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5月17日 23:36
省城赶回来已是三天之后。在这三天以及后来办理奶奶丧事的期间董晓荷都住在堂叔的家里,她很听话,每天大人们里里外外忙碌的时候,她都安静地陪着堂叔家两个淘气的双胞胎堂妹,教她们写作业,陪她们在河滩上摆石头。等到忙完奶奶的事回到县城的家里,董安平夫妇这才发现女儿的不对劲——董晓荷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他们马上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这才知道,在那夜的大火中,滚滚的浓烟损伤了她的声带。由于没有及时就医造成了她暂时性的失声。以当时的技术,经过治疗后,她虽然可以恢复说话,但音质肯定将受到影响。至于董安平夫妇关心的今后还能不能唱歌的问题,医生也表示很难说。后来他们又带她去了市里最大的医院做了更全面的检查,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再后来,董晓荷终于又可以重新开口说话了,但她的音质嘶哑颤动。医生诊断后的结论是:董晓荷的声带已经非常脆弱了,必须受到加倍的保护才行。也就是说今后的董晓荷不要说是唱歌了,就连说话也要比一般人吃力一些。
从此以后,董晓荷变得更安静了。她不再是班上,乃至学校里的金嗓子,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不会让父母和老师操心的乖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她的成绩一直灰不溜秋的,不好也不坏,中考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成了县里公办高中六个重点班的学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她最好的朋友曹可仪也和她一样考到了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一中6班。
曹可仪相貌出众,个性开朗,家境优良,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她从小习舞,全身上下渗透着一种叫气质的东西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为焦点。而董晓荷是个安静到能自动隐身的人,按理说,她们之间是不怎么会有交集的。但上天的安排总是让人猜不透,就在董晓荷声带受损的前夕,一次艺术节的合作,把两个女孩子联系在一起,虽然后来由于董晓荷无法再唱歌而终止了合作,但她们的友谊就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节节高升。
曹可仪父母都在海外经商,一年中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身边只有受父母之托负责照顾和培养她的叔叔和婶婶。叔叔和婶婶没有孩子,他们把曹可仪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了她最好的照顾,可是他们总是试图控制她的一切,让她走他们和她父母为她设计好的路,至于从小学舞,也不过是为了培养她淑女的气质和内涵。可是她却是由衷地热爱着舞蹈,热爱着舞蹈时心灵飞舞的自由。
有很多事曹可仪都喜欢对董晓荷讲。董晓荷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她会很有耐心地听她说。很多时候两个女孩子的相处模式就是曹可仪说着一些她叔叔婶婶乃至父母不可能听到她说的话,而董晓荷就在一边静静听她讲。不过她总是会适时的插上一些像“然后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那该怎么办啊?”之类的话。让曹可仪把想说的话一次性连着说完。等她把想讲的话都讲完了,董晓荷就来个简明扼要的总结,然后曹可仪就叹息自己讲了这么久的话原来内容是这么的简洁啊。
而曹可仪也是最懂董晓荷的人。虽然董晓荷不再唱歌,但她知道那些从小就植入生命的东西是很难被抽离的。董晓荷从四岁起就练琴,比起唱歌来说,她更喜欢安静地弹琴。可是自从声带事件后,她就很少再弹琴了,因为每次她在家弹琴时,父母的眼中就充满了内疚和不安。他们总觉得那次意外是因他们不在她身边造成的,是他们的大意断送了女儿的大好前程。所以董晓荷就只好告诉他们自己其实一点都不喜欢音乐,她喜欢数学,喜欢一个人在解出一道数学难题后的成就感,虽然她的数学成绩总是不够好。然后董安平夫妇就会互相责备,都怪以前太注重女儿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了,居然让她连最喜欢的数学都没学好。互相责备后的结果是马上送董晓荷去青少年培训中心上数学补习班。所以初中时的董晓荷就上了三年的周末数学补习班,也正因为这样,最终让她凭借数学的一点优势考上了一中的重点班。
初中时曹可仪和董晓荷不是一个学校的,她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她就和董晓荷一起去上周末的数学补习班,虽然她的数学成绩已经很好了。每次她都会带上她那个音质超棒的随身听,里面装着董晓荷喜欢的曲子,有时时间还早,她就要拉董晓荷去她家“指导”她练琴。董晓荷当然知道曹可仪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她从来不去点破,朋友之间不就应该是这样吗?有些事讲得太清楚反而容易尴尬。董晓荷常常想,如果老天注定要拿她的声音来换取一个好朋友,那么她是愿意的。美人鱼不也是用她的声音换来美丽的双脚走到心爱的王子身边吗?她自动忽略这个童话的结局,因为现实永远不会是童话。而她比美人鱼要幸运得多,她至少还有声音,她可以把她的爱明确地告诉她将来的王子。虽然她的声音“一鸣惊人”,但她相信只要他听得懂,爱的声音都是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