂了!你变成了一只野兽!你是个伪君子!你是畜群里的一头畜牲!你用它们养肥了自己!

  40.诸神要么没有权力,要么有权力。如果他们没有权力,为何要向他们祈祷?而如果他们有权力,何不祈祷他们赋予你这样的自由,使你不恐惧你所恐惧的,不贪求你所贪求的,不悲伤你所悲伤的,反而要祈祷他们允许此事发生,不允许彼事发生呢?因为很明显,如果神明确实能够帮助人,他们就能够在此事上帮助人们。可他们没准会说:神明已经让你有了这样的能力。那么,究竟是像个自由人那样运用自己已经拥有的力量,还是像个奴隶和绝望之人那样为自己所没有的力量而焦虑烦恼,前者不是更好吗?谁告诉你,即使在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诸神也不与我们合作?至少,首先从祈祷这样的事情开始,你就会看到结果如何。一个人祈祷:我如何才能跟那个女人同床共枕!而你祈祷:我怎样才能不跟那个女人同床共枕!另一个人祈祷:我如何才能摆脱那个人!而你祈祷:我怎样才能不想摆脱那个人!还有一个人祈祷:我如何才能不失去我的小孩!而你祈祷:我怎样才能不害怕失去他。总而言之,要这样祈祷,看看结果如何。

  41.听听伊壁鸠鲁怎么说吧,他说:在我生病的时候,我不谈论任何身体的感觉,也不对那些来看我的人唠叨此类事情,而是继续谈论我关于自然哲学所作的重要演讲,特别着重这一点,心灵既然不得不分享肉体的这种感觉,它如何才能保持不受干扰,保护它自己固有的善。同时我也不让医生趾高气扬,仿佛他们正在做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我的生活一如既往地平静而快乐。如果你生病,或者在其他危急时刻,不妨仿效他生病时的做派;因为,每一个学派都信奉这样的老生常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哲学,也不唠叨那些在哲学和自然方面没有启发意义的废话;……只致力于当前的工作,以及完成这项工作所使用的工具。

  42.当你在任何情况下被无耻之徒所冒犯的时候,要立即这样问自己:这个世界上能不能没有无耻之徒?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对于不可能之事就不必强求。冒犯你的这个人只是世界上必然存在的众多无耻之徒中的一个。对于流氓、骗子及其他任何做坏事的人,都应该这样想。记住了这类人不能不存在,你就会更宽厚地对待这样的人。立即这样想也很有用: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怎样的美德,来反衬这一恶行?针对无情之人,它赋予人类以温柔敦厚作为对立面,针对其他恶人,则有另外的对策。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有能力去教导误入歧途的人,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因为每一个犯错的人都是因为认错路标而误入歧途。可你又会承受什么损害呢?你会发现,那些激怒你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对你的心灵造成损害;而你所受到的损害完全存在于你的心里。

  粗野之人行粗野之事,那有什么损害呢?又有什么奇怪的呢?看看是否更应该责怪你自己没有预料到他会做这样的错事。因为你的理性使你有能力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然而所有这些都被你忘掉了,以至对他的错误行为大惊小怪。

  最重要的是,当你责怪一个人忘恩负义时,你要反躬自省。因为很明显,错在你自己,你要么是相信了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对你坚守信义,要么,你在给予善意的时候并不是无条件地给予,而是想从善行中得到充分的回报。

  当你行善的时候,你还想得到什么呢?做了符合你的本性之事,难道这还不够吗?难道还要为此寻求酬报?这就像眼睛为了观看而索取报酬,脚为了走路而索取报酬!它们原本就是为了这些专门的工作而造就的,完成这些工作是尽它们的本分;人也是如此,大自然造就他就是为了有益于他人,当他施惠于人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有助于普遍福祉的时候,他是在尽他的本分,并得到属于他的东西。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沉思录》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