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沉思录

卷八

书名:沉思录 作者:马可?奥勒留?安东尼 本章字数:825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0:22


卷八

  

  你有三种关系:首先是跟你的躯壳的关系,其次是跟那一切事物因之而发生的神圣原因的关系,第三跟那些与你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关系。

  1.这样想可以充当一剂矫治虚荣的良药:你的整个一生,哪怕从你成年之后算起,再也不能像一个哲学家那样度过。你不可能清楚地认识到(其他很多人也认识不到),你已经远离了哲学。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便是一片混乱,赢得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荣誉对你来说再也不容易了;你一生中的种种事实都与哲学势不两立。如果你的眼睛看到了真理之所在,那就别再操心人们怎么看你,而是要关注:你的余生(不管是长是短)是不是按照你的意愿去生活。要确知你的意愿是什么,不要让别的事情使你分心旁骛。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你,你误入歧途已经走得太远,一路上还没有发现真正的生活。所谓真正的生活,既不在于逻辑的玄妙,也不在于财富、名声、享乐或任何别的东西。那么,究竟在何处可以找到它呢?它就在于做人的天性所寻求的事。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做呢?要有原则作为他的动力和行为之源。什么样的原则?即那些关于善恶性质的原则,要认识到,除了那使得一个人公正、克己、勇敢而自由的事物之外,对他来说别无善可言;除了与此相反的事物之外,亦别无恶可言。

  2.在每一次行为中都要问自己:它对我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以后会不会为之后悔?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死去,其间的一切都成过往。只要我眼下的工作是一个活人的工作,富有智慧,有益社会,符合神的法则,舍此之外,夫复何求?

  3.在第欧根尼(Diogenes)、赫拉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看来,亚历山大、加伊乌斯(Gaius)和庞培算得了什么呢?因为前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及其原因和本质,他们主宰一切的理性是他们自己的;而后者,有多少事情让他们操心,有多少世事让他们成为奴隶!

  4.你尽可以勃然大怒,但他们依然要做同样的事情。

  5.首先,不要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物都符合宇宙的本性,用不了多久,你将不复存在,化为乌有,就像哈德良和奥古斯都一样。其次,要目不转睛地观察事物,看清它们的本来面目,此外要记住,你必须做一个好人,做人的天性所要求的事,要毫不动摇地做到这一点,只说那些在你看来最恰当的话,同时要和蔼、谦逊而不虚伪。

  6.宇宙的本性负责做这样一件事:把此处的事物转移到彼处去,使它们的位置互换,在此处拿起它们,再运送到彼处。一切事物都只是变化的不同阶段,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需要害怕。一切事物都属于司空见惯的类型,而且,它们的分布也是一样的。

  7.每一种事物的天性,只要一帆风顺地发展,就都会自觉满足。一个理性的人,如果他在心底里不赞同任何虚假或隐晦的东西,他的推动力仅仅指向有益于社会的行为,他的好恶仅限于自己所能掌控的事物,并欣然接受宇宙本性分配给他的任何事物,那么,他的本性可以说发展得一帆风顺。因为他的本性是宇宙本性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子的本性是植物本性的组成部分一样;不同的就在于,就植物而言,叶子的本性是一种无感觉、无理性的本性的组成部分,容易遭受挫折,而人的本性是一种不可挫败的、智慧而公正的理性的组成部分,它一视同仁地分配给每个人他应得的那一部分时间、本质、缘由、活力和环境。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在每一种情况下一种事物是否等于另一种事物,而是集体地看,这种事物的整体是否等于那种事物的整体。

  8.你不能不是一个学生。但是,你可以克制自己的傲慢,你可以超越于快乐和痛苦之上,你可以把对虚荣的爱慕踩在你的脚下,你可以对无情无义之人忍住你的怒火,是的,你甚至可以关照他们。

  9.别让人再听到你对宫廷生活的任何抱怨,也别让你自己听到你说这样的话。

  10.后悔是一种对自己忽视了某件有用之物的自责;而“善”必定是一件有用之物,真正的好人一定总是加以培养;但真正的好人决不会后悔自己忽视了享乐。因此,享乐既不是有用之物,也不是善。

  11.我们眼下讨论的这一事物作为个体,其本身是由什么构成的?其本质和材料是什么?其形式是什么?它在宇宙中做什么?它能存活多长时间?

