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传世兵法

第二卷

书名:传世兵法 作者:孙武 本章字数:1358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47


第二卷

  

  提要

  在这一卷中,主要谈论了关于军团的编成、军官,以及古时晋升制度和军团会战时的布阵情况。我发现,罗马人规定士兵存钱的做法与今天美国军队的做法如出一则;现在仍然沿袭彼时警卫和值勤的登记办法,但罗马的警卫值勤制度与我们的内务指南还是存在一丝差异的。根据对野虞乐队的记叙可以了解到,当今的美国就是将其作为装饰排场之用的先驱。按照韦格蒂乌斯所说的,军团能够战绩辉煌,是因为他们依赖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机械设施,以及士兵的英勇无畏。每一个军团都拥有55架弩炮(一种投掷机械),用以抛射标枪,而且还拥有10台由公牛拖拉的石弩(一种机械投石器),用以投掷石块。军团都部配备了架桥器材,有许多只“用长长的绳或链条串联在一起的独木舟”.另外,“无论什么情况,营地都有力量和条件建造一座坚固设防的城堡”.培养工匠的目的就是为了履行军队中由各种勤务部门履行的所有职责而做好准备。

  我知道陛下对古人关于各种军事教令的细节了如指掌,所以运用起来才能如此得心应手。这一点在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和凯旗中看得清清楚楚。技艺高超必然带来事业的成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沉着冷静、战无不胜的皇帝陛下,我希望您可以继续保持您的虚怀若谷的气度,竭力从各类古代典籍中探求实例和材料,即使这么多年来您所获得的功勋早已盖过了古时的辉煌。就在我决定通过这本书向陛下作一个简短地叙述时,与其说是施教,倒不如说只是向您禀报情况而已;由于对对您的深深的敬意,我辗转反侧、惊恐不安。作为人类的主宰者和领袖,以及一切蛮族的征服者,还有什么能比尽心尽力地研究探索整军经武的学理和方法更加恢弘的呢?或者您颁下一道旨令,让人描述您本人所实行过的一切,不是更好?换一个角度讲,违抗伟大的皇帝的委托,就我个人认为就是犯罪,要受到惩罚。因此,我服从了,可同时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受到做这件事真的是勉为其难;如果我拒绝,必然是更加不恭的。所以是陛下无限的宽宏使我重新获得了勇气,敢于从事这一项极富冒险性的事业。事实上,作为您忠诚的仆人,我很早就想将这本关于募选和训练新兵的小册子呈献给您了,为此我想我是不应该遭到非难的。那么既然我现在不会受到什么惩处,我也就可以大胆、放心地按照旨令去事了。

  一

  军队,就像罗马大作家、大诗人在其着作中提到的那样,是由武器和男子汉组合而成的。它分为三个部分:骑兵、步兵和水师。之所及将骑兵部队称作侧翼,是因为有如飞鸟的双翼可以从左右两面掩护兵阵。现在人们称之为“执旗队”,因为骑手们在行军时要挥舞旗帜;现在这种旗帜有了新的名字叫“火舌”.军队中还有另一类骑兵,因为隶属军团编制所以叫做军团骑队,那些穿戴护腿的所谓骑士队就是军团骑队的实例。

  水师所用的船只分为两种:一种船称作利布尔纳,另一种是武装帆船(巡洋用)。骑兵守卫平原;水师则保卫着海洋和江河;步兵则坚守高地、城市、平坦地和悬崖峭壁。因此我们知道,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步兵,因为步兵守卫的地域是最大的,而且这支庞大的队伍所消耗的资源又很少。

  “队伍”这个名称源自其自身的基本作业,也就是队列训练,这也使它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称谓背后的意义。

  辅助部队和军团是步兵的两种分类。辅助部队一般由具有联盟关系或者条约关系的部落派出。对于罗马人特有的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可以说通常而且主要是由正规军团体现出来的。“军团”这个词来源于e-ligěre(选拔),其涵义是要求募兵者必须具备忠诚和勤奋的品德。通常情况下,选入辅助部队的人数不多,而进入军团的人数却很多。

  二

  排方阵的基本上是马其顿人、希腊人和达达尼人,而且他们会在每个方阵里部署8000名武装军士。交战过程中,高卢人、克尔特伊比利亚人,以及大多数蛮族人的每一方阵常常要部署6000名武装军士。罗马军团一般有6000名战士是做军事勤务的,有时还会增加人数。

