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18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0
于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做样。临难有不可屈扰之节,临财有不可点染之嫌,此威信也。曾国藩的“信”并非要人们顺从侵略,而是切忌“装模做样”,要反观自身的弱点,完善自己,达到自立自强,这样才有“信”可言。
“争”是手段。曾国藩崇尚“自强”“自立”,他在对外交涉时有抗拒力争的一面,李鸿章称其在一些“虚仪”的争执上有让步,而在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上则不含糊。他说:“其争彼我之虚仪者许之,其夺吾民之生计者勿许。”这就是说,原来力争保全的中华帝国的虚假威仪可以放弃,但对于国计民生的事项,则不得讨价还价。这是他处理对外关系的底线。
“和”是目的。曾国藩的“和戎”和“制夷”思想是并存的,现在的“和戎”是为了将来的“制夷”。他感叹地说:“承示驭夷之法,以羁縻为上。诚为至理名言。自宋以来,君子好诋和局,而轻言战争,至今清议未改此态。”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他指出:“洋人方敦和好,暂可羁縻,若思深虑远,当使兵力财力均能取胜于彼,庶几可刚可柔。”这是颇有见地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的“驭夷”思想开始成熟,他认为与洋人交际,“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对洋人要以诚相待,谨守条约,条约既订,无奈之际,只能设法不让危害继续扩大,应当维持现状,争取自立自强。”曾国藩说:“凡附强不附弱,人与万物之情一也,中国与外夷之情一也。以自立为本,以推诚为用,当可渐为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