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39
可施之太过,以致有碍于一己之权利.不逊让地位,非不友恭也,只要以友恭之态而却之耳.受人之让,而据其地位,亦非不友恭也,只求由公道而得之耳.
在美国国会有一习惯,允特种议员有优先权,如委员长、发案人等,于讨论时皆假以超众之机会、超众之时间.此于国会或有所必要之处,而在通常社会则大非所宜.假以特别优权于任一会员,而使之
1友恭:指兄弟间相处的准则,兄应友爱,弟应恭敬.
凌驾其它会员,则讨论之自由已为之失,而讨论之安全亦为之碍矣.
五十六节 一致许可有许多程序,本非公式,而由一致许可,得以进行者.如循行之事得以施行,秩外之讨论得以允许,与夫一切非公式之事得以通过(本书随处皆有引之),诸如此类,倘有一人反对则不能行矣,事件常有赖此全体一致而收其利便者.但此种习惯必须谨防,无使妄用也.又有特别手续非得全体一致不能行者,如收回动议及删除记录等事,凡此等事,其全体一致必当以确凿得之,而不能擅行武断也.主座当进如四十节,或尤善者即曰:"此事须全体一致,以表决其赞成者"云云.倘有一人反对,便属不行也.
第八章 停止讨论之动议
五十七节 停止讨论动议之用法停止讨论之动议,是否属正式程序之一部分,尚无定论.又除各尽所言之外,讨论宜否停止,亦久成一未决问题.在大会场中,此停止讨论之动议,视为不可少之件,盖非此则无以防止缠绵之讨论也.倘有用之非宜,亦易为大多数所打消.在小会场中,此动议以少用为宜,倘有常用之而致生讨论之障碍者,或防止少数人之发挥意见者,宜定条例以限制之.若无专条以限制之,则用之者固视为议场所应尔也.凡社会欲立限制之条件,宜以三分之二表决为妙,此可防范仅仅之大多数以阻止讨论也.美国国会之元老院、纽约省会之元老院及马士朱雪省会之元老院,皆不用停止讨论之动议,但其内之各附属会用之.凡有社会不喜用此动议者,可规定特别条例如下:"本会禁用停止讨论之动议."
五十八节 停止讨论动议之效力前已言之,若无条例以限制讨论,则讨论必继续至各尽所言,或至时间已届,而主座发问"诸君准备处分此问题否?"之后,方可自然停止.若欲随时停止讨论而行表决,其法当用停止之动议.此动议既发,及经接述之后,虽未得表决,而本题之讨论当立即停止.若停止讨论之动议为表决所打消,则本题之讨论可再复.若得可决,则本题当立呈表决.此动议有当注意之要点二:其一,为一简单之停止讨论动议而已;其二,此动议一发,议场即当立为表决两动议:甲、独立之动议(即讨论中之本题),乙、附属动议(即停止讨论动议).两动议当各为表决,先行表决停止动议,倘得通过,再行表决本题动议.要之凡能讨论之动议,皆受停止讨论动议之规限.
五十九节 停止讨论动议之讨论停止讨论之动议,自身亦可讨论,但限以时间,常以十分钟为度.或立例以规定之,为不讨论之列.讨论此动议,无可多说,不过指明理由,何以本题不可立时表决而已,此可顷刻说毕也.倘言者讨论此动议之时,而支吾入于本题之议论,则为逸出秩序,主座当立止之.
六十节 停止讨论之演明式地方自治励行会当讨论公开演说会时,己君以为讨论过久而欲速行表决之,适寅君言毕而坐,己君循例讨得地位而言曰:"我动议停止讨论."主座曰:"停止讨论之议已提出矣,可否呈出本题?"若无异议,彼当继曰:"赞成者"云云.如有讨论,则讨论亦甚简略,只限于本题之应否即行表决之理由耳.如十分钟已至,或讨论告终,主座当曰:"讨论之限已过,今当表决,赞成者请曰’可‘!反对者请曰’否‘!"云云.随宣布曰:"案已通过,停止讨论,当在秩序."彼随而呈出本题以表决,曰:"诸君赞成本会公开演说会之动议,请曰’可!‘"云云.如是则事件告竣矣.倘有人于停止讨论秩序之后,仍思讨论,便为犯秩序矣.盖会中已决即行表决本题,则不容再有阻止之者.