  现在,让我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军团和辅助部队之间的区别进行论述。

  辅助部队在开赴战场时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有时人数也不一样,而且彼此间没有什么联系,平时训练的课目不同,习俗也不一样。因此,这些小部队的作战方法也就不同,所使用的武器也不一致。如果交战前,各部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要想取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既然各个部队组织在一起,一切行动和队列就要必须按统一的信号和命令执行,如果之前大家从未在一起相处过,那么就没有什么默契可谈了,而且很难协调一致地执行各种命令。但是即使是这样的队伍,只要迫使他们坚持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不出一年,必然会有明显的效果。作为轻装兵配的辅助部队,属于军团的战斗队列,在交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其说是配合,倒不如说是一股快速支援的力量。

  军团自身有几个重装的全建制大队,也就是由主力兵、剑矛兵、后备兵,以及类似于轻步兵的先头部队,即标枪投手、弓箭手、投石手、弩炮手组成的队伍;也有属于自己编制的军团骑兵。这些部队执行同样的命令,彼此间团结友爱,能够协调一致地构筑营地;操练兵阵,实施交战,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完整统一,因为不需要外部的支援--这种军团常常会战胜任何兵力的敌人。对此,伟大的罗马帝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就是凭借着这些军团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不计其数的敌人,而这些敌人通常都是经过选定的优秀军士,有的则是形势提供了交战的机会。

  三

  现在还有一些部队称作军团,但由于以往对它的轻蔑,往日的坚强实力早已荡然无存。当初获得嘉奖是因为英勇善战,而今却要靠耍阴谋,施诡计;当年军士升迁的理由是因为他们吃苦耐劳,而如今却是通过徇私情。此外,当统帅的侍从们服役期满后,按照规定应该发给他们服役证书,然后打发他们回家;留下的空缺不再安排别人。一些体弱多病者则不适于服役,应该退伍;另外一些人开小差或者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丧命。如此说来,不仅是每个月,就是每年也不会有很多年轻的新兵补充军团的缺额。因此无论部队最初是如何的人多势众,从员额上来说它却已经萎缩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导致军团人数减少,那就是它们的任务太艰巨,武器又十分沉重,责任重大,纪律严明。更多的人争先恐后地想加入辅助部队,也是因为那边的劳务比较轻松,而且有较多的机会获得奖励。

  作为军人,着名的老加图在战斗中无往而不胜,在他担任执政官期间,经常亲自率军远征。他坚信,只有撰写一部兵书,才能为国家谋求更大的福祉。其原因就是因为其英勇行为只能在一代人心中留下记忆;而将这些可以为国家造福的东西写出来,那才能流传千古。于是许多人效仿加图着书立说,特别是弗龙蒂努斯,他的力作被圣明图拉真大加赞赏。对他们的教诲和训示,我将务必表述简明准确。

  对于维持一支军队的态度上,无论你是殚精竭虑还是怠惰疏懒,所付出的都是一样的费用。伟大的奥古斯都皇帝,假如因为您的旨意而使整军经武的强固秩序更加完善,使先王们的瑕疵得到弥补,那么不仅是当今时代,对于未来世纪都将是受益匪浅得。

  四

  史学家普遍认为,在出征伐敌时,作为执政官,无论对方兵力多强,他所率领的部队总数不会超过两个军团,最多也就是配置若干盟邦的辅助部队。事实上,这也体现了军团的训练有素,而且表现了他们必胜的信心。他们认为,两个军团足以应付任何战争的需要。我将依据军事规范对古时军团的编成进行叙述。如果这种叙述令你感到有些晦涩或不流畅,我也不应受到责备,因为这个题目的难度实在很大。而且你应该反复多次地阅读这一篇,要专心致志,力求全面理解牢记于心。毫无疑问,皇帝如果能较好地把握兵法的精髓,使他的军队无论多寡都能善征惯战,那么他的国家必然独霸天下。

  五

  这样说来,只要我们在招募新兵时选到既富勇敢精神,又有强健体魄的年轻新兵,再经过四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训练,我们就能遵奉君主的旨令,在他的领导下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军团来。当军士们的皮肤上烙上终身无法除出的标志时,就可以将他们登记注册,然后要他们立下誓言,这也叫做军人誓词。他们必须以神、基督和圣灵的名义,以战无不胜的皇帝陛下的名义发誓,除了神灵,陛下是人类特别需要尊重和崇敬的对象。一旦皇帝接受了“奥古斯都”的称号,那么他就是接近完美的,而且是神的意志的代表。因此他的臣民应当对他无比忠诚、崇拜,而且要殚精竭虑地为他效劳。不管普通百姓还是军士,只要他认定谁是按照神的意志实施统治的,那么他们就会像为神服务那样服务于他。军人们宣誓要竭尽全力地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而且始终坚守岗位,为罗马帝国的利益视死如归。

