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轻风茗月品女人

第二节

书名:轻风茗月品女人 作者:林语堂 本章字数:1175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1:38


第二节

  何妨迁就些

  一对夫妻如欲爱情永远常青,互相谅解,互相迁就,一切以维护爱情为前提,努力达到互相配合的境界,乃是惟一良方.

  世界上虽然没有两个绝对相像的事物,然而,男女结合的原则,却贵在志同道合;违背了这个原则.便无幸福可言.

  为了彼此的爱情着想,为了共同生活的幸福着想,每一对夫妇都应该设法改变自己,以求适合对方.

  但是,这并非要你完全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讨好对方的说法.我们知道,恋爱的享受在乎幸福,如果要一个人完全牺牲自己去讨好对方,那么,这结果只是恋爱中的奴隶,奴隶是没有快乐,更谈不上幸福的.这纯然是双方聪明的合作始能达成,绝不是单方面的忍让所能奏效;换句话说,便是大家都应该默契地同样去做,以平等互惠的精神,共同致力.

  也就是说,当双方遭遇到相持不下的事情时,彼此不妨作有限度的让步,凡事只要各人能迁就一半,什么问题不都可以解决了吗?此外,凡属对方所喜爱,而为自己所不感兴趣者,只要这件事对你不致是一种痛苦,你也不妨顺承一下对方的意思,例如,你妻子如果想上街去逛逛,而你今晚又没有其他的约会的话,陪着她出去消遣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又如做丈夫的,如果觉得妻子所做的面条吃腻了,叫妻子烤点奶油蛋糕什么的换换口味,尽管做妻子的你,如何急于要炫耀你做鲜虾饺子的技术,姑且迁就一下丈夫的意见,也不见得是你的损失吧?

  反求诸己

  夫妇之间,由于彼此思想、志趣或教养的不同,偶有不睦,几乎是难免的,譬如丈夫是个商人,经常总有许多应酬,晚上也不能按时回家共叙天伦.为此,太太,就感到有说不尽的不满,结果乃怨恨丈夫冷酷无情,丈夫呢?遂责怪妻子不理解,终至酿成不和.

  对于这种情形,如果妻子能理解丈夫的工作,无忘做妻子的本分,那么,就不致招来不幸了.

  我们发现,妻子之所以不被丈夫所爱.这也有许多的理由,诸如为了过分任性,为了不善理家,为了不修饰自己,为了细微的感情疏隔,或为了单调生活中已有了厌倦之感等等.

  这些实在都是影响夫妻情感的原因,解决之道,首先必须以冷静的头脑来判断,到底自己犯了当中的哪一条,如果是由于过分任性,那么,你就应该设法改造自己,务求彼此适应.

  如果是因为抱怨你不善烹调,感到家里所吃的茶肴不及外面所吃的味美,那你就不得不静下心来反省了.同样一种咸菜的切法或盛法,细心的妻子,自会使餐桌上益见美丽与爽快,而增进丈夫的食欲.所以,一个细心的妻子会用工夫学习烹饪,并记住别处所看到的菜肴.去细究其高明的技巧,这是妻子的重要任务之一,那细小的劳心,自会获得丈夫的满足..

  如果你不以深切的反省而徒然心急,除了徒增你的焦躁与不幸之外,对于你们的婚姻,丝毫不会得到什么成果.

  节育问题常识

  山额夫人又来了(民国二十五年),当然又有人要来鼓吹,也有人要来反对.鼓吹与反对,用研究态度平心讨论是好的;但漠视和排斥是不好的.

  这关于种族前途问题漠然视之,也不鼓吹,也不反对,非开通公民应有的态度.

  然而高压手段,或类似高压之不自由的非理性的指使宣传,也非适宜.何以故?以简字问题为喻,今日在朝者赞成简字,明日在朝者也许反对简字,当其在朝发令,何尝非为国家造福设想?然而在朝在野均是"人"耳,并非圣贤,亦非神仙,难免为俗见所囿,偏见所蔽,况且在朝者未必是对于中国文字问题、普及教育问题有深切认识者.若只逞一己之私见,不事公开自由之讨论,今日之所提倡,也许就是明日之所禁止,阁臣换而成命马上收回,朝三暮四,太不成体统了.

