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1:57
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很容易出现偏颇。 虚心纳谏也是求贤拒佞的要求。广开的言路,可以倾听到各个方面的意见,这样就不会忽略周围的人才,也不会被身边的小人所蒙蔽。 为官者要做到虚心纳谏,就必须修炼自身的美德。防止因恭维献媚、阿谀奉承而丧失个人判断力。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对领导者来说,时常对自身的喜好有所警惕是非常有必要的。
2、忠言逆耳,唯理是从 言之而是,虽在仆隶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王侯卿相,未必可容。 纳谏要做到不因人废言,对各种意见和建议兼收并蓄。如果某人说的有道理,他即便是个农民乞丐,也不能因为其地位的低下而不虚心倾听;如果他说的没道理,他即便是高官名流,也不能因为他出身的高贵而无原则地采纳。 是否接受一个人的意见,关键看他的意见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对工作有益。至于他说话的语气、态度如何,都是不重要的。很多人可能说话木讷,言谈不敏;也有一些人可能言辞犀利,性格粗暴。但只要他们说的对,说的有道理,能给工作提供帮助,有利于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就都应该虚心接受。这对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度量也是一种考验。 为官者须“大肚能忍天下难忍之事”,如果你对一些言词激烈,甚至不恭的意见都能做到虚心接受,那么,所有忠诚正直的人都会乐意为你提供建议,献出他们的良策。 相反,昏庸、狭隘的领导者则很难采纳意见,对一些执掌部门和地方主要职权的领导者来说,往往权大威重,更难接受意见,甚至对提意见者打击报复。这样,使得下级官员因为怕给小鞋穿而宁愿示好,也不肯说出心中的意见;平民百姓则因为心生畏惧,也不敢主动提出建议。如此一来,领导者就彻底失去了约束,难免放纵自己,甚至穷奢极欲,做出贪污腐败的罪行。所以,自己蒙蔽自己,从而看不到自身的过失,乃是为官者最容易出现的错误。
去谗第六:杜绝小人的学问
1、干大事必须远小人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小人误国。干大事的人一定要远离谗佞奸险的小人。很多领导者经常春风得意,对奸佞小人的阿谀奉承之词不知警戒,而误落圈套之中,终生遗憾。实际上,阿谀奉承就像一杯放了毒药的美酒,看上去色香味俱全,其实一饮则毙命。财富、美色等身外娱乐之物,及非分之得,都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能不能远离小人,关键取决于自己。己有所好,他人必然逢迎。对自己的喜好有所约束是必要的,对于他人逢迎自己的喜好应该警惕。 能不能远离小人,还在于自己有没有向善和追求正直的美德。一个领导者品德高尚,喜欢听取忠直之言,那么,四海之内的人,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会蜂拥而至,积极地为你出谋划策;反之,如果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无论人家说什么都自以为知道。那些正直的人就会对你失望,慢慢地离你远去;而奸佞小人则会看到机会,纷纷地聚拥而来。 为官者必须记住,那些谗佞奸险的小人,只知道贪财谋利,窃取权势,争一时一世的荣华富贵,根本不把国家、集体和部门的利益放在心上,自然,也不会把领导者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们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私利,为了私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坏人蒙蔽领导者的结果就是,为官者离正直之士越来越远,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完全忘记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政者一旦失去了民心,再想重新获得,恐怕百倍千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够。 假如为政者落入奸佞小人的圈套之中,他的事业便会就此宣告结束。不仅如此,一旦踏上小人的“不归战车”,纵使想迷途知返,也往往不可得。最终的结果就是,众叛亲离,被国家和人民彻底唾弃。 为了远大的事业,为官者必须做到三件事:其一,积极研究前代的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其二,积极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信任他们,与他们一同共商大计;其三,就是坚决斥退奸佞小人,不为美景利诱所动。
2、辨奸之道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为官者如果能时常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是不会为奸佞小人所左右的。对于身边可能存在的小人,能够生成一双辨奸的慧眼,将其黜退。 小人一般只会阿谀奉承,毫无忠诚之心,也通常缺乏足够的能力。相反,对部门那些有能力的人,往往看不顺眼,刻意打击报复。他们内心都极其险恶,唯恐自己不能先于别人大富大贵。 奸佞小人还喜欢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他们总喜欢运用甜言蜜语,结交一批同好之人,相互勾结,施展阴谋。在单位、部门之中,往往无孔不入,无深不至,好像没有什么是他们所不知道的。对于当政者的喜好、趣味,更是了如指掌。这些人平时往来密切,善于互通信息,非议他人。 奸佞之人还喜欢花言巧语,弄姿作态。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对自己有益的人,就会想方设法地亲近、逢迎;他们善于察言观色,能够把握当政者的心态、情绪,并可以逢迎之;他们一般毫无主见,凡当政者的喜好,就成为他们的喜好,凡当政者喜欢的,他们就想方设法去满足,从来不会与上级的看法相逆。对于上级只知媚悦,不知建议。 奸佞小人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忽视别人的长处。找到机会,就会去进谗言,试图对能力比自己高的,地位比自己高的,总是反对自己的人,进行攻击陷害,离间内部人员的关系,促成大家之间的隔阂。一些不甚明智的领导者,因为对人缺乏判断,没有知人能力,结果往往会被他们蒙骗。
3、亲小人,远贤臣,会致事业受损
朝有千臣,昭公去国而不悟;弓无九石,宣王终身而不知。 昏庸不明的领导者,经常因为荒迷惑乱,远拒贤良,听信小人的谗言,而误国误事,甚至远害家人,近害己身。前代因奸佞而丧国者比比皆是,忠臣孝子因小人诬陷而深陷囹圄的,也不计其数。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轻信小人,听信谗言的结果。 正直的人往往会成为小人平步青云的绊脚石,这就像兰花一旦生长茂盛,则容易被凄冷的秋风吹落一样,而成为小人的攻击目标。如果当政者不能明察,轻则使忠臣离去,重则使民心尽失。这通常都是倾覆一个国家的最大隐患,是部门乱政的主要根源。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逆耳之辞难受,顺心之说易从。彼难受者,药石之苦喉也;此易从者,鸩毒之甘口也! 为官者若想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近正直的人,并且倾听忠直之言;反之,则会为小人所左右,从而败坏大德,背离正理,误入歧途。 磨练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就是时时审视自己,充分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失误。审视和苛求自己往往是最难的。一个人的容颜相貌就长在眼睛的附近,人还无法自己审视自己,何况自身的是非得失这种无形的东西呢?所以,为官贵在自省,贵在自我审判。 我们在修饰打扮自己的时候,都知道去照照镜子。但在修养自己的德行的时候,却往往忘了向人请教,并自以为是。这是何等的愚蠢和荒唐啊。 一般来说,逆耳良言都比较难以接受,而顺自己心意的话则易于听从。这是领导者应该深思的。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你爱听的话,往往就来自小人的奉承、献媚;那些逆耳的犀利之言,则一般出自忠贞之士的苦口婆心。 当政者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像人有了病吃药治病一样。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往往不容易被奸佞小人所迷惑。 拒谗纳谏说来容易,做来却很难。谁都知道虚心纳谏是美德,但做到的人何其之少?原因是什么?这里面还有一个领导者的素质问题。为了听取明智的建议,首先应该知道何者明智,何者不妥。如果自己缺乏辨别能力,尽管有纳谏从良之心,却难免忠奸不分,错把谗言当忠言,而误国误事。所以,纳谏再往前错走一步就变成了信谗。 为官者要审慎。倘若不能听到、看到实情,则对于相关的汇报就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不能听到更多的意见,对于将办的事情就要仔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