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重生 > 唯有清情默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推举

书名:唯有清情默 作者:纸人 本章字数:3876

更新时间:2011年07月22日 21:04


皇长子欲谋害皇太子一案尘埃落定,康熙病了,但他爱子心切,病重之时,仍旧挂念胤礽,不仅找来了道士为胤礽做法,更时常召见胤礽。胤礽对康熙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前段时间还抑郁的康熙每次见完胤礽之后都觉得神清气爽,都会变得神采奕奕。胤礽变回了彬彬有礼的君子。

十一月初,康熙病愈,召满汉文武大臣齐集畅春园,令从诸皇子(皇长子、皇十三子除外)中举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

胤禩因为掌管内务府的缘故,在朝中声望颇高,八贝勒府再次成为众人探访的目标。

“八哥!”人未到,声先至,这是胤禟和胤俄的一贯作风。

胤禩已经知道两人此行的目的,仍旧打趣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喜事发生了?”

“八哥你还真说对了。”胤禟眉飞色舞地回答。

“你又要娶哪个如花美眷了?”

胤禟摸摸后脑勺,面露尴尬之色。

“哈哈哈哈,八哥,你别取笑九哥了。我们可是为你道喜来的。”

胤禩莫名其妙地看着两人:“哦?我有喜事?我怎么不知道?”

胤禟摇晃着手中的扇子:“如今皇阿玛命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还说,‘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放眼诸皇子里,谁的声望能比得上八哥?这不是明摆着把皇位送给八哥吗?八哥,这难道不是喜事吗?”

胤禩半眯着眼:“老十,你们两事先通过气儿了?”

胤俄与胤禟对望一眼:“八哥,你也知道,九哥是素来没有宏图大志的,我呢,也是素来没有雄心壮志的。我们只是想,如果八哥有什么想法的话,我们定会全力支持。”

胤禩的右手转着左手拇指上的扳指,沉默不语,他怎会不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他也记得洛嫣跟他说过的话“此次推举的人决不能是你,皇阿玛心中想立的人选是二哥。没有哪个皇上会喜欢自己的儿子跟自己抢臣子。皇阿玛不只是一个父亲,更是一个君王”。

胤禟急了:“八哥,我们只要你一句话,争还是不争?若争,兄弟们陪你到底,即使输了,我们也无怨无悔。若不争,兄弟们还是跟着你,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也未尝不可。”

胤禩的心里淌过一阵暖流,他闭了闭眼睛,看看胤禟,又看看胤俄,只见两人神色凝重冲他点点头。

胤禩缓缓地说道:“这皇位是必然要争的,只是你们可曾想过,皇阿玛在此期间,对二哥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只怕时机未到啊。”

胤俄也急了:“八哥,君无戏言啊。”

“我知你们是为我好,但此番推选要慎重,我不想满盘皆输,到头来让十几年的努力皆付之东流。天心难测,海水难量。若是惹得皇阿玛起了猜忌之心,我等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胤禟瞪着胤俄,示意他说话。

胤俄见胤禩已拿定主意,只得说道:“八哥说的在理啊,那就听八哥的吧。你我刚刚不是都说了么,不管发生什么,都站在八哥这边。”

胤禟见胤俄放弃劝说了,有些气急败坏:“好好好,就选那个废太子,我看除了我们还有几个人选他!”

胤禩明眸一亮:“你倒是提醒我了。”

胤禟、胤俄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意思?”

胤禩微微一笑:还需提醒那些不登门上访却已被拉拢的人啊。

马齐来了,安亲王的儿子也来了,朝中的许多文武重臣们都来了。

“我无心争夺储位,诸位还是不要在胤禩身上费心思了,更不要忤逆皇阿玛的意思。”胤禩此话说得亦真亦假,真教人难辨,不过意思却再明显不过。

傍晚时分,洛嫣携弘旺去安王府用膳。安王府的后花园修建得极好,大多都是名贵树木且一眼就能看出是花了心思去布置的,亭台楼阁间,都隐隐地透着点苏州园林的风范。纳喇氏见到弘旺欢喜得不得了,带着弘旺上街玩耍,马尔浑、经希、蕴端、吴尔占与洛嫣几个在后花园里说话。日落西山,落霞满天,轻风拂晓,正是说话的好时机。

五人沿着石子路走了一截,马尔浑道:“嫣儿,此番前来,不只是为了让我们见旺儿吧。”

洛嫣低垂着眼,琢磨着该如何开口。

经希道:“非常时期,非常话题,我们非常地想听胤禩的意思。”

洛嫣看着几位舅舅们,欲语还休,她还不清楚舅舅们到底是如何看待推选太子一事的。

蕴端看出了洛嫣的顾虑,率先表明立场:“嫣儿,我们一直认为,胤禩是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理应睥睨一切。”

“天上的雄鹰不是只有一只,更何况,胤禩现在也不是皇阿玛最喜欢的那只。”

吴尔占听出了洛嫣的弦外之音:“九五之尊,多少人争得头破血流,若当了皇上,就可君临天下受万人敬仰,亦可操纵千万人生死于鼓掌之间。胤禩当真不稀罕?”