  节育问题亦然,而一般对此间题之成见特别多,特别牢不可破.惟有公开的、自由的、理智的讨论,才可寻出为国家种族幸福之真正答案,不得以当权党派之私人意见为转移.当局也许赞成,也许反对,而其反对与赞成莫不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试想,假使某主席某局长反对节育,其所言之"理"所持之"故",由那里得来呢?也许是纯出偶然的偏见,也许向来就不曾对此种族问题加以透彻的研究,但也许所言之理所持之故,皆由平日报章杂志某篇文章得来.然则报章杂志没有公正的自由的讨论,局长所言所持,理也不成理,故也不成故了.

  于是我要说几句话.在今日反对"禽兽能言",赞成"制礼作乐",提倡"旌表节妇"之文武官员当权之日,尤要说几句话.

  节育间题,根本不是生育多生育少的问题,乃是我们愿意做生育主人或生育奴隶的问题.生育由我做得主,谓之生育主人;不由我作得主,谓之生育奴隶.父母能节制--非绝对制止--生育,使与母亲伊朗、家庭经济、儿童养育相调和,便是做生育的主人;父母生也没办法,不生也没办法,听天由命,使妇女成一部生育机器,便是生育之奴隶.

  节制生育之意义,是节制使多寡得中,迟早适宜.节育问题之赞成与反对两方面,根本非生育多生育少的间题,是对生育之多寡迟早,距离之远近疏密,愿意有办法及愿意无办法之两方面.新婚夫妇一时情势不许有儿女负担而非生育不可,就是无办法;母亲一儿未断奶一儿又怀妊,十年生八个,甚至讨厌儿女,而仍不得不生,也就是无办法.

  或以逆天为言,然制天非逆天.洪水亦是天,灾旱亦是天,然开浚河道,多种树林,以制阜灾,未必便是逆天.霍乱亦是天,鼠疫亦是天,不饮冷水防霍乱,种牛痘防天花,未必便是逆天.人类文明之进化,在于以人制天.以人类之聪明征服自然,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天实为之,奈之何哉!"是东方文明之精神.

  凡人类知识所未及所不懂者,皆托之于天.早灾缺乏雨水,无知识者称之天,有知识者认为是斧斤不以时入山林之人为结果.鼠疫无知识者认为"天",或降诏罪己,或禁屠禳灾,有知识者知为虱子作祟.天乎天乎,天实难做.

  中国社会未得科学洗礼,对于生育也是不懂,认为神秘,而凡不懂,凡神秘者皆是天.所以以人的知识节制生育便是逆天.

  天生萝卜而人酱之,天生猪肉而人熏之,天生甘蔗而人榨之煮之炼之.必欲顺天,酱萝卜,熏火腿,精炼白糖,皆逆天也.必不吃萝卜、火腿、白糖而后可.火腿白糖失其神秘,食之便不逆天,生育失其神秘,节育也便不逆天.必欲顺天生育,必使人类生育与苍蝇猪狗生育一听天命而后可.

  节育于西方是事实;非理想.五十年前西方五男八女之大家庭今日已不见,可以证明节育已成普通的事实.

  谈生育问题者须诚实,勿自己实行节育,做文章劝人勿节育.谈生育问题者须脚踏实地,须设身处地,为月薪十五元,年三十岁已有五儿及再生五儿之希望者设想.勿高谈阔论也.

  谈生育问题者须为穷人设想,须知上海工部局报告去年慈善团体收埋路旁弃尸达三万余,平均一日有一百左右.也许节育不人道,而生下小儿未能养育使之夭折,也不见得如何人道.使小儿不夭折而挨饿受寒,向垃圾桶觅黄菜尾,也不见得如何人道.

  富人不配谈节育,年未及三十不知父母养育儿女苦况者亦不配谈节育.

  富人不必节育.何以故?一则无必要,二则富家无子弟无少爷无荡子,则无人破坏其家产,变卖其古董,无兄弟互打宫司,所取于民者不易还之于民.故富家子弟愈多,官司打的愈热闹,家产拆的愈神速,灭亡愈容易,国家之幸也.

