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先进技术的奥秘,因而选派容闳前去西方各国购买“制器之器”以逐步形成自己的近代工业。然后又主持建立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官办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舰“恬吉”号,并采纳容闳建议,创办了不是培养“官才”,而是造就懂专业的科技人才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技工学校,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和自己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又相继制造出“威靖”、“操江”、“测海”等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兵舰。同时他又上奏要求开采煤铁各矿,试办招募轮船,用于加强整个国家新兴的工业基础,并提出建立外海、内海、里河三支水师的近代化海军,以“外而御侮,内而诘奸,三支水师,均不可少”。 可以说,正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他的“自强”的思想,从而成为引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开先河者。
曾国藩开展洋务运动,还有受他的幕僚的影响。我们知道,曾国藩的幕府人才济济,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举全国之精华,汇集于此。曾在曾幕中呆过的容闳说,曾国藩在安庆湘军大营时,“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正是那些具有西学背景的幕僚,对曾国藩的现代化意识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国藩开办洋务之先河,颇赖于幕宾的出谋划策。办安庆内军械所时,曾国藩“愤西人专揽制器之利,谋所以抵制之”,于是就和徐寿父子和华蘅芳对策。江南制造局成立后,徐寿向曾国藩建议,必须开展对化学、机械及造船理论的研究,“以探索根抵,不受西人居奇”。曾国藩对此十分欣赏,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遂设立了翻译局,嗣后又设“格致书院”,以谋西学研究。
曾国藩多次与容闳谈,探讨中国自强之道。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建造各种机器厂、派遣留学生、设立兵工学校、开采矿产、禁止教会干涉词讼等建议,曾国藩对此亦选择采纳,派容闳出国购买机器,并奏派了一批幼童出洋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