洛嫣跪在四人面前:“舅舅

,这太子人选,二哥,三哥,四哥都可以,但是你们绝对不能写胤禩啊,这不仅是救胤禩,也是在救你们自己啊。嫣儿求求你们了。”

四人连忙扶起洛嫣

“我们听说,胤禩对所有宾客已经表明无心于皇位了。这真是胤禩的意思?”马尔浑顿了顿,又道:“想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

洛嫣不再隐瞒:“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是时势所迫,恰好被推到了那个位置。可是皇阿玛却不是昏庸无能之君,若是你们一味地推波助澜只会适得其反啊。”

四人知道洛嫣说得在理,不再言语。

十一月十五日,朝会,群臣聚集,奏报政务,最后便说到立储之事。

康熙很久没有如此焦虑过了,自己一直在暗示臣下让他们选胤礽,可是到头来,竟然只有寥寥数人照做:胤禛、胤禩、胤禟、胤俄以及王掞。

“胤禛,你推选的是胤礽?”

胤禛立时成了朝堂上的焦点。

胤禛面色不变不惊,略微垂首:“是。”

“理由。”

“二哥虽然有过,但毕竟当了三十余年的储君,若论治国之道,唯二哥是佼佼者。二哥经此一事,想必也已悔过。”

康熙嘴角一勾:“胤禩。”

“儿臣在。”

“推选废太子的只有五人,你是其中一个。为何?”

此言一出,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在胤禩身上,他们很想知道自己一心拥立的八贝勒为何要推举废太子这般大逆不道之人,胤礽可是因为造反而被废的啊。

“二哥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前段时间加意调治,如今也已痊愈。再者二哥得皇阿玛亲自教诲三十余年,实乃储位最佳人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哥虽有过,但儿臣以为,二哥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胤禩不疾不徐地回答,声音响彻偌大的乾清宫。

“胤禟,你也是这么想的?”

“是。”胤禟虽然相信胤禩的政治手段,但是心里仍不由得在滴汗,毕竟他们是在揣摩圣心,若是没有揣摩到,只怕这辈子也永无翻身之日,如同胤褆。

“胤俄呢?”

“儿臣所想与四哥、八哥无异。”

“你们不是与胤禩交好吗?为何不选他?”

胤禟道:“儿臣断不能因为私情而毁了江山社稷。”

胤俄道:“儿臣与八哥是私交,而举荐太子却是国之大事,儿臣不能因公废私。”

胤禩此刻真想为两位弟弟喝彩一番。

“你们可知道哪位皇子的拥护者最多?”康熙扫了一眼众臣,目光停在了胤祉身上,“是三贝勒!”

原来那日胤禩说了自己无心皇位后,拥护他的人便分为了两派,一派是倒戈于其他皇子,比如胤祉、比如胤禛;一派是仍旧站在他那边,不过推举了其他人,显然他们不能推举胤禛,因为胤禛与胤禩素不合,想来想去便推举了相较于其他皇子有能耐的胤祉。如此一来,胤祉倒成了墙头鸟。

胤祉诚惶诚恐地跪下,心里蓦地有一种很强的压迫感,虽然康熙说“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自己怎会莫名其妙地多出这么多拥护者?

康熙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嘲讽一笑:“胤祉啊,若不是此番推举,朕倒是真的不知道你的羽翼已经如此丰满了啊。”

胤祉抬头看着康熙,脸色不掩惧惊之色,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能说什么。

康熙冷笑一声:“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三阿哥未曾更事,尔等其再思之。”

很明显,康熙出尔反尔了。众人豁然开朗:难怪胤禩不想被推举。

康熙拿起桌上的已经写好的圣旨,扔给李德全:“念。”

李公公忙用双手接住,上前一步,尖声尖气地念道:“前执胤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所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胤礽断不抱复仇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这是一份平反昭雪文书,意向已极明白,将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众人心道:四阿哥果然不简单啊,八阿哥果然不是池中之物啊,九阿哥和十阿哥果然跟对人了啊。

“传胤礽。”康熙语气冰冷。

趁着太监去传人的功夫,康熙又道:“胤礽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胤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

众臣不语。

不多久,胤礽便到了,即便他一身素衣,骨子里却透露出一种贵气。

“参见皇阿玛。”胤礽的声音清飘飘的,听着却让人觉得舒服。

这才是康熙喜欢的胤礽,不卑不亢;这才是康熙心中的太子,恭顺有加。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