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三章 独立需自强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60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第三章 独立需自强

  

  在湘军与太平军的早期作战中,特别是湘潭、岳阳之战,曾国藩就看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湘潭之战前夕,湘军在靖港之战中大败,曾国藩羞愤之余,欲投水自杀。幸而湘潭之战获胜,才使其逃脱失败的命运。而湘潭之战的胜利,用曾国藩的话来说,是“实赖洋炮之力”,反观太平军,则是失去了对洋枪洋炮的利用。在此后的岳州之战中,曾国藩再次体会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因此他产生了购买乃至制造洋枪洋炮的想法:“有洋炮继续接济,乃能收越战越精之效”。于是乃有购买洋枪洋炮之举。曾国藩建议清政府向英国购买船炮,建立海军,并雇用少量外国人教练枪炮和驾驶轮船。

  在清政府向英国购买船炮的过程中,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受托承办此事,李泰国违背清政府的旨意,擅自与英国海军上校阿斯本签订合同,规定由阿斯本担任舰队的总司令,阿斯本只执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不执行“经由其他途径传达之任何谕旨”。此事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曾国藩、李鸿章也坚决反对阿斯本把持中国舰队的阴谋。

  曾国藩由此进一步体会到“自强”的必要和迫切,感到“不得不另求造船之方”,因而主张自己制造。他说,购买洋枪洋炮,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如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因此,他率先创办了安庆内军机械所,召集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精于西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汇集于安庆的这个兵工厂内,制造火绳滑膛枪、子弹、火药、炸炮等武器弹药,还效仿西方技术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并以“黄鹄”为命名的木壳轮船,从而使安庆内军械所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军工企业,而且又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技术研究所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自此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洋务改革、即也可称为中国工业革命的第一步。曾国藩并不满足于仿造外船外器,而希望探求西方

先进技术的奥秘,因而选派容闳前去西方各国购买“制器之器”以逐步形成自己的近代工业。然后又主持建立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官办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艘大型兵舰“恬吉”号,并采纳容闳建议,创办了不是培养“官才”,而是造就懂专业的科技人才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技工学校,依靠从国外引进的和自己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又相继制造出“威靖”、“操江”、“测海”等处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兵舰。同时他又上奏要求开采煤铁各矿,试办招募轮船,用于加强整个国家新兴的工业基础,并提出建立外海、内海、里河三支水师的近代化海军,以“外而御侮,内而诘奸,三支水师,均不可少”。 可以说,正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他的“自强”的思想,从而成为引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开先河者。

  曾国藩开展洋务运动,还有受他的幕僚的影响。我们知道,曾国藩的幕府人才济济,凡法律、算学、天文、机器等等专门家,无不毕集,几于举全国之精华,汇集于此。曾在曾幕中呆过的容闳说,曾国藩在安庆湘军大营时,“当时各处军官,聚于曾文正之大营中者,不下二百人,大半皆怀其目的而来”。正是那些具有西学背景的幕僚,对曾国藩的现代化意识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曾国藩开办洋务之先河,颇赖于幕宾的出谋划策。办安庆内军械所时,曾国藩“愤西人专揽制器之利,谋所以抵制之”,于是就和徐寿父子和华蘅芳对策。江南制造局成立后,徐寿向曾国藩建议,必须开展对化学、机械及造船理论的研究,“以探索根抵,不受西人居奇”。曾国藩对此十分欣赏,认为“此举较办制造局尤要”,遂设立了翻译局,嗣后又设“格致书院”,以谋西学研究。

  曾国藩多次与容闳谈,探讨中国自强之道。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了建造各种机器厂、派遣留学生、设立兵工学校、开采矿产、禁止教会干涉词讼等建议,曾国藩对此亦选择采纳,派容闳出国购买机器,并奏派了一批幼童出洋留学。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