  六

  通常一个军团有十个大队。在人员数量和素质上,第一大队要优于其他大队。所有编入这个大队的男子其出身和教育方面都是十分优秀的。这个大队荣持鹰帜,这也是罗马军团的主要旗帜,而且还是整个军团的军旗。同时,它也是帝王们形象的标志,可以说是真正的神圣的军旗。第一大队由1150名步兵和132名穿着铠甲的骑兵组成,具有“千人大队”之称。因为它是军团的主体,所以布阵时都是从它排起。第二大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称为“五百人大队”;第三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一般情况下,这个大队的人员要求是特别强壮的,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兵阵的中央。第四大队则由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组成;第五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同样,编入第五大队的人员也必须是坚定强壮的军士,因为这一大队和配置在右翼的第一大队相对应,他们位于左翼。这五个大队构成第一排。

  第六大队也是由555名步兵和66名骑兵组成的。第六大队也应该是精锐力量,因为在第二排里,它处在鹰帜和帝王图像的后面。

  第七大队有步兵555名、骑兵66名;第八大队也有555名步兵和66骑兵,这个大队中的人应该是无畏的勇士,因为它位于第二排的正中央。第九大队有555名步兵和62名骑兵;第十大队的人数和第九大队相同,一般情况下,这个大队都是由一些优秀的战士编成,因为在第二排里,它配置在左翼。

  这十个大队构成了整个军团,共有6100名步兵和730名骑兵。一个军团中不会出现少于这个数额的现象;有时,若有命令需要多建立几个千人大队,那么征募的人数就会多于以上的员额。

  七

  叙述完古时的军团编成后,现在我要按照现行的官阶表谈一下主要的武职人员的称谓和他们的职位问题。这里我所使用的都是他们自身的名称,而且是以“主力兵”(的高级军官)为主。

  一级保民官,是由皇帝亲选的,以特别委任状任命;二级保民官,则是以年资获此职。保民官这种官员的意义来源于“民”这个字,因为最初的保民官都是由罗穆卢斯在民众中挑选出来的。

  “先锋将军”的含义就是说,他们要在会战中率先带领队伍投入战斗。

  “奥古斯都阿尔”这是由奥古斯都配属给先锋将军的一种军官名称;与此相似的还有“弗拉维阿尔”,是由弗拉维乌斯·韦斯巴芗配属给军团的。按照官阶,他们似乎都属于“奥古斯都阿尔”的副将。

  执鹰帜者称为鹰帜手;执帝王头像的旗者则称为帝像旗手。

  承继官,则是由动词adoptare(立嗣,过继)派生而来的一个词语。其原因是如果他们的长官病倒了,那么一般情况下,就由他们作为类似于嗣子或者代理人来负责全面领导的重任。

  我们将执旗帜的人称作旗官。现在也称为龙标手。

  号牌官的工作就是到各个营帐宣示“号牌”的人。所谓“号牌”,就是统帅的命令,部队要凭此命令执行某项任务或开赴战场。

  “坎比根尼”,也就是先进官的称谓,表示这些军官能够身先士卒,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英勇精神,将练兵场上的训练得以改善。