  12.当你不愿意起床的时候,你要想到,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责乃是你的本分,符合人的本性;就连无理性的动物也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睡眠的本领;但对人来说,符合个人本性的事物更适宜,更亲近,也更有吸引力。

  13.要持续不断地——如果可能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的法则来检验你的主观印象。

  14.无论遇到什么人,都要立即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此人对于善恶有着怎样的信念?因为,对于苦乐及其原因,对于荣辱和生死,如果他们抱持如此这般的信念,那么,他们一旦做出如此这般的行为,我们就丝毫不会感到古怪和惊讶了。这样一来我就会记住,他是不由自主地这样做的。

  15.要记住,对无花果树结出无花果感到大惊小怪,固然很荒唐,而对宇宙结出它自己特有的果实感到大惊小怪,也一样荒唐。同样,医生对病人发烧大惊小怪,舵手对逆风航行大惊小怪,莫不荒唐。

  16.要记住,无论是改变主意,还是乐意被别人纠正,都跟真正的意志自由不矛盾。因为只有你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使你的行为符合你的动机、判断,甚至是你的智慧。

  17.如果选择取决于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如果取决于别人,那又怪得了谁呢?怪原子还是众神?责怪任何一者都是愚蠢透顶。谁也不要责怪。因为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就纠正犯错者。如果不能,怨天尤人又有何用?不起作用的事情就不应该做。

  18.那死去的并没有被抛出宇宙之外。它们依然留在这里,也在这里经历改变,被分解为各自的组成成分,那些都是宇宙的元素,也是它们自己的元素。是的,这些元素也在经历改变,而且从不抱怨。

  19.每一件东西,比方说一匹马或一棵葡萄树,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产生。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呢?太阳神赫利俄斯也会说:我之所以存在,是要做某件工作;别的神亦复如是。那么,你是为什么而存在呢?难道是为了享乐?这无疑是不可想象的。

  20.大自然把每一种事物的开始、持续和终结都包括在它的目标之内,正如一个人把一只球抛向高处。这只球在被抛起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好处呢?它在落下或最终到达地面时又得到了什么害处呢?水疱在黏合时有何好处,破裂时有何害处?灯焰亦复如是。

  21.把这肉体从里到外好好审视一遍,看看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它衰老时、生病时、朽腐时又是什么样子。

  赞美者和被赞美者,铭记者和被铭记者,他们都只是在一段很短的时期内存在。所有这些人全都只是生活在这片大陆的一个小小角落里,甚至并不能全都和谐共处,即便是一个人也都不能与自己相和谐。整个地球本身也只是一个点而已。

  22.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物上,不管它是一个论题、一项原则还是一句话。

  活该!因为你宁愿明天做一个好人,而不愿今天做一个好人。

  23.我在做某件事情吗?我做这件事情关乎人类的福祉。我身上正在发生某件事情吗?我接受它,把它归于神明,归于那万物赖以产生、关联和存在的本源。

  24.你洗澡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油、汗、污秽、脏水以及种种令人恶心的东西——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部分以及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事物莫不如此。

  25.露西拉(Lucilla)埋葬了维鲁斯,然后露西拉也被人所埋葬;西肯大(Secunda)埋葬了玛西摩,然后轮到了西肯大自己;埃庇丁查努斯(Epitynchanus)埋葬了狄俄提姆斯(Diotimus),然后是埃庇丁查努斯自己;安东尼埋葬了福斯蒂娜,然后是安东尼自己。故事一成不变:塞勒(Celer)埋葬了哈德良,然后轮到塞勒自己被人埋葬。那些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们的预言或骄傲而享有盛名,他们如今身在何方?例如,像卡拉克斯(Charax)、柏拉图学派的德米特里厄斯(Demetrius)以及尤德蒙(Eudaemon)这样一些聪明绝顶之士,全都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很久以前就死去了!有些人很快就被人遗忘,有些人成了传说中的人物,还有一些人甚至从传说中消失得杳无踪影!那么要记住,你这个小小的混合物,最后也必定会分解消散,停止呼吸,或者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26.做一个人的本分工作,必能带给他快乐。一个人的本分工作就是对他的同类展示善意,对感官的活动表示轻蔑,对似是而非的印象做出判断,对宇宙的本性以及一切遵照这一本性的命令行事的事物进行全面观察。