  中等人家及穷民须节育.中等人家自称知识阶级,自称优秀分子.每侈言,知识阶级若不生育而使穷民繁育,非社会之福,何其不要脸耶?优秀分子皆出于农村,非出于城市知识阶级家庭也.种族之强皆赖农村子弟时时入了城市,以健全血统代替城市衰败种子.城市种子第二代尚可,第三代便不大行.

  穷民也须节育,使节制有度.穷民能生而不能养,亦非国家之福.然一提倡设立宣传节育知识于穷民之机关,马上又有知识阶级出来反对.

  夫中国城市社会之昏者、聩者、痴者、聋者、懦者、弱者、痨病者、神经者、性狂者、阳萎者、依赖者多矣!何若多繁殖此种子孙而称之为国家之福乎?

  二千年前柏拉图在《共和国》里做一篇优生学辩,谓我辈养人不如养马,今人思想犹在二千年前柏拉图之后也.社会主义也好,非社会主义也好,对生育问题,总不应以其神秘托之于天了之.

  (《宇宙风》第13期,1936年3月16日)

  汉语中关于性的比喻

  各种语言中都有性比喻,汉语自不例外.我对这个专题没作过深入的比较研究,不敢说汉语在这方面高出一筹,但总体印象似乎如此.比较起来,英国矿工的语言和水手的语言可能会使汉语相形见绌,但我疑心,这类语言更多地限于船上,流布范围较小.说到我极熟悉的厦门方言,我可信手拈来几个明显指性的比喻,如"儒雅风度"、"精疲力竭"或"能干"."你晓得洋芋吗?"这句很通俗的话无疑原来指性……但我意识到我们钻入了禁区.我没有准确无误地探究这个专题的绅士资格……我怕自己陷入性问题的另一面,因此不拟讨论汉语中专门指性的语辞的流行,这会使得众人羞愧难当,而是另外讨论无伤大雅的语辞的丰富性,这些语辞在使用过程中附上了性的意义.我想人们用不着见到"云雨"一词便脸红一阵吧,尽管它是指性交的一个最常用的书面语.本文仅仅阐释涉及性爱的委婉语.解决禁忌问题,以帮助中国小说描写"不可言传"之事时不会毒害情窦未开者.

  最为常用的是以自然之物作比喻,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恐怕要算"蝴蝶"和"鸳鸯".说到"痴蜂采蜜"和"鸳鸯交颈",人们易于联想起相应的说法:"凤凰于飞".喻忠贞不贰的情侣的"连理枝"和"比翼鸟"等词,专指性的意义淡化了些(这毕竟不像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说得那样露骨).

  "春"一般是做爱的象征,尤指性爱.因之"春情"、"春心"和"春宫"应运而生.谈性交,就会提到"房"字,"房事"是指交情的极体面的用语,如大夫们就常用它.除了"春","风"和"月"两字合用时,也指性爱.

  汉语的"花"是女人的象征,尤指漂亮女孩."寻花问柳"意味着纵情嫖妓.歌女聚集的场所常被称作"花花世界".汉语称性病为"花柳病".当然,还有某些花在特定的场合专指性交."露滴牡丹开"描写淫秽,毋庸置疑.

  "云雨"一词专指"性交",其出典有关长江三峡上的巫山,那里是天地相接处,云雾变幻无常.我猜想,这可能受到楚国神话中早期男性生殖器崇拜影响.

  新近赋予了淫秽意义的现代词语有"无线电"、"注射"和"电铃".我警告自己,不要谈论源于民歌所表现的各类生活中的性比喻.略举几例足矣:"井中水桶"、"地里庄稼"、"船夫"、"和尚"等等.

  然而,奇怪得很,"人道"一词居然也指男子的性旺盛.还有,"懂人事"即指"到了青春期"."SEX"的当代同义词是"性",该词在儒家经典中大受挞伐.今天,"SEX"在汉语中又有了最普通、最体面的表达方法,如称"SEXUAL DISTINCTIONS"为"性别","SEXUAL INTERCOURSE",为"性交""SEXUALDISEASES"为"性病","SEXUALPROBLEMS"为"性问题".