若动议否决,主座当曰:"此案否决,讨论当继续进行."讨论于是复续,至再有停止动议,或至互相许可,或至散会,或至别种动议致本题立当处决而后止.
六十一节 停止动议与本题动议之别当一动议在讨论之中,遇有发停止讨论动议者,即谓之为"附属动议".此动议当先行表决,如得通过,立即当呈本题以表决.此两表决相续而行,不容有他事为之间断也.
六十二节 停止动议对于他动议之效力停止动议既发并接述后,尚有可行者为以下之事:可提起权宜问题或秩序问题之关于本题者,可动议散会,可动议休息,可动议定时开下期之会,可动议搁置本题,及可动议各种有关于本题之修正及表决方法.但停止讨论动议既呈决之后,除不足额问题及表决法问题外,则无可阻挠本题之立决者,而各种问题皆须即行表决,不得再事讨论也.
若有延期动议或付委动议在待决之时,而停止动议通过,则两动议为之打消.其故因会众表决停止讨论之时,则必欲即行表决本题,而延期及付委皆与此意抵触也.惟修正案则不能打消,因此为成全本题也;但皆不得讨论,亦不得增加.其对于复议之效力,七十八、八十二两节详之.
六十三节 停止动议对于本题一部分之效力停止讨论之动议,能否施之于本题之一部分,向为会议学说之一争点.有一说谓停止动议一提,则全部须为之停止,是以不能独施于一部分也.但属于事所必需,则停止动议当能施之于可讨论者,而重要可讨论之附属动议,为延期、付委、修正及无期延期等附属动议.若对于本题一部分而发停止讨论,则必须明白说出,其式如下:"我动议停止修正问题之讨论,或付委问题之讨论."如得通过,则此一部分当立呈表决,而后再从事以讨论他部分也.
六十四节 定时停止讨论停止讨论动议之外,更有动议以定未来时间之停止讨论也.此动议与他动议同,惟所异者,虽在他议待决中亦可发耳.时间动议,最妙能发于开始之前,其用处一面在防止缠绵之讨论,而同时又使能得适度之讨论.此动议之方式如下:"我动议限此动议之讨论,至四点钟为止."其时间之长短,可以讨论而修正之,乃呈表决.倘得可决,则届时讨论须停止,而即行表决本题.此时倘大多数尚欲继续讨论,则此案可以复议如他种动议焉.
第九章 表决
六十五节 表决方式表决与动议原不能分离者也,故第五章所述动议,已连带论之矣.今更重复详之.讨论告终之后,主座起而复述动议,呈之表决如下,曰:"动议为本会公开一演说会,诸君赞成者,请曰’可‘!(可者应之.)反对者,请曰’否‘!(否者应之.)" 如可者为大多数,彼曰:"此案通过."或曰:"此案可决."或曰:"可
者得之."如否者为大多数,彼曰:"此案否决."或曰:"此案失败. "
或曰:"否者得之."主座最后之言,即为宣布表决,而议案于以成
立.此谓之"口头表决法",或曰"用声表决".如两方皆无人出声,
即为默许通过,盖不反对则公认为赞成也.
六十六节 举手并起立用声表决之法,为最简便.但须数人数,则当用举右手或起立之法为当.主座曰:"诸君赞成者请举右手!"
或曰:"请起立!"待至数毕,赞成者当如法应之.书记乃数之,而报其数于主座.对于反对方面,亦与同法处之.于是主座宣布曰:"十五人表决赞成,而二十五人表决反对,此案失败."独依法表决
者,乃数之,不举手、不起立者阙之.
六十七节 采法宜定以上之表决各法,为普通集会所常用者,然开会时当采定其一,不宜同时并用数种,免致混乱耳目也.虽在永久社会中,会员惯用一法,而会长亦当先为指定何法,而后行其表决.若在临时会议及复杂集团,则先事声明用何法以表决更为不可少之事,否则会众无所适从也.
