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二章 天津教案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22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第二章 天津教案

  

  清朝咸同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广建教堂,传播教义,教堂的所立之处,滋事不断。正如唐浩明文中所言:“凡教中犯案,教士不问是非,曲庇教民,领事不问曲直,一概庇护教士。遇民教争斗,平民疽屈,教民恒胜,教民势焰愈横,平民愤郁愈甚,郁极必发,则聚众而思一呈。”法国在天津海河北岸的狮子林桥边建立望海楼教堂。这年夏天,因当地百姓传说天主教堂的育婴室迷拐小孩、挖眼剖心,部分乡民组织起来告发教堂。在天津知府张光藻带人初查而无法落实时,围观百姓同教堂因口角发生冲突,但行为仅限于“丢石头、丢垃圾”。

  喧闹惊动了离教堂不远的法国领事馆,暴怒的领事丰大业“像一头受伤的野兽”,迅速带人闯入三口通商街和天津府衙门,要求地方大员崇厚、张光藻调兵镇压。遭到拒绝后,丰大业又对其在狮子林浮桥上遇到的静海知县刘杰进行傲慢训斥,刘杰与之辩论时,丰大业开枪向刘杰射击,射死挡在前面的刘杰家人刘七。丰大业的开枪杀人行为犹如“一颗开花炮弹”激起了天津民变。愤怒的数百围观百姓打死了丰大业及其随从,又冲入法国教堂,扯碎法国国旗,打死多名传教士,最后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从而酿成了清朝震惊天下的天津教案。教案发生后,法国调兵集结于天津、烟台,扬言“将天津化为焦土”,慈禧急速派老成持重的朝廷重臣曾国藩去天津处理教案。此后一个月时间内,法国代表同直隶总督曾国藩进行了反复交涉。双方对惩办原凶和修复教堂没有异议,要害的争端在于法方要求“天

津地方官员抵命”和预先限定捕杀乡民的最低人数,而曾国藩认为拿官员抵命不可接受,因为“有损朝廷尊严,也于国法不合”。但在法方的强硬外交和清廷害怕引发战争而下令曾氏作出让步的情况下,曾国藩违心地答应了法方的要求,虽然后来在落实这些要求时曾氏作了部分变通,但曾国藩却从此案办结之日起就因被国人责骂而名毁津门

  曾氏到津后,并未高居督抚位上,在天津各界士民要求见他时,他耐心地听取了天津百姓和地方官的意见。他一方面为百姓的行动寻找正义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地方官面临压力时,他好言宽抚他们,更是拒不同意法国代表提出的“严惩地方官员、杀官抵命”的要求,在天津地方官因此案被革职后,他还动员僚属私人出资,安抚官员家小。他亲自为这些“罪官”送行,并沉痛地表示:“三位进京受审,老夫心里深感疚意”,“让你们遭此不应有的委曲,这些日子,老夫惭愧清议,负疚神明,后悔万分。”曾氏在接见天津士民时,曾当众大声宣布:“鄙人一定遵循国法,秉公办理。”在法国代表要求诛杀天津道台、知府、县令时,他坚持认为:“命官犯法,自有朝廷处置”,他表示应“交部议处”,否则,“大损朝廷尊严、更于国法不合”。在慈禧要他“多杀几个凶手”时,他认为应以查案结果为依据而不能事先预定杀人多少。法国公使上门交涉时粗暴地宣称:“敞国上下震怒万分”,如不能答应提出的条件,则“恐生兵端”。曾国藩针锋相对地指出,丰大业“向我朝廷命官开枪,打死县令家人,更是事态激变的导火线”。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