  缠足的习俗

  缠足的本义和起源曾被一般人大大地误解过.但无论怎样,它曾是代表一种束缚并压迫女性的记号,而且这个方法是很适宜于这种效用的.宋时,儒学大师朱熹也曾很热心地推行缠足制度于南部福建,作为传播汉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人以男女有别.倘使缠足只当作压迫女性的记号看待,那一般做母亲的不会那么热心地替女儿缠足.实际上缠足的性质始终为性的关系,它的起源无疑地出于荒淫君王的宫闱中.它的所以获得男子的欢迎,乃缘于男人崇拜金莲和绣鞋儿作为恋爱的偶像,并欣赏其婀娜的步态,其所以能获得妇女的欢迎,则缘于她们的欲勾动男人的爱悦而已.

  缠足制度的起源时代问题,为一大争辩的题目.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比较适宜一些的,还是谈谈它的演进吧.所谓缠足的惟一确切之解释为用几码长条子的布,把足部束紧起来而废弃短袜.这种方法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者为南唐后主的艳迹,其时期约当第十世纪初期或宋代之前.唐代的杨贵妃还穿着短袜,因为她死后有一只短袜流落于一个老妪手中,而辗转传览于民间,凡纳钱百文,都得一观.疯狂样的赞美女人之纤足和她们的弓鞋的风气盛行于唐代.弓鞋的式样系鞋头向上弯翘,大类罗马划船的船首,或即为缠足之起源或一种初步的形式.此种弓鞋本为宫中舞女所用,在这种奢华的氛围中,充满着女性的舞蹈,笙歌,萦绕着麝香龙涎,锦绣珠帘,天然会产生一种别出心裁的意匠,其结果即为此种性的矫饰.这一个创造的心意,系属于南唐后主,他原来是一个细腻的诗人,他有一个缠了足的宫女,能轻盈地缓步于六尺高的金质莲花瓣上,四周复缀以珠花金链.从此这个风尚受民间的模仿,这缠小了的足,因以饰地称为金莲或香莲,此等字眼且常点缀于诗句中.这个"香"字倒是下得很有意义,因为它指示出中国富贵家庭中的多肉欲的气息,他们的书斋固充溢着异香,而巨帙着作便写作于这样的书斋中.

  妇女们非但极愿意而且很爱悦牺牲其肉体上一部分之安适以趋应时髦.这样的特性,非为中国女子所特具.晚近如一八二四年,英国女子很愿意躺卧地板上,让她的母亲手足并施的用鲸须束压她的身体.那时有本时装杂志上说:"束鲸索的方法,小姑娘应该面部向下的躺伏闺房地板上,她的母亲可将一足紧踏于她的背部腰际,俾易于用力绞转,这样,不难使鲸索两端接合."这种鲸须一定大有助于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女子在适当场合的昏晕.妇女在中国,可以成为懦弱,但从不趋时髦以致于昏晕.俄罗斯舞队中的足尖舞,是肉体痛苦造成的美的另一模型,然此种痛苦,可美其名曰艺术.

  中国妇女的小脚不仅使男人的眼光感觉可爱,却是微妙地影响及于妇女的整个风采和步态,致使她们的粉臀肥满而向后凸出,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的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看缠足妇女的走路,有如看走绳索的舞女,使人可望而不可及,撩起无限烦愁的心绪.缠足却为中国人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秘.

  此外,完全无关于女性姿态的本身,男人们乃从而歌咏之,崇拜之,盖把小脚看作恋爱的偶像.金莲的尊崇,无疑导源于性的诡秘境界.鉴赏各种不同式样的缠足艺术之着作之多,不让于批评唐诗之着作.倘你能设想真正纤小的形式美观的小脚之稀少--大率一个城市里找不到十双--那就很容易明白男人见了这样的小脚,将如何感动,岂将不如受精美的诗的感动一样?清人方绚,尝着一部专书,叫做《香莲品藻》,专门论述缠足的艺术,将各式各样的小脚分成五大类十八品式.谓香莲(小足)有三贵,(一)曰肥(二)曰软(三)曰秀.又说:

  瘦则寒,强则娇,俗遂无药可医矣!故肥乃腴润,软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

软不在缠,秀不在履.且肥转或可以形求,秀但当以神遇.

