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5日 09:01
争是避免不了了,可是,宋国要战胜这两个国家,谈何容易?
联合军事行动!联合军事行动!宋庄公不停地念叨这六个字。念叨念叨有办法了:你们能联合,我也能联合,我也可以找个同盟军。
齐国不买突的帐,至今也不承认突的合法地位。宋庄公想起这件事,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齐国,不就是我的同盟军嘛!
宋庄公马上派人奔赴齐国。宋庄公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在路上耽搁,尽快见到齐国国君。见到国君后,要把我的意思说明白。第一,我们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宋国十分珍惜老一辈建立的深厚感情(使者点头,意思是记住了);第二,向齐国国君道歉,说宋国一时糊涂办了错事,上了突的当,参与了郑国的内政。现在宋国要改正错误,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我们联合起来,推翻突的统治,把世子忽请回来(使者再次点头);第三:请求齐国和燕国和好,条件嘛,都好商量,希望齐国国君暂时停止对燕国的军事进攻。
使者都记下了,怀里揣上介绍信,趁黑出发。
使者走后,宋庄公就就焦急地等待回信。使者还没回来,也许就快回来了,总之齐国的回话齐国国君的态度至少现在的宋庄公不掌握。不掌握心里就没底,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这时,边防部队绝密加急电报到:郑国鲁国两国部队已经向我宋国开进,先头部队直指睢(音随)阳,睢阳告急!边防告急!据可靠消息,先头部队是两个国家的精锐部队:战功赫赫的郑国铁一师和鲁国的摩托化加强旅。
宋庄公喊了一声:我的妈呀。喊完后眼一黑就昏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周围站满了文官武将。宋庄公不说话,把电报递给大家,大家传阅,心跳都在加速。
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求和。理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位真敢说,不怕掉脑袋),我们对郑国太苛刻,太贪婪了。又把好心调解的鲁国得罪了,郑国和鲁国有了出兵的借口,而我们,理亏呀。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部队战斗力上不去。道个歉,求和吧。
敢说这样话的是谁?是宋庄公的儿子。估计宋庄公很喜欢他,他才敢说出这番话,换做别人,小命难保。
第二类意见主战。南宫长万是这类意见的代表。他得到了太宰(首相)华督的支持,这样主战派就占了上风。南宫长万说,敌人这么嚣张,我们一枪不放,就举手投降,国威何在?我们从美国进口的先进武器难道是打鸟用的?
宋庄公采纳主战派的意见,迎敌!
南宫长万接过帅印,任命猛获为先锋,带领300乘战车,向敌人杀去。
宋庄公也要去,要亲自为宋军加油助威。
那就去吧。
两军见面,摆开阵势。
鲁桓公和郑国的突站在队伍的前面,命人大喊,让你们国君出来说话!
宋庄公怕提起往事,说起郑国曾经有恩与他,下不来台,就谎称身体不舒服,不和你们见面了。宋国的士兵扯开嗓子把宋庄公的回话传到对面。
南宫长万借这机会,拍拍先锋官猛获,道:你看对面,两个云罗伞盖之下,必定是鲁国和郑国的国君。小子,立功的机会到了。祝你成功!
猛获正想请战,急着要一展身手,听到元帅的指示,立即出动。他站在战车上,手持冲锋枪,错了,是一杆长矛,呼啸杀出。后面跟着突击队。
鲁郑两位国君一看有一员猛将奔自己而来,连忙后撤。一左一右也有两员大将奋勇向前:一个是鲁桓公的儿子溺,一个是郑国的原繁。原繁的马快,比公子溺先一步和猛获交手。原繁用的是斧子,不是李逵的板斧,是长斧。两个人挺讲究,互相报了名号,打了几句嘴仗,然后杀在一起。
公子溺杀到!猛获力战二将,毫无惧色。将军在交战,双方的士兵也在厮杀。猛获打两个人行,可是郑国和鲁国的将军还在增援。等到猛获和五个将军杀在一起的时候,败相就出来了。鲁将梁子射了一箭,射中猛获的右胳膊。猛获不是左撇子,他用惯了右手,右手负伤,长矛就脱手了。没有武器没有反抗能力的猛获,被生擒活捉。
猛获的突击队损失惨重,要么死要么当了俘虏。跑回去的只有五十几人。可知道,突击队的编制是一千人呦,几乎是全军覆没。
南宫长万要增援已经来不及了。猛获太轻敌,他应该在两军中间挑战,可是他冲过了头,跑到对方眼皮底下去了,那不是送死是干啥?
南宫长万顿足捶胸,很是懊恼。忽然心生一计,给他的儿子如此这般作了交代。战斗进入了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