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8:04
。接到此信,又将无明火点起,即刻启程回宫,此是后话。
过得几日,成曦帝高调去丞相府迎回纳兰皇后,带了大量赏赐,并留下用了午膳。丞相府花枝招展,喜气洋洋,午后凤驾浩浩荡荡,从丞相府一直逶迤直至后宫。
皇后仍然母仪天下,执掌后宫。回宫后懿旨即下,为抚慰雅淑媛失子之痛,赐百金。面上纳兰敏仍旧风光无限,纳兰家依旧权倾朝野,其实局势已经暗暗起了变化。
那日红棉走后,成曦帝神思恍忽,又信步踏入潄玉宫,见只有沉香等婢出迎,才记起,谊妃已在不宫内。
见案上仍留有红棉遗下的宣纸,即命沉香打起香帘,磨了浓墨,就在案前信手挥洒。发现地下团着的一张宣纸,打开看时,是红棉扔下的《长相思》,泪痕犹在,伊人已去,感她用情之深,命端木公公好好装裱起来,他日拿给红棉。
心里暗道,“棉儿,并不是朕不知你的心意,只是你要朕如何去做,才能讨得你的欢心。难道真要朕效那唐明皇,有了杨玉环,再不瞧那惊鸿之姿的江彩萍?只是今夜,劳燕分飞,却没人效法高力士,替我们二人传话。”
夜来无事,知道傅嬷嬷是红棉的教养嬷嬷,就在潄玉宫遣了她来说话,问些红棉往日喜好之类。傅嬷嬷听得帝王对公主如此尽心,倾尽所有,将红棉喜恶讲与帝王。言到红棉名字由来,以及当日漪兰宫殿后数棵木棉树,潸然泪下。
木棉本是南国之树,不知是这苦寒之地能否适应,帝王沉吟良久,吩咐端木公公广置巧匠,移植来种,务必存活。又命在后殿池内撒五色锦锂,只盼与旧日漪兰宫景致相似,慰红棉几许思乡之意。
端木答应着去了。瞧着夜深,沉香依红棉旧日的习惯为帝王煮了清粥奉上,“娘娘说如今夜长了,睡得迟,要添些宵夜才好。”成曦帝接在手中,用汤匙轻轻转动,喝了一口,暖在心里。沉香只等帝王用毕,才收了碗碟,恭敬地退出,再不相扰。这份清冷,到与红棉有几分相似。
成曦帝无情无趣直坐至夜深,将磨下的浓墨挥撒殆尽,才悄然回宫,一个人歇下。
独处了两日,又不愿至别妃宫中,闲下来到去看望琅嬛几次,望着琅嬛的笑脸才有几分喜气。
只是心里已有了人,纵然面前放着如贵嫔美眷如花,也是无心消受。每次只陪琅嬛玩一会儿,仍旧自己回到鸣鸾殿去睡,只愿梦中早一刻见到红棉。
如贵嫔未曾想到,红棉去后会是这样的景致,到有些心灰意冷,那些争宠的心思都减淡了许多。
挂念着红棉信中所书,不知是否确凿。去探了雅淑媛几次,见她虽是千娇百媚,面色实是不好,想着恐不是空穴来风。心内又气又怒,只不好发作,唯有静静等待。
那日膳后,侍女呈上刚刚进贡的香瓜。记得红棉爱吃,打发人去送,想着红棉能够回来。那公公回话却说:“谊妃娘娘说,请陛下莫要牵挂,再等两日莲蕊酒酿成才得回宫。”
心里失落,又不能置大事于不顾只念着儿女私情,一颗心也是纠结莫明,翻来覆去闪过的就只有红棉那柔媚的笑容。
终于等得雅淑媛沉不出气,借梨修容的裙子做文章,翻出纳兰皇后的旧事。欧阳成曦想了又想,废去这两个女人不如暂且压下失子之痛,看众人如何自保。等到收回了兵权,夺回了户部,这才意兴扬扬。吩咐端木公公执卷轴先去行宫,自己随后就至。
心里欢喜之余,却也有深深的心酸。其实拿着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做文章,成曦帝心里并不好受。他正值盛年,膝下只有琅嬛一女,虽爱如珍宝,总是有憾。他不希望皇后和雅淑媛怀她的孩子,除了恶纳兰与恭家的女儿之外,更大的原因是不希望她们母凭子贵,更危及他欧阳家的江山。如今这个孩子的消失,让他如释重负,却也折腕叹息,替那小小的生命惋惜,不该来到帝王之家。
次日早朝,将国事处理明白,昭告群臣将于行宫小驻,此例每年暑期都有,众人并无异议。记起红棉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欲令人如此明显知道自己为她而去,于是传旨纳兰皇后坐镇中宫,由明妃及梨修容伴驾,于午后向行宫进发。
明妃与梨修容能伴在帝侧,自然满心欢喜,两人先去向皇后辞行,纳兰敏明知皇帝为着谊妃,心里恨得深切,然有那么大的把柄在皇帝手中,也不敢多说。面上还是贤淑端庄,一再叮嘱二人好好侍驾,谊妃初来,多多照应之类,命二人回去早早收拾行装,
直至午膳过后,一切处置停当,成曦帝写了两封信,嘱贴身内侍飞鸽传出,一行人才向行宫进发。因带了后宫妃嫔,随行人众,故此行走不快,成曦帝只好耐着性子,随车马缓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