  标志手也就是先行官,主要负责选择安营扎寨的地点。

  “贝奈费阿尔”则表示这些人的升迁都是通过保民官对他们的青睐而得来的。

  掌秤官,所负责的就是将分发给军士的薪饷登记入账。

  号手、司号兵、号角手则是用吹奏喇叭或弯曲的铜管器或兽角传递开始交战的信号。

  双饷者,则是指军中领取双份粮饷的人;而只领取一份粮饷的人叫做单饷者。

  测地官在军营中负责丈量土地的宽度,以便安置营帐或在城里物色较好的驻军营房。

  双链佩带者和单链佩带者。在军营中,较重的金链是对无畏者的奖赏;若赢得这种金链,除了可以得到荣誉,还能领取双份粮饷。

  双饷者和一份半粮饷者。双饷者可以领取双份粮饷;还有只能领取一份半粮饷的。另外,还有候补双饷者和候补一份半粮饷者。

  以上这些都是主力兵中享有特权的高级军人,其余的军士则称为差役军士,因为这些人往往要承担某种差役责任。

  八

  按照古老的传统,要从军团中第一中队选出一名非常优秀的百人队长,这个人不仅要站在鹰帜前,而且还要指挥4个百人队,即第一排的400名军士。作为整个军团的头领,这位百人队长享有一定的荣誉和特权。另外,剑矛兵的第一名百人队长指挥第二排的两个百人队,也就是200名军士,现在称为双百人队长。作为主力兵的第一大队的百人队长指挥1.5个百人队,也就是指挥150人,他的职责就是保持军团整齐有序。剑矛兵的第二名百人队长也要指挥1.5个百人队,即150人。后备兵的第一名百人队长领导100名军士。因此,第一大队的10个百人队就由5名先锋将军率领指挥。当时这些将军被赋予了极大的特权和荣誉,所以全军上下每一个军士都想通过勤奋和对事业的忠诚而争取这一奖赏。古时还有过管辖独立的百人队队长,现在被叫做百人长。当然还有管10个人的十人长,如今称为营帐头目。第二大队有5个百人队;第三、第四直至第十大队都各有5个百人队。所以整个军团共有55个百人队。

  九

  皇帝曾向各个部队派遣过总督,这些人大多是执政官。在和平或战争的问题上,无论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要听从他们的调遣。我们知道,现在他们的位置已经由那些作为军队统帅的高位人士占据了,并且每位总督不再仅仅指挥两个,而要指挥更多的军团。但事实上,主宰一切事务的仍然是具有一级高级将领头衔的军团长。总督不在时,他则成为军事代理人享有最高的权力。保民官、百人队长和其他军士都必须执行他的命令。所有口令、警戒以及开拔的指令都由他下达。一旦哪个军士做出违法犯纪的事情,必须先由军团长核实,然后由保民官对其进行惩戒。总督掌管着整个军团的武器、马匹、被装和粮饷。部队的纪律是否严明,步兵和骑兵的训练是否达到了坚持不懈的程度,都取决于总督的号令和处置。作为高级统领,他必须秉公执法、殚精竭虑、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的军团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程度,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军团中建立起忠诚的风气,以及使新兵熟练地掌握诸般技能。对于总督来说,下属的英勇就是长官的荣耀。

  十

  对于营舍长来说,虽然官位略低,但他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负责营帐的配置和安排,还要确定壁垒和壕沟的长、宽、高、矮(深浅)。士兵的帐篷和住棚,以及全军的所有行李和辎重都要经过他的认可才能安置。同时,病员、治疗病员的医生,以及与此有关的所有开支都由他统管。他还要留心查看车辆、驮兽,以及锯砍木材、挖沟垒墙、铺设水管所用的各种铁器工具;他要确保原木、禾秸不短缺,要使攻城槌、射石器、弩炮和其他投掷等器具完好无损。对于这个职位的人员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点要求:具备长年从事军务的资历,经验丰富,能够将自己光荣做过的一切传授给别人,并且是大家公认的最合宜的人选。

  十一

  军团中还有一批杂役人员,如木匠、石匠、车匠、铁匠、彩画工,以及一些建造冬季营房住棚的工匠师傅们。这些人能够制造出的机器、木塔以及攻占敌城、守卫城池所不可或缺的用具装备。之所以让他们长年留在军团里,就是为了便于他们制作新的车辆、器具和各种投射兵器,也为了能够及时修补遭毁坏的器材装备。军团中还有制作盾、铠甲、弓的作坊。这些作坊也制作箭镞、标枪、头盔等各种兵器。关键一点就是保证军团中不会出现哪一种物资的短缺现象。军团中甚至还备有钻地兵,这些人就像魔鬼一样善于挖掘地道,而且能够一直挖到城墙脚下,还会突然从城墙的另一头冒出地面来,进而夺下敌人的城市。然而所有这些人的顶头上司就是工匠长。

  十二

  前面我们说过,一个军团中有十个大队。而且作为“千人大队”的第一大队的成员,在出身、教育、财富、外表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大队的首领也必须是精通军事、体魄强健、英勇无比、道德高尚的保民官。其他大队的首领则是由军事保民官,或别的高级将领担任,但最终都要经过皇帝的恩准。对于军事训练,这些保民官和高级将领抓得很紧,他们强制部下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天天操练,因为自身是运用武器的强手,所以常常亲自示范,以此激励将士的斗志。如果他们的部下都是衣装整洁,武器擦得光亮,各个方面都训练有素的话,那么说明他们是体恤部队,治军有方的好将领,将会受到奖励。