  凡能明了时髦在女子心理上所占之势力者,类能明了这种制度的何以能持续而不衰.所更可怪者,康熙皇帝禁止汉人缠足之圣旨不多几年就被废弃,而满族妇女反迅速地模仿汉人也缠起足来,直到乾隆皇帝再度下旨而禁止她们.母亲凡欲望其女儿长大成为少奶奶典型而得嫁给士绅之家,便得从小把她的足好好缠起来,这一举动为做父母的一种先见之明.至新嫁娘受了人家对于她的小脚的赞美,宛像受了孝顺的赞美.因为次于容貌的美丽,妇女便以其脚之纤小无限地引为自傲,有如摩登姑娘之夸耀其足踝骨的瘦小,因为此等足踝使她们在任何社交集会中立刻引人注目.妇女的缠足是痛苦的,毫无悲悯的痛苦,当其发育之际;但一旦缠成美丽的一双小脚,她的光荣,终身享受不尽.

  但这种可怕而怪僻的嗜好,至少受过三位学者的驳斥,那三位学者是《镜花缘》(作于一八二五)作者李汝珍,诗人袁枚(一七一六--一七九九)和经学家俞正燮(一七七五--一八四○).这三位学者都是具有独立的精神和伟大的精神的.但这种风尚不遽废止,直至基督教会推行社会改革事业时始渐有收效.这种改革事业,中国妇女对之应该深深感谢的.但基督教会的成效,也受了当时环境的协助,因为中国妇女从其他方面获得了较可忍受的代替品,即摩登姑娘的高跟鞋.高跟鞋提高了女人的形体,发展一种婀娜的步姿,更产生一种幻象,使觉得她们的足部看去好像较实际者为小.李笠翁所着关于生活的艺术的精深的观察,至今犹为真理.其语云:"尝有三寸无底之足而与五寸有底之鞋同立一处,反觉四五寸之小而三寸之大者;以有底则趾尖向下,而秃者疑尖;无底则玉笋朝天,而尖者似秃故也."此种对于无聊人生之精深的观察,常为中国人天才之特性.

  两个中国女子

  享受大自然,是一种艺术,视人的性情个性而异其趣.并且也如别种艺术一般,极难于描写其中的技巧.其中一切都需出于自动,都需出于艺术天性的自动.所以在某一时候怎样去享受一树一石或一景,并无规则可定.因为没有景致是相同的.凡是懂这个道理的人,不必有人教他,即会知道怎样去享受大自然.海芙洛爱丽斯(Havelock Ellis)和花德维(Van der Velde)所说,夫妇在闺房静好之中,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什么是有趣的,什么事是没趣的,决不是可以用章程来规定的事情.这句话,实在是不朽之论.在享受大自然中也同样是如此的.最好的探讨方法大概还是:从具有这种艺术天性的人们的生活中去研究爱好大自然.梦见一年以前所看到的一个景致,忽然想到一个地方去的愿望,--这些都是突然而来的事情.凡有艺术天性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显出这个天性.凡真能享受大自然的作家,都会丢开了他已定的纲要,而去自由地描写一个美丽的雪景或一个春天的晚景.新闻家和政治家的自传文中,大都充满着过去经验的回忆.但是文学家的自传文中,则应多谈一个快乐的夜里,或一次和几个朋友到一个山谷里去游玩的回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罗德霞吉泼林(Rudyard Kipling)和却斯透顿(G.K. Chesterton)的自传文都是令人失望的.他们何以竟会将一生中的经历轻重倒置,真令人不解.他们所提到的,无非是人,人,人,而丝毫没有提到花鸟山丘和溪流.

  中国文人的回忆文字和他们的信札中,在这一点上便不同了.信札中最重要的事情每是告诉他的朋友一个晚上在湖上的经过,或在自传文中记录他生平所认为快乐的一天和这天的经过.中国作家至少有很多个都喜爱记录夫妇闺房中乐趣的回忆.其中冒辟疆所着的《影梅庵忆语》,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和蒋坦的《秋灯琐忆》,更是极好的例子.冒沈二书是在夫人去世后所着,蒋书则是在老年夫人尚在的时候所着.我这里当先行引用《秋灯琐忆》中的几句话.书中主人翁是作者的夫人秋芙.然后再引几段《浮生六记》中的话.这书中主人翁是作者的夫人芸.这两个女子虽不是极有学问的人或大诗家,但她们都有适当的性情.这并无关系,我们不必着眼于写出可传诸万世的好诗,而只需学会怎样用诗句去记录一件有意义的事件,一次个人的心境,或用诗句来协助我们享受大自然.