六十八节 拍掌不宜用以表决我国集会向有厉禁,故人民无会议之经验之习惯.近年西化东渐,吾人始有集会之举,然行之不久,习未成风,讹误多所不免,则如以拍掌为表决是其一端也.拍掌为赞扬称道之谓,中西习尚皆同也.乃吾国集会,多用之以为表决,此则西俗所无也.夫既用之为赞扬,而又用之以表决,则每易混乱耳目,使会众无所适从,故稍有经验之议会,洵不宜用拍掌以表决也.
六十九节 两面俱呈表决必两面俱呈,而主座又宣布结果,乃
云决定.若只呈之可决,而未呈之否决,或两面皆已呈,而主座未宣
布结果,则不得谓之完妥,不能生合法之效力也.其无经验之主座,
常忽略之,而呈表决如下:"诸君之赞成者请曰’可‘!诸君之反对者请曰’否‘!"而已,随而忽略于宣布,此皆谓之不合法也.其合法之表决秩序如下:一、主座呈问可决者,二、可决者应之,三、主座呈问否决者,四、否决者应之,五、主座宣布其结果.
七十节 表决疑问用声表决,赞成与反对两者之数相差不远,
结果难辨,则成疑问.若于两者既应之后,而主座不能定何方为大多
数,彼则曰:"本主座有疑,请赞成者起立!"待至数毕,其手续悉
如六十六节.又如有会员不以主座之宣布为然,彼可生疑问,演明如
下:一动议既呈表决,而主座以为可者多于否者,既而宣布曰:"已得
可决."乃有戌君以为不然,于是起而不待承认,言曰:"主座,我疑表决之数."遂坐.主座从而言曰:"表决之数已见疑,赞成之者请起立!"待至数毕,云云,悉如六十六节.主座可用举手以代起立,但起立则错误较少也.若在大会场中,则常有令表决者分为两部,一往右边,一往左边.惟此种烦难之法,只宜用之于不得已之时,及临时之会耳.在永久社会之大会,会员皆列入名册,如有见疑时,当按册点名,各随名以应可否.他法倘生疑点,则此为最适当也.
倘用声表决,当时不生疑问,则主座所宣布,便作成案.盖以会员不即起疑问,便作承服主座之决断也.
七十一节 同数当表决可者与表决否者之数相同,则谓之曰"同数".此案赞成与反对两适相抵,故动议则为之打消.其理由为动议之通过必要得大多数,今只得同数,乃大多数之欠一,是以不能通过也.此法有一例外,见一五六节.
七十二节 主座之特权若遇同数之表决,则为主座行使特权之候.彼可随意左右袒,或加多一数,使案通过,或由之使自打消.倘彼为赞成其案者,当宣布如下,曰:"二十人赞成,二十人反对,本主座加入赞成方面,案得可决."倘彼反对,则曰:"二十人赞成,二十人反对,而案打消."
主座又可加入少数以成同数,以打消动议.倘表决为二十人赞成,十九人反对,而主座欲打消其案,则宣布如下曰:"二十人赞成,十九人反对,本主座亦加入反对,而案打消."
七十三节 主座有表决之权利主座亦为会员之一,有同等表决之权利.但此权利除遇同数时之外,鲜有用之者,惟其存在则一也.而其惟一之例外,则为主座非属会员之一,如美国副总统为元老院之议长,则除同数之外,本无表决之权;但元老院代理议长,本为元老之一,则有表决权也.
若用点名以表决,则主座之名亦按次与会员同时点之,而主座应名与否听之.倘彼既应名,而得同数之表决,则彼不能左右袒矣,盖每会员只得一次之表决权也.倘彼尚未应名,而遇有同数,则彼宣布时可随所喜而加表决也.
七十四节 点名表决用声表决、起立表决、举手表决及分两部表决,上已论之矣.而点名表决则与各法不同,盖此法非由主座自行采择,乃由动议及表决而定.若遇特种法案欲得记名,以便知谁为赞成谁为反对者,则点名表决为不可少者也.但点名表决,恐难得大多数之赞成者,故宜立例以规定少数(五分一)人有要求之权利.此等条例,凡有集会多采用之,而永久社会亦当采用之.