  十三

  整个军团最重要的旗帜就是鹰帜,它由鹰帜手执持。战斗时,每个大队的龙

标手都要高举龙旗投入战斗。在古时,军团在交战过程中,队列和队形很容易出现混乱和无序状态。为避免继续出现这种现象,古人将大队分成百人队,每一个百人队都有一面属于自己的旗帜,旗帜上标有一定的字母,表示该百人队属于哪个大队。当军士们看到这样的旗帜,读到上面的字母和标记,无论他们在如何困难的环境中,都不会与自己的战友散失。而且百人队长,特别是穿铠甲的武士长就要卸下脸甲指挥自己的百人队,这样更容易认出自己的部下。几百名军士所跟随的依据不仅是旗帜,还有百人队长头盔上的某种标志。百人队是按营帐编配的,每个营帐中住10个人,由一名称为十人长的将领指挥,十人长也叫做“卡普拉尔”(营帐头目),也有人称这种编制为小队,他们并肩拼杀的单位。

  十四

  在步兵,这种建制称为百人队或中队;而在骑兵,则仍然叫做骑队。每支骑队都由32名骑手组成,指挥官则成为骑队长。一名百人队长,要指挥110名步兵;而一名骑队长,则要统领32名骑手。

  从百人队中选出的头领大多是身强力大,擅长灵巧而有力地投掷标枪和长矛,并且熟练掌握剑术和操盾术,精于兵器的先锋;同时,这种人还要具备极高的警觉性,能吃苦耐劳,随时准备执行命令,完成交给他的所有任务;而且能够使他的同帐战友遵守纪律,激励他们刻苦操练;关心同帐战友,注意他是否穿戴整洁,武器装具是否完好,是否保养周到。

  当然,骑队也需要挑选骑队长。首先,所选人员应该机警敏捷,能够在穿戴全套护具,携带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突然跃身上马,而且稳稳地坐在马背上;他应该熟练地使用长矛,达到百步穿杨的程度;能够教会属下所有马上战斗的本领,使他们养成经常擦拭铠、胄、标枪和头盔的习惯,使之保持完好。因为闪闪发亮的兵器可以削弱敌人的气势。如果一位军士手中的武器蒙满尘土、污垢和铁锈,你会认为他是一名优秀的军士吗?不仅对骑手,马匹也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所以说,人和马的训练与健康情况是骑队长非常关注的事情。

  十五

  现在,我认为应该根据一个具体的军团为来说明,在一场不期而至的会战开始之前应当如何作好部署工作。因为如果根据事态发展的进程来看,那样做对许多军团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部署上,应该将骑兵配置在两翼。而且应该从右翼的第一大队开始部署整个军队。然后紧靠着第一大队的就应该是第二大队。第三大队居位于中央。它的旁边则是第四大队。第五大队在左翼。将那些在兵阵前面和各面旗帜周围(主要是第一排)作战的军士称位主力兵,或者叫前排兵。这些兵都是重装兵,因为他们都有头盔、甲胄、护腿、盾,身上还配制了称作“大砍刀”的重剑和另一种较轻的叫做“中砍刀”的剑;同时,他们的盾上还挂有5枚铅球,在他们第一次冲击时,就会把这些铅球投掷出去;他们身上还配有两枝标枪,一枝较长,约5.5英尺,枪尖为三棱形铁制枪头,长0.75英尺。这种标枪也叫长矛,现在称为枪。军士们都要专门练习投射,因为本领高超且有力者能够将投出的兵器穿透步兵所持的盾和骑兵所披的铠甲。另一枝标枪稍短,枪尖也是铁制的,长约0.4英尺,标枪全长为3.5英尺,这种标枪最初称作短矛,现在叫做铁叉。第一排主力兵以及第二排的剑矛兵都要进行使用这类兵器的训练。在一二排后面的是标枪投手和轻装兵,现在叫做棒投手和盔兵。持盾兵的身上佩有剑和矛,盾上还有铅球,所有军士几乎都有这些兵器。即使是弓箭手也都要戴上头盔,穿上铠甲,身上佩有剑、箭镞和弓;投石手通过投石带和棒投器投掷石块;弩射手则用手弩或弓弩(十字弩)将箭镞发射出去。

  第二排兵力的装备基本上与之相同。第二排的军士称为剑矛兵。他们的右翼则是第六大队,接下来就是第七大队。第八大队居中,然后是第九大队。在第二排中,第十大队处于左翼。

  十六

  最后一排则是手持盾,身披铠甲,头戴头盔,腿部带着护腿,佩剑(中砍刀)和铅球,还有两枝标枪的后备队。他们在队列中呈跪姿;如果前排战败,那么他们的出场如同开始一场新的会战一般,为战斗带来希望。

  所有前排兵和旗手,以及步兵都穿着一种较轻便的铠甲,头盔的上盖有一块熊毛皮,用来吓唬敌人的。百人队长身穿的铠甲、头盔,以及手中的盾都是铁制的,上面还镶有银制的冠状物,这是方便自己人辨认的标志。

