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十五卷 守己无求,尽性知命——“忠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66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第十五卷 守己无求,尽性知命——“忠疑”法

  

  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

  以不已自循,栗栗惟惧,

  斯终身无不顺焉。

  《挺经》原典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故冶长无愧于其师,孟博不惭于其母,彼诚有以自伸于内耳。足下朴诚淳信,守己无求,无亡之灾,翩其相戾,顾衾对影,何悔何嫌。正宜益懋醇修,未可因是而增疑虑,稍渝素衷也。国藩滥竽此间,卒亦非善。肮脏之习,本不达于时趋,而逡循之修,亦难跻于先进。独是蜎守介介,期不深负知己之望,所知惟此之兢兢耳。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桮棬,不知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栗栗惟惧,斯终身无不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命之功也夫!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原典精译

  君子的立身之道,在于其处世之态度。如果能反省自心,而无所愧疚,则可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所以公冶长能够无愧于自己的师傅,孟博也能无愧于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他们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您朴实守信,没有什么过分的欲望。但是想不到还是有无妄之灾降到您身上

。您正因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绝不可以因此而有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有什么怀疑顾虑,违背自己的初衷。国藩我在此滥竽充数,也并非完善之人。虽然不认同现在的一些肮脏之习俗,但是自身的修养也很难跻身贤德之中。之所以还坚持着一些自己的正值之气,也是为了不辜负知己的期望而已。

  坚持矫揉之说的人,就好比以杞柳为桮棬。因为不懂性命,必然会伤害仁义之理,这就是理以以逆施而不顺。空谈而无主见之人,好比是漂泊于江湖的浮萍,空谈性命,而不切合现实,是理以豕恍不顺。只有不隐藏自己的私意,不放纵自己的私欲,才可以使理顺。要专心一意,时刻警惕其他想法,这样才能终身符合理之道。这也就是圣人性命之说的最终含义,也是中人复性命之功夫。坚守专一的原则,警戒自己忠贞不二,并遵循前进不息的规律,兢兢业业干事,惟恐有什么失误之处,这样做,终身才会没不顺利的事。这是圣贤之人应用尽性来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人恢复天性立身处世的有效法则。

  阅读王夫之所注张载《正蒙》一书,对于“尽性知命”的含义(宗旨),有所体会。尽力做好可以了解(掌握、知道)的一切,对自己来说,是性;顺从所有不可知的,对天来说,是命。《易?系辞》中“尺蠖之屈”八句话,说的是尽性,后面的四句话,则说的是要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苦的有好收成,懒惰的欠收,这就是性。在大旱之年种庄稼,怎么勤苦终归庄稼焦枯绝收,这就是命。热爱别人,教化别人,礼遇别人,这就是性;热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别人,别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别人,别人却不回应搭理,这就是命。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非常难了。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种情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好像没有用力,这其中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智慧解析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