到表决之时,或表决之前,如有会员欲记名表决,当照常讨地位,动议"用点名表决".此动议不讨论,而呈表决,若得在场五分之一赞成,主座当宣布曰:"已得五分之一赞成用点名表决,则点名为刻下秩序矣."书记遂起执名册,逐名高唱;若不见应,则再唱之;但不三唱.每会员名字唱出之时,即应曰"可"或"否".书记按名而记之:可者作一号于其名之右,否者作一号于其名之左;唱毕,将可否各名数之,而交主座宣布之.
七十五节投票表决若欲秘密,则当投票表决,其法已详于十四节.此为烦缓手续,多用于选举职员、委员及代表或收接会员等,及用之于关于个人而不便公然讨论、不便公然表决之问题.投票表决之动议,其发起及呈表决,由大多数以决定,一如平常之动议焉.
七十六节 由少数或多于大多数以取决寻常通例,赞成、反对之表决皆定于大多数,此除少数特别事件之外莫不皆然也.在用点名表决,只需在场者五分之一.在改章程、修宪法及罢免会员等事,当需三分二之数.而停止条例,当需一致之表决.及其它之事件,由仅仅大多数通过而致大不便者,须立以需更大多数之例以防范之,庶为万全也.
第十章 表决之复议
七十七节 复议之定义按之常例,凡动议一经表决之后,或通过,或打消,则事已归了结矣.惟预料议员中过后或有变更意见,遂欲改其表决者,故议会习惯,有许可"复议之动议",即推翻表决而复行开议也.其作用,则所以救正草率之表决及不当之行为也.
七十八节 复议动议之效力此动议若得胜,则其效力有打消表决,而使案复回于未表决前之状况,以得再从事于种种之讨论,然后再行表决也.此动议若失败,则其效力为确定前之表决,而不许再有异议也.盖会议公例,每一表决,在一会年内非全体一致,不得有二次之复议也.
七十九节 何时可发复议动议此动议只可发于同时,或于下会,若过两会期之后则不能再发矣.若发于同时者,可以立即开议,又可由动议及表决延至下期开议.若发于下期者,必当立时开议.但两者皆无立时决断之必要.倘此动议得胜,亦不过重开讨论耳,而其受延期及他种行动之影响,则与他议案同也.倘此动议失败,则表决案便得最终之确定矣.
八十节 何人可发复议动议复议动议有一重要点,与他动议不同者:即他动议在场之人皆可发之,而此奇特动议只有得胜方面之人乃可提出.其限制之理由,则以事既经表决之后,则失败者固欲复议,而得多一次之表决以挽救其失败,故常乘间抵隙,俟得胜方面人数减少之时提出复议,如是则对于得胜方面殊欠公平也.故为公平起见,当加限制于一方,诚为良法美意也.倘表决果有不当,则失败方面之人自易说托得胜方面之人,以提出复议也.
凡一问题既经圆满之讨论、公平之表决,则一次已足矣;独遇有特别重大之理由,乃有提出复议之事.故为之限制者,所以防止不时之复议也.此等限制,立法院及大会场多采之,以其属乎公平适当也.倘有社会不欲用之,当订立专条,规定凡有会员皆可提出复议动议也.
八十一节折衷办法于二法之中,求一折衷之道,可望解决此奇特问题者.其法如下:"复议动议,若发于表决之同日,则两方面之人皆可发之.如发于表决之下期,则只得胜方面之人可发之."如是乃可防止下期为失败党出其不意之推翻表决案,而于同日又不碍失败方面之人发挥新义也.凡社会之欲折衷办法者,可采此法以为专条也.
八十二节 讨论复议复议动议之讨论,与停止讨论动议之讨论同,皆限以时间.以此种讨论,除说明因何有复议之必要,则无可再说也.倘此讨论费时太多,致有障碍于本题者,会众便可请主座维持秩序而停止之矣.又停止讨论之动议,亦可施之于复议动议,如他之独立动议焉.如此即立将各种讨论终止.若事已至此,则便知大多数之人已表示其不愿再听,而决意不欲复议矣.
