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6日 09:01
来。
使者把纪国国君的信呈上。信上说齐国对纪国实行军事打击,狂轰滥炸,不管军事设施还是民用设施,都在轰炸范围内。纪国要亡国了。请求鲁国支援,把纪国救出水火。
鲁桓公看完信,使者道:我走了一段弯路,先去了鲁国,才知道国君您在这里。我这又玩了命地跑。路上耽搁的两天,对纪国就是两年呀。请国君马上决断,立即出兵吧。纪国等不及了。
鲁桓公道:纪国不知道我和宋国交战出了国都?
使者道:不知道,我们那里消息闭塞。唉,信息是多么地重要呀。
鲁桓公道:一个卫星都没租用?这也太不重视国防建设了。算了,说这些也没用。郑君呀,你也听明白了,我要先去解救纪国去了。宋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下的,暂时先缓一缓。宋国现在伤了元气,不会马上挑衅郑国的。情况紧急,我马上动身,再见。
突道:国君且慢。在郑国危难的时候,鲁国慷慨相助,如今您的盟友遇险,我岂能袖手旁观。我也去,祝您一臂之力。
鲁桓公大喜,心说这下子挺够意思。
鲁国郑国的军队紧急集合,向齐纪边境疾进。鲁国军队在前,郑国军队在后,携宋国战场胜利的威风,向齐国宣战。
宋庄公听见使者的汇报,傻了。齐国这是不顾他的死活呀,我还派兵,我连自己的警卫营都参加战斗了,哪还有多余的兵力。我要是自己能顾得了自己,我何苦找你去。宋庄公直叹气,直摇头。
这时有人报告:郑国和鲁国的部队撤了!
宋庄公一脸狐疑:撤了?什么意思?
答:不清楚。情报部门还没有准确的情报。
宋庄公怀疑是敌人玩的诱兵之计,要引蛇出洞。赶快把兵书找来,翻到“引蛇出洞与诱兵之计详解”这一章,对应着原则原理现象表征,断定鲁郑两国玩的就是这个把戏。下令:不准追击,不准妄动!
鲁国郑国两国军队走远了,不用望远镜都看不见了。这时情报局局长跑着来禀报:主公,鲁国郑国撤兵的原因知道了。
宋庄公道:是玩引蛇出洞小把戏吧。哈哈哈,我已经识破了。
局长道:主公,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已经出了我国边境,增援纪国去了。齐国打纪国,纪国求救鲁国,郑国跟着凑热闹去了。
宋庄公听罢,一拍大腿,骂道:妈的,不按常理出牌,不好玩。
华督一直在旁边坐着,没看准问题实质的时候,一语不吭,形势明朗后,他有建议了。
华督道:齐国答应打完纪国就帮我们对付郑国,鲁国郑国去帮助纪国,我们也该帮助齐国。
南宫长万急性子,好战分子,急不可耐地道:我去!
宋庄公给了南宫长万200乘的兵力,还是猛获当先锋,日夜兼程,上高速,走国道,没路的时候,爬山越岭,架桥过河,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齐纪战场。
齐僖公对纪国开战,是经过周密筹划的。方法还是通用的路子,多找几个帮手。齐僖公找来了两个国家帮助他。当然这两个国家不包括宋国。他知道宋国自身难保,指不上的。话是那么说给宋国听,诚心诚意等着宋国增援他,他还真没实诚到那份上!
齐僖公看中的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卫国,一个是燕国。
先说卫国得到齐僖公出兵的请求,不打哏,马上就下达了出兵的命令。只等时间一到,立即开拔。不凑巧,做出这个决定的卫宣公死了,卫宣公和齐僖公是亲家。齐僖公大女儿宣姜嫁给卫宣公的私生子。这段历史马上就会和读者朋友一起欣赏,等到战争结束,我们沏上茶,细说分明。现在军情紧急,先关注战事吧。
卫宣公死了,朔即位。史称惠公。
国君死了,按说能不惹事就不惹事,毕竟这是国丧,要静下心来祭奠亡人。可是新君朔考虑自己刚上台,政权还不稳,得罪齐国对自己不利,从长计议,还是接着出兵吧。刚死的爹下令200乘战车增援齐国,这个数字不增不减,照原计划执行。
另一个国家的参战是一个悲哀。这就是同样遭受齐国欺凌的燕国。齐僖公往常根本不拿眼皮夹燕国,这个时候叫燕国参战,就是叫它当炮灰。燕国屈服了,甚至还想通过这个机会巴结齐国,溜须齐国。答应得极其干脆!不久前燕国和纪国同是难兄难弟,常在一起喝闷酒,骂齐国。谁能想,大难临头各自飞。从长远来说,从战略高度来说,燕国和纪国应该抱起膀子,一致对齐。可是燕国国君为了眼前的安逸,竟然给穷困潦倒的哥们背后踹了一脚。燕国投靠齐国让纪国又伤心又恐惧,这才麻烦鲁国帮忙。纪国的考虑是如果燕国帮一把,就不麻烦别人,可是燕国倒戈,打乱了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