  十七

  值得注意且要千方百计遵奉的是:交战前,第一排和第二排的队伍要岿然不动,甚至后备兵要坐地伫候。所有轻装兵,也就是枪投手、轻步兵、棒投手、弓箭手、投石手则要向前冲,同敌人战斗。如果他们可以使敌人击退,那么便追击之;若没有击退,敌人的人数众多,来势凶猛,我方易战败,那么他们就要立即返回并转到队伍后面去。此时,重装步兵就要迎接这场恶战。就我个人认为,重装步兵应该像一堵铜墙铁壁般屹立于敌阵之前,他们不仅可以用投掷兵器进行战斗,而且还可以操剑展开白刃格斗。如果敌人败退,重装步兵不必追击,以免因为战斗使队形和兵阵混乱,也可以防止敌人杀回马枪,使我方无序的部队遭到溃败。对于败退之敌,可以派出轻装兵以及投石手、弓箭手和骑兵实施追击。如果军团中有这种部署,并且能够做到慎重接战,便可避免履险,赢得胜利;即使出现败势,也仍然能够保持部队的完整。对于整个军团来而言,不要轻易退却,也不鲁莽追击。

  十八

  会战失利时,为了使军士们不致与同帐战友失散,各大队在盾牌上画有一些不同的标记,他们称这些标记为护符,这种做法一直沿袭到今天。另外,每个军士手中的盾的周边都写着自己的名字,以及其所在大队或百人队的番号。

  由此我们了解到,精良优秀的军团就像一座城池,固若金汤。它可以时刻迎接战斗,因为它具备战斗的所有条件。它不会因为敌人的突然出现而畏惧;哪怕在旷野里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挖沟掘壕,为自己设防;而且在这个编成中,有许多操持各种行当和善于使用各种武器的人才。

  如果有人想要在为国而战的过程中击败蛮族人,或者想要在神的保佑下,遵照皇帝陛下的旨意去募选新兵,组建一个军团的话,但愿有这些想法的人能够为此进行虔诚的祈祷。事实上,对于青年军士,只要精心挑选,坚持每天都让他们训练,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兵器,一段时间后,他们便可以同那些曾经征服过整个世界的老军士们相媲美了,兵法运用方面也决不会逊色的。相信到时候没有人会为了这些只存在于过去,而如今已失去现实意义而忧心忡忡。您不仅可以创新国家的福祉,而且还能复兴古风,这真可谓是陛下的幸运和英明所在啊。虽然任何事情在开始做之前会显得困难重重,但只要负责募选工作的人是懂行的,有头脑的,那么他就会迅速地募选到,并奋力地训练出一支适应战争要求的队伍。只要舍得为作战付出一定的费用,人的聪明才智就会创造出无限的奇迹。

  十九

  考虑到军团所属部门众多,而有一些部门又需要有文化的人才,因此,在募选新兵时,有关人员除了要测量应征者的身高,了解其体力和精神状态外,还要注重某些人的文化知识或掌握计算的技能,合格者可选入团。军团所有的账目,指挥官或兵役人员的花名册以及各种财务报表都要逐日详细记载,可以说,这种记录要比对商品的市场价格或者财务运算更加细致。和平时期,各个百人队和营帐的军士都要轮流去执勤,这种执勤主要是在军营里或者在宿营时派出几名军士夜间作警戒工作。为了使每一个人都承担相同程度的勤务,凡值过勤的人,都要将自己的名字登记入册。这类册子中还明确记载了谁在何时休过假,休了多少天假。当时,获准休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休假的理由充分。而那些受过训练的军士则不会被派去做杂务,也不会派他们为某些人当差。因为让这些效忠皇帝且享有国家赐予的衣食的军士干这类事情是不合适的,所以他们也就不会为个别人当侍役的。那些被派去为高级官员、保民官,以至将军们当差的军士叫做“候补兵”,也就是说,一旦军团出现兵员紧缺,他们就会被正式列入编制;现在这种兵称为“编外兵”.但是所有能成捆、能成桶扛抬的东西,比如劈柴、干草、水、禾秸等有时也由正规军士搬运进军营,现在他们也叫“勤杂兵”,因为他们所作的就是勤杂工作。