  甲 秋芙

  秋芙每谓余云:"人生百年,梦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仅存者十一二年.况我辈蒲柳之质,犹未必百年者乎."秋月正佳,秋芙命雏环负琴,放舟两湖荷芰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琤瑽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典以进,色香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荤何止燕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逐携琴刺船而去.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荫蔽帘幕;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

  是谁多事种芭蕉?

  早也潇潇,

  晚也潇潇!

  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

  是君心绪太无聊!

  种了芭蕉,

  又怨芭蕉!

  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复不浅.

  夜来闻风雨声,枕簟渐有凉意.秋芙方卸晚妆,余坐案旁,制百花图记未半,闻黄叶数声,吹堕窗下,秋芙顾镜吟曰: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余怃然云:"生年不满百,安能为他人拭涕?"辄为掷笔.夜深,秋芙思饮,瓦铁温暾,已无余火,欲呼小环,皆蒙头户间,为趾离召去久矣.余分案上灯置茶灶间,温莲子汤一瓯饮之.秋芙病肺十年,深秋咳嗽,必高枕始得熟睡.今年体力较强,拥髻相对,常至夜分,殆眠餐调摄之功欤.余为秋芙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之如绿萼仙人,翩然尘世.每当春暮,翠袖凭栏,鬓边蝴蝶,独栩栩然不知东风之既去也.

  去处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猫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或至达旦.余戏举竹坨词云:"箕钱斗草已都拾输,向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猫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自此更不复棋.

  跑虎泉上有木樨数株,偃伏石上.花时黄雪满阶,如游天香国中,足怡鼻观.余负花癖,与秋芙常煮茗其下.秋芙拗花簪鬓,领上发为树枝梢乱,余为蘸泉水掠之.临去折花数枝,插车背上,携入城罦,欲人知新消息也.

  乙 芸

  在《浮生六记》中,一个不出名的画家描写他夫妇的闺房中琐事的回忆.他俩都是富于艺术性的人,知道怎样尽量地及时行乐.文字极其自然,毫无虚饰.我颇觉得芸是中国文学中所记的女子中最为可爱的一个.他俩的一生很凄惨,但也很放荡,是心灵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放荡.他俩以享受大自然为怡情悦性中必不可少的事件.以下三节描写他俩怎样度那快乐的牛郎织女相会节,和中元节,以及怎样在苏州过夏.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俩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未几,烛尽月沉,撤果归卧.

  七月望,俗谓之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匪夷,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炙矣.觉其鬓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避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乃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鬼,恐芸胆怯,未敢即言.芸曰:"矣,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悚.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这书中可算是充满着美丽风雅,流露着对大自然的爱好.以下这段在苏州过夏的记录可见一斑:

  迁仓米巷,余颜其卧楼曰"宾香阁",盖以芸名而取如宾意也.院窄墙高,一无可取.后有厢楼通藏书处,开窗对陆氏废园,但有荒凉之象.沧浪风景,时切芸怀.

  有老妪居金母桥之东,埂巷之北,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其地即元末张士诚王府废基也.屋西数武,瓦砾堆成土山.登其巅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野趣.妪偶言及,芸神往不置.

  越日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邻仅老夫妇二人,灌园为业,知余夫妇避署于此,先来通殷勤,并钓池鱼,摘园蔬为馈.偿其价不受,芸作鞋报之,始谢而受.时方七月,绿树荫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荫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逐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鳌对菊,赏花竟日.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今即得有境地,而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束缚,现在已成过去.它的消逝如此迅速,凡在十年前离开中国而重返者,可以发现中国女子之体力与智力的状况变迁得如此广博,几难以置信.现代妇女之气质、装饰、举止和自立的精神,完全不同于十年前的所谓时髦姑娘.这种变迁乃由于各方面的势力在发生作用.总括地说,它们可以称为西洋势力的影响.