  27.你有三种关系:首先是跟你的躯壳的关系,其次是跟那一切事物因之而发生的神圣原因的关系,第三跟那些与你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关系。

  28.痛苦或者对肉体有害——那么就让肉体去谴责它吧——或者对灵魂有害;但灵魂能确保自己天气晴和、风平浪静,不认为痛苦是一种祸害。因为每一种信念、动机、渴求与厌恶都是由内心产生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攀升到你的内心里去。

  29.抹去你的主观印象,不断对自己说:我要做的,就是不让这颗灵魂藏匿邪恶、欲望或任何令人烦恼的成分;而且,既然认识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性,我就应该恰如其分地对待它们,要想到大自然赋予你的这一力量。

  30.在元老院里说话,或对任何人说话,都要得体而自然。说话要坦率直白。

  31.奥古斯都的宫廷——妻子、女儿、子孙、祖先、姐妹、阿格里帕(Agrippa)、亲属、家人、朋友、阿瑞乌斯(Areius)、米西奈斯(Maecenas)、医生和占卜师——全都死了,整个宫廷全都死了!再翻看其他的历史记录,死去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家族,比如庞培的家族。那句众所周知的墓志铭:本族的最后一人——想想这句话吧,想想此人的祖先曾多么渴望留下一个继承人。但到头来,必定有某个人要成为家族的最后一人——至此,又是整个家族全都消亡。

  32.你必须用一件接一件的行为来构建自己的生活,只要每一件行为都能实现其目标,就该心满意足。没有人能阻止你的行为实现其目标。可是难免会有来自外部的妨碍。不可能有妨碍阻挠你公正、严肃而明智的行为。但是,如果别的活动受到了阻碍又该如何呢?好吧,那就愉快地接受这一阻碍,并灵活机动地转到允许你做的事情上,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用适合于构建自己生活的其他行为,去取代那受到阻碍的活动。

  3

3.毫不傲慢地接受,毫不勉强地放弃。

  34.你见过一只手或一只脚被剁掉,或头颅被从躯干上砍下,身首异处。一个人如果不满于他所遭遇的事情,自绝于人类,或行为孤僻,那他也正是这样对待自己。你可以说,你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自然的整体;因为根据你出生的法则,你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如今,你把自己切割掉了。然而,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条件,你能够重新回到整体。神没有把这一条件加诸其他的部分,一旦分离出去,它们便不可能重新合在一起。是的,看看他对人的仁慈吧,那是何等荣耀!他使得人有这样的能力:永不脱离整体,即使脱离了,他还可以回来,与其余的部分重新联为一体,重新获得他作为组成部分的一席之地。

  35.正如宇宙的本性赋予了每个理性存在以几乎所有的力量,我们也正是从它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力量;既然宇宙的本性能够把它所遇到的任何干扰或反对塑造得适合于它的目的,并在预定的事物秩序中给予它一席之地,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理性动物也能把每一种妨碍转变为自己的可用之材,并为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它们。

  36.不要让想象中的整个生活图景把你吓倒。不要满脑子想着那等待你的有多少怎样可怕的恶,面对眼下的每一种情况都要自问:这一经历中究竟有什么是压倒性的、不能忍受的?在如实回答的时候你会感到羞愧。要进一步想到,把沉重的负担带给你的,既不是未来,也不是过去,而是现在。不过,这样的负担微不足道,只要你把它孤立起来,并责备自己:难道就连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扛不住。

  37.潘西亚(Pantheia)如今是否还守在她丈夫的墓旁?帕伽玛(Pergamus)呢?卡布里亚斯(Chabrias)或狄俄提姆斯是否还守在哈德良的墓旁?真是荒唐!就算他们如今依然坐守在那里,死去的人会知道吗?就算他们知道,他们会不会高兴?就算他们高兴,那会不会让哀悼者长生不死?他们还不是和别人一样,注定要变成老头老太太,然后死去。那么,当他们死去的时候,他们又会给他们所哀悼的人留下什么呢?不过是臭皮囊里包裹的一堆恶臭难闻的腐朽之物而已。