八十三节 得胜方面之释义得胜方面,非必为可决方面及大多数方面也,若一动议或一问题被打消者,即否决方面之人为得胜者也.若须三分二之数以通过一案,而其案被打消者,即得胜方面乃少数之人也.若两造同数,而最后之人加一否决者,即此否决者为独一之得胜人也.又若须全体一致以通过一事者,而一人梗之,此一人即为得胜方面,倘须复议则只此一人乃能提之也.八十四节 复议之演明式设使地方自治励行会已通过之案为"本会公开一演说会",曾经正式表决而记录在案,则其事当然归于结束矣.乃有甲君以为其事决于仓卒,或欲表示其不合时宜之理由,故于同时或下议期讨得地位而言曰:"主座,我动议复议本会表决’公开一演说会‘之案."言毕遂坐.而主座乃曰:"复议动议只可由得胜者发之,倘甲君为表决是案之得胜者,其动议方为有效,而在秩序之中.否则非是."是时书记当翻记录,如为点名表决者,则"可"、"否"必识于名下,一看便知甲君属于何方.若无记名之表决,甲君当答曰:"我表决于得胜方面."或曰:"我非表决于得胜方面."随其所行而言之.若彼不属得胜方面,则彼之动议不入秩序;除有得胜方面会员出于友谊,为之再提其动议,而主座当不为之接述也.最妙莫如甲君于动议时则提明如下,曰:"主座,我对于某某案乃表决于得胜方面者,今动议复议其表决."
若甲君为表决于得胜方面者,主座当曰:"有提复议’本会公开演说会‘之表决案,诸君准备处分之否?(随或为一有限之讨论,各仅将其应否复开讨论之理由陈之而已.)赞成复议者请日’可‘!反对者请曰’否‘!"若得通过,则曰:"复议得通过,请诸君将案复行讨论."若否者为大多数,主座则曰:"否者得之."或曰:"复议之案失败,公开演说会之表决,仍然确立."
八十五节不能复议之案以下各案之表决,或通过,或否决,皆不能复议者,为散会之表决、搁置之表决、停止讨论之表决、付委之表决(而委员已着手行事者)、复议之表决,及申诉之表决、选举之表决、投票之表决等是也.又表决案之已着手执行者,皆当然不得复议.
八十六节 复议动议宜慎用复议之动议始自美国,其用处乃以应非常之事.如他法之能力已穷,而仍不能达目的者,然后始用之,方可谓为适当.要之,最善莫若先尽一切必要之讨论,详而议之,使无遗义,然后从事于表决,庶不致会众有所借口于复议也.总而言之,此奇特之动议务宜审慎少用为佳,故只限于得胜方面也.
八十七节 取消动议取消动议与复议动议甚相似,而两名目常有混用之者,其实大有不同.复议动议,欲将表决之案再加详细之讨论,而后再行表决之.取消动议,乃直将表决之案取消,不复再议.又复议动议,当受限制,如前所述;倘得通过,则再将问题讨论,而再行表决,如是则受两度之表决.而取消动议,为独立之动议,不受限制,人人能发之;倘得通过,则直打消全案,而无再行表决之事.简而言之,其前者则将问题复呈于众,其后者则将全案打消.
八十八节 两动议之功效复议动议之限制条例,不能假取消动议以免除之,其理甚显也,否则其条例之维持作用全然失却矣.且若借此免除,亦殊欠公允.故事件一过复议期限之后,则不能以取消动议施之矣.惟向无一成不易之例,是以社会习惯以一年为一会期,今年会期所定之事,明年可以取消之.又由全体一致,则复议动议或取消动议皆可随时发之,非此所能限制也.复议之本题,无论由大多数或大多数以下所通过者,而复议动议之表决,则必以大多数为定;而取消动议之表决,必要与本题之表决数相同乃可.取消之方式如下:动议者曰:"我动议将某某案打消."随当讨论,而后表决.倘得通过,即取消其案.若得否决,则其案得重行确定于今年之会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