  变迁之显着者是一九一一年从帝制革命而为民国,承认男女平等.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一九一六--一七年,由胡适博士与陈独秀为之领导,他们诅咒吃人的宗教(孔教)之寡妇守节制度和双重性标准.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或学生运动乃由于凡尔赛会议协约国秘密出卖中国所激起的怒吼,使男女青年第一次在政治领域上崛起.一九一九年秋季,北京大学第一次招收女学生入学,随后,其他各大学遂继起实行男女同学.男女学生之不断参加政治活动,导致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的国民革命,大部分实即为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指导与鼓励下的学生的功绩,而在上述两党的工作中,中国女子很积极地承担党务、看护、甚至士兵的工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女党员供职中央党部,占居首要位置者继续不辍.一九二七年以后各政治机关任用女公务员之风勃兴;南京政府公布法律,承认女子享有平等承继权;妻妾制度消灭;女子学校盛行.一九三○年以后,女子在运动界崭然露头角,尤其一九三四年的女子游泳成绩之优异.裸体照相甚受社会欢迎,报章杂志日有披露.一九二二年山额夫人的来华,因之节制生育及性教育渐见普遍;避孕器械的介绍与输入(这可说是伦理革命的惟一原动力);各大报章发行《妇女周刊》的附刊,专以讨论妇女问题;张竞生《性史》出版,张竞生是位留法国学生,而《性史》这本大作颓废色彩未免太重.葛雷泰嘉宝、瑙玛希拉、梅蕙丝的影响,中国电影明星的哄动,电影杂志的流行,跳舞场、咖啡馆到处林立,这是一九二八年之际始传入中国.在这些跳舞场、咖啡馆里,中国姑娘行动态度的改变,使任何人大吃一惊.英国高跟鞋,巴黎香水,美国丝袜,高叉旗袍,西式紧身马甲(所以代替老式肚兜者)和独幅女子浴衣,才是时代的骄儿.

  自从缠足以至独幅浴衣,诚为一长远之距离,而此等变迁虽看似甚觉浅薄,却不妨有其奥妙的意味.因为人生就是这些浅薄的现象所构成的,变换了它们,即变换了吾人的人生观.

  摩登姑娘以其行为浅薄,受尽了许多中国杂志的讥讽嘲笑.好像她们的爱好奢侈,缺乏耐劳力和其他家庭美德.因为梅蕙丝的影响力,远过于华尔兹敦诺克弗(Mary Wollstonocaft)的影响力.事实是这样:妇女有两种不同的典型,一种显露其头角于都市社交生活,另一种则安稳隐没于好好家庭中,后者是谨慎而聪慧的人物,可是不甚通行.有几位在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妇女,公开施展其蛊惑手段,才是妇女界最坏的恶棍,所以此辈不足以代表中国新女性.总之,此等摩登风尚应作为自由主义化的影响,大体上是为了中国女性的幸福而工作着,从而及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幸福.第一件主要的影响为女子之体格.在运动会中显露的姑娘们的大腿,常为守旧的人们蹙额惋惜不止,其实最后倒有利于国家民族.由于体育的发展,产生一种运动,比之培育于闺房之内的缠足运动远较为天然而高洁.

  体育变迁的结果,又产生对于女性美的观念底变迁,从昔时矫揉造作的所谓娴静温雅变至较为适合于人类天性的活泼健美相近于欧洲妇女.女人之能作出真性的狂笑,实较之吃吃而浅笑为可爱.孔教学说所予妇女界之人为的限制和过分划分的性的区别,必须让其地位于适合人类天性的观念而不复回复.不过这样的结果,恐怕性别将完全消灭而丧失纯粹女性型的女人.妇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为这种意念,其本身实即为一种女性的束缚.还是让女人珍惜其固有的性型,因为只有实现她们的自身的性型,她们的庄重的使命才配称得起伟大.不过把中国妇女与欧美女子做一比较,则中国摩登女性还是比较稳足而庄重,但在另一方面,她们比之西洋姊妹们似较为缺少自动的和自立的精神.或许这种根性是存在于她们的血胤里面的.假令如是,一切不如任其自然,因为忠实保持固有民族之本来面目,亦足称为伟大.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轻风茗月品女人》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