  二十

  古人有一种很聪明的做法:当军士得到别人馈赠的金钱时,总要拿出其中的一半存到自己的部队储蓄所里,让储蓄所为他们保管这笔钱,以免被自己胡花花掉,或者与同伴一起挥霍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较贫穷的人,通常是得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将钱存起来,获利的首先就是军士,因为他们的生活所需都是国家供给,将额外所得的钱的半数放到储蓄所里,不就增加了自己在军团中的积蓄?只要军士一想到军营储蓄所里有自己的钱,就必然不会考虑开小差的事,也就会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的大队,当然在战斗中会更加勇敢地拼杀;这完全合乎人性,会使人特别关注自己所投入财产的事业。

  于是十个大队设置了十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的便是这些经过核算的铜币。另外还设了第十一只口袋,这个口袋用来存放整个军团的那一部分钱,这笔钱用作丧葬费:如果某个同伴死了,就从这第十一只口袋中拿出些钱作为丧葬费。而这些开支和账目都将保存在旗手的现在称为文件箱的盒子里。因此,在挑选旗手时,不仅要求其为人诚实,而且要有文化;旗手应能妥善地保管并交付给他人钱财,而且还要为每一位军士编造好账目表。

  二十一

  我认为,之所以会这样编制罗马军团,并不完全因为是谁的独创,而是天意使然。一个军团十个大队的编制,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军士们好比是在一个圆圈中运动,在各个大队和各个部门中向前运动,也就是从第一大队开始一步步升迁,一直到第十大队;然后,随着薪俸的增多、官阶的提升,又要从第十大队向回运动,回到第一大队。例如,一等百人队长,就在他经历了各个大队、各个部门的所有指挥岗位后,回到第一大队获得了他无限特权的崇高地位,而这却是军团中其他官员都无法比拟的。即使禁卫军首领也同样要经过这样的步骤,逐级升迁到这个光荣而丰足的职位的。

  当然,军团的骑兵也一样;虽然他们与步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战争生涯中,由于他们与步兵有着生死与共的伙伴关系,所以他们仍然会热爱自己的大队。因此,军团内部需要团结如磐石,无论在大队还是步骑兵之间都要保持完全统一。

  二十二

  军团中自然有号手、司号兵和号角手。喇叭声起则表示军士们应该投入战斗,若再次响起,则是撤退的信号。每当司号兵的军号吹响时,那就不是军士,而是他们的军旗应听其指挥。因此,凡是只需军士完成的任务,就会吹响喇叭;而需要移动军旗时,吹响的 则是军号;交战过程中,应喇叭和军号齐鸣。号角手发出的信号叫做“典信”.这种信号是发给高级指挥官的,这是因为“典信”是在大将军在场时发出的,或者要对军士实施死罪惩戒时发出,而这种情况则非要有圣谕才可执行。

  如果军士被派去执勤、巡逻,或者从事某项任务,抑或是去野外演习,那么只要他们一听到喇叭声,就应立即行动;而当喇叭声再次响起时,他们就要迅速停止行动。每当军旗在开进中或即将使其静止,插在地上时,司号兵就会吹奏军号。无论在什么样的演习和行军中都必须这样做;也只有这样,军士们还能在交战中真正地辨清信号并按其行动,才能搞清楚上级是命令他们出战还是让他们原地待命。其中含义不言而喻。真实战场上所要做的一切,都应该在和平时期经历、演练,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

  二十三

  说完军团的编成和规章后,我们还要回到训练上,前面我提到过,部队这词来源于训练。每天清晨和午后,年轻的军士和新兵都要操练各种兵器。尽管老兵和已经受过训练的军士每天只训练一次,但他们从未间断过。当然并不是年事高或者役龄长的人就意味着懂得更多的武事。一个军人即使已经服役了很多年,只要没有受过、体验过各种训练,那么他只等同于一个新兵。

  不仅受教头管辖的人,就连那些在军营中生活的人也应该学习使用武器,并且要坚持天天操练。现在,这种武器只有在节假日的竞技场上才会展出。机敏灵活也可以打击敌人,而保护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刀对刀、剑对剑的白刃格斗时的所需的功夫,只能通过体力的训练才能获致。在学习这些预备工作时,还要注意让他们学习保持队伍的齐整,在交战进程中,即使频繁的运动也始终紧随自己的军旗左右而不散,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训练有素的人员中,决不会出像这种错误,可那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的队伍里却常见这种混乱无序的现象。

  随后可以用草人,甚至可以用木桩做靶子,让他们进行认真的训练,以此向敌人发起猛攻,砍劈他的两侧、他的脚、头。同时,还要练习跳跃、出击,学会用三种方法从盾牌后面露出头,然后再用其遮挡身体。忽而神速奔跑跃进,忽而倒走后退。另外还要学习从远处朝草人靶子投枪掷矛,以求提高且加大命中率和右手的力度。

