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您正因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绝不可以因此而有对自己以前的做法有什么怀疑顾虑,违背自己的初衷。国藩我在此滥竽充数,也并非完善之人。虽然不认同现在的一些肮脏之习俗,但是自身的修养也很难跻身贤德之中。之所以还坚持着一些自己的正值之气,也是为了不辜负知己的期望而已。
坚持矫揉之说的人,就好比以杞柳为桮棬。因为不懂性命,必然会伤害仁义之理,这就是理以以逆施而不顺。空谈而无主见之人,好比是漂泊于江湖的浮萍,空谈性命,而不切合现实,是理以豕恍不顺。只有不隐藏自己的私意,不放纵自己的私欲,才可以使理顺。要专心一意,时刻警惕其他想法,这样才能终身符合理之道。这也就是圣人性命之说的最终含义,也是中人复性命之功夫。坚守专一的原则,警戒自己忠贞不二,并遵循前进不息的规律,兢兢业业干事,惟恐有什么失误之处,这样做,终身才会没不顺利的事。这是圣贤之人应用尽性来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人恢复天性立身处世的有效法则。
阅读王夫之所注张载《正蒙》一书,对于“尽性知命”的含义(宗旨),有所体会。尽力做好可以了解(掌握、知道)的一切,对自己来说,是性;顺从所有不可知的,对天来说,是命。《易?系辞》中“尺蠖之屈”八句话,说的是尽性,后面的四句话,则说的是要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苦的有好收成,懒惰的欠收,这就是性。在大旱之年种庄稼,怎么勤苦终归庄稼焦枯绝收,这就是命。热爱别人,教化别人,礼遇别人,这就是性;热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别人,别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别人,别人却不回应搭理,这就是命。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非常难了。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种情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好像没有用力,这其中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智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