  38.你是否有敏锐的眼光?正如常言所说的那样:始终要明智而有判断力地使用它。

  39.在理性动物的构造中,我看不出有哪种美德跟正义不相容,但我看到了跟享乐不相容的东西——克己自制。

  40.驱除你对于任何假想痛苦的意见,你的自我就会确保无虞。那“自我”是什么?就是理性。但我并不是理性。就算这样吧。无论如何,不要让理性使自己痛苦,即使你身上的任何部分出了毛病,就让它有意见好了。

  41.对动物的天性来说,对感官认知的妨碍就是一种恶,正如对冲动的妨碍也是一种恶。同样,如果有其他东西妨碍植物的构成,对它们来说那就是一种恶。因此,对智性来说,妨碍智力就是一种恶。不妨把所有这些应用于你自己。痛苦或快乐是不是攫住了你?就让感官去关注吧。你是否不得不做一件事情并受到了阻挠?如果你的推动力期望你无条件地实现它,那么,对于作为理性动物的你来说,失败就立即成为一种恶。但是,承认普遍的局限,你就不会受到伤害,甚至也不会受到妨碍。事实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有办法妨碍心里的内在意图。因为,无论是火焰、钢铁、暴君、辱骂,还是其他什么,都不能触及你的内心:一个球体一旦形成,它就一直是浑圆的。

  42.如果我自寻痛苦,那是不对的,因为我甚至从来都不曾故意让别人痛苦。

  43.此事使此人高兴,彼事使彼人高兴。而对我来说,如果能使自己的理性保持健全,对任何人以及人所遭遇的任何事都不侧目而视,而是友善地看待,按照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接受并利用每一事物,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了。

  44.注意,要把当下这个时代视为己有。那些宁愿追求身后之名的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后人必定就像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同时代人一样,都不过是要死的凡夫俗子。就算他们遥远的声音发出了这样那样的回响,就算他们对你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45.你可以把我拿起来,爱扔到哪里就扔到哪里。因为不管在哪里,我也会让我“内心的守护神”保持宁静,也就是说,只要在它本身并在它的活动中都能遵循其固有的法则,也就心满意足了。

  仅仅因为换了个地方,我的灵魂难道就该局促不安、自贬身价、奴颜婢膝、贪得无厌、紧张挣扎、惊慌失措,值得吗?什么事值得它这样呢?

  46.与一个人的本性相违背的事情,没有一件会发生在他身上;与牛的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一头牛身上,与葡萄树的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一棵葡萄树身上,与石头的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会发生在一块石头身上。因此,如果所发生的只不过是一些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事情,为什么要愤愤不平呢?因为,共同的大自然不会把你不能承受的事情降临在你的身上。

  47.当你因为外部的困扰而焦虑烦恼时,让你烦恼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它的主观判断。你完全可以在片刻之间宣告这样的判断作废。不过,如果你所烦恼的是自己性格当中的某些问题,谁又能阻止你纠正应该对此负责的准则呢?同样,如果是因为没有去做那件在你看来正当合理的事而烦恼,那为什么不去做而宁愿烦恼呢?因为路上有狮子挡道。那也用不着烦恼,因为不做这事的责任并不在你。可如果不做这事活着就没有价值呢?那就辞别人世吧,像实现了自己目标的人一样安详地死去,泰然接受那阻挠你的障碍。

  48.千万不要忘记,那主宰一切的理性,当它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即使它的拒绝纯粹出于反对,而不是出于什么道理,但只要它专注于自身,它也会对自己感到满意,此时,它表现得不可征服——而如果他对事情的判断是基于合理的理由,而且经过深思熟虑,那么它就更加不可征服了。因此,不被激情所左右的心灵,就是一座堡垒,一个人再也没有比这更加坚固的堡垒了,他永远可以到那里去寻求庇护,并且不会被攻陷。没有发现这座堡垒的人是无知的,而发现了却不去那里寻求庇护的人是不幸的。

  49.除了最初的印象所传达的信息之外,不要再对自己说什么。有人告诉你,某某说你的坏话。这事已告诉你了,但并没有告诉你:你受到了损害。我看到我的孩子在生病。我看到了这一点,但我并没有看到他命在旦夕。那么,要始终保持第一印象,不要在内心里添油加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不过要补充这一点:我对这个世界上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都习以为常。