  为了更好的训练,弓箭手和投石手常常将笤帚插进土里,把树条或秸秆扎成捆竖起来当作练习的目标,他们能够在距离目标600步以外的地方用箭或用投石带将石块击中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在队列中有条不紊地做到平时在野外经常做的游戏。他们还要学会将投石带放在头顶,旋转一圈便可以将石块投掷出去的本领。另外,全体军士都要学会单手投掷小石块(约1磅重)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无需使用投石带。

  在平时长时间的训练中,他们还要学会用矛和铅球攻击。这项技能所达到的效果令人吃惊。到了冬季,骑兵们就在一排排的柱廊上训练,而步兵则在类似于大厅一样的房舍内训练,柱廊和房舍上要加盖上一层瓦片或板条;如果没有瓦片和板条,也可以用芦苇、苔草或者麦秸当顶盖;到了气候恶劣或者外面刮大风时,军士们可以在这种顶盖下操练怎么使用兵器。在冬季的其他时间里,只要不下雪,不下雨,军士们就要到野外去训练,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大家的精神和躯体因为训练中止而变得衰颓和虚弱。有时还要强迫他们去砍伐森林,负重,跨越沟壕,到大海或江河里游泳,全副武装且背上自己的背包以最快的速度行军或奔跑。这样一来,只要他们养成天天坚持训练的习惯,那么在真正的战斗中就不会感到无法应付了。

  无论军团还是辅助部队,真希望他们能够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

  受过良好训练的军人十分渴望战斗,而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军人则惧怕作战。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清楚一点,在实战中,严格的训练要比兵力的数量更有好处,因为一个不能熟练使用武器的军人与普通百姓毫无区别。

  二十四

  还有一些人也会坚持天天训练,如竞技运动员、猎手、驭手,但是他们的训练是为了赢得一些小利,或者为了赢得人们的爱慕,从而要通过训练保持和提高自身的技艺。军人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国家,所以他们更应当勤奋地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完善自身的军事知识,提高自己的作战能力。我们知道,他们赢得的不仅是荣誉,而且还是大量的钱财。事实上,是这种职务的制度和皇帝对他们的态度才使他们得到这种崇高地位和财富的。既然舞台演员为了从观众那赢得荣耀而坚持训练,军人,无论新兵还是劳苦功高的老兵,他们都曾庄严地宣过誓,因此军人更应该每天坚持训练,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手中的武器。他们必须为自身的安全,为大众的自由英勇奋战。正所谓“业精于勤”.

  二十五

  战斗中,军团能够取得胜利不是单凭兵力众多,而是与装备状况有关。首先,军士们使用的矛和标枪就非常重要,它们是一切铠甲、护具、盾牌都无法抵御的。

  一般情况,每个百人队都拥有自己的“弩炮车”.这种弩炮车配有拉车用的骡子。每个营帐都要选出一个人为它服务,主要负责操作、使用,以及修理。这些弩炮车的体积越大,它们投射出去的箭镞的距离也就越远。它们的职责不仅是保卫营地,而且在野战中,它们就处在重装步兵身后,无论是穿着铠甲的敌骑兵,还是有盾牌护身的敌步兵都无法抵御它们的攻击。通常情况下,一个军团配有55架弩炮车;换句话说,平均计算一个大队就有10架“古弩炮”.这些弩炮连以及它们的装具都由牛车载着,敌人一旦出现,就可以抛射箭镞和石块保卫营地。

  另外,军团中还配有用整根木料凿成的舟船,船头还有一根长长的绳索,有时则用铁链。将这些被人称为独木舟的船连起来,上面再铺上一块板子,无论步兵还是骑兵,都能安全地从上面走过。有了这个,即使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也一样能渡河。

  扒城钩(有人叫做狼钩子)和绑在长长的杆子上的铁镰头也是军团中的装备之一,还有挖壕沟用的双齿铲、平头锹、锨,装土用的篮子和筐子。再就是双面斧和单面斧、锯子、砍和做防御栅栏用的锯木料的木工工具。

  军团中当然还有配备了制造成套工具的工匠,他们主要负责制作为围困敌城所需的龟甲盾,用来撞开城门的掩体、攻城槌和遮盖攻城槌的顶棚,以及活动碉楼。

  为了避免叙述冗长累赘,在此我就不再逐一详解了。但我想指出的是,军团应当拥有而且最好随军携带在任何形式的战争中都不可或缺的所有装备。这样一来,无论位于什么地方的军营,即使条件较差,也一样能够变成一座武装得非常坚实的城堡。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传世兵法》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