  50.这条黄瓜是苦的。扔掉它。路上有荆棘。绕过去。这就足够了,你大可不必补充道: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这就像你在木匠或鞋匠的店铺里责问他们为什么有木屑和碎皮,同样会被他们所嘲笑。他们有空间处理这些碎屑,而宇宙在自身之外却没有别的空间;但它高超技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尽管它被局限于自身,但它能够把自身内部看上去衰朽无用之物转变为它自己的物质,从这些物质中再次产生出其他新的物质;这表明,它不需要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也用不着专门的角落来存放他可能丢弃的衰朽之物。它自己的空间,它自己的物质,还有它自己的技艺,就是它所需要的一切。

  51.做事不要拖延,谈话不要混乱,思维不要含糊;灵魂不要完全关注自身,也不要情不自禁地焦虑不安;在生活中要给自己留出一点闲暇。

  他们杀戮我们,他们肢解我们,他们用咒语伤害我们!这如何能阻止你的心灵依然纯洁、稳健、清醒和公正呢?试想,一个人站在清澈甘甜的泉水旁,对它厉声责骂;而它依然会汩汩冒出有益健康的清水。丢进泥巴甚或是秽物,它很快就会把它们冲走,洁身自净,全无污染。那么,你如何才能拥有一眼活的泉水,而不仅仅是一口井呢?只要你时刻小心翼翼地用友善、简朴和谦逊引导自己,进入自由的境界。

  52.不知道宇宙为何物的人,也就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不知道宇宙存在之目的的人,也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宇宙为何物。而对这些事情一概不知的人,也就说不出他自己存在之目的。那么,对于那些不知自己是谁、不知置身何处,却要追求或回避欢呼喝彩的人,我们又该作如何想呢?

  53.一个片刻之间责骂自己三次的人,你还在乎得到他的赞扬吗?一个不能赢得他自己赞许的人,你还在乎赢得他的赞许吗?一个对自己所做的几乎每件事情都后悔不迭的人,能说他赢得了自己的赞许吗?

  54.别再仅仅满足于让你的呼吸与那包罗万象的空气和谐一致,从此刻起,还要让你的思想与那包罗万象的理性和谐一致。因为这种理性能力无处不在,从四面八方呈献给能够接纳它的人,就像空气呈献给能够呼吸它的人一样。

  55.就总体而言,邪恶无害于宇宙,就个别而言,邪恶无害于他人;它只有害于某一个人,而且,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摆脱伤害。

  56.对于我自己的选择权来说,旁人的选择权是一件毫不相干的事,就像他的呼吸和他的肉体一样跟我毫不相干。不管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互相依赖,而我们的理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家的主人。否则的话,旁人的邪恶就有可能成为我自己的祸害;这不是神的意愿,我的幸与不幸不可能受他人的掌控。

  57.阳光看来似乎是向下扩散,而且是朝着每个方向,然而它并没有把自己扩散殆尽。因为这种扩散是延伸。无论如何,太阳的光束被称作延伸光束,因为它们是空间里的一种延伸。如果你注意观察阳光穿过一道狭缝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你就很容易看出阳光是什么,因为它笔直向前延伸,当它遇到任何切断空气的固体时,它就被阻挡住了。光线停留在那里,既不溜走,也不暗淡下来。那么,心灵的弥漫和散播也应当这样,对它所遇到的任何障碍,决不应作出粗暴或无法控制的冲撞,不,也不应该崩溃,而是要稳稳当当地停留在那里,照亮挡住它的东西。至于那拒绝传导阳光的东西,也就故意剥夺了自己被光束照亮的机会。

  58.害怕死亡就是害怕无感觉,或害怕新感觉。可是,既然你没有感觉,也就感觉不到任何恶;要么,你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那么,你也就有了一种不同的生命,但那依然是生命。

  59.人类是为了彼此的利益而被创造出来的。因此,要么互相指导,要么互相容忍。

  60.一支箭的运行是沿着这条路,心灵是沿着另一条路。但心灵,不管是在审慎研究路面还是在忙着打听方向,它终归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径直向前。

  61.进入每一个人的理性,也给别人以机会,让他能够进入你的理性。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沉思录》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