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9
斗珍珠.此后,武则天又偷偷派人前去慰劳他.不久,李义府被破格升为中书侍郎.前朝大臣中,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和御史中丞袁公瑜私下里都纷纷向武则天表示了自己的心意.
这天退朝后,高宗让长孙无忌、李世■、于志宁和褚遂良进入内殿议事.
褚遂良对其他三人说:"皇上这次召见,多半是为了立后的事.现在,皇上已经拿定了主意,如果抗命的话,肯定是死路一条.太尉是国舅,司空大人是开国功臣,二位不便出面.否则,会让陛下背上斩杀亲人和功臣的骂名.我是平民老百姓出身,能做到今天的这个官职,是先帝的恩典.又蒙先帝信任,辅佐新帝.如果不能直言进谏,我死后,会无颜面对先帝!"
李世■说自己病了,没去见高宗.高宗看到无忌等人进了内殿,便说:"皇后一直没有孩子,而武昭仪已经为朕生下了子嗣.朕想让武昭仪做皇后,诸位爱卿觉得怎么样?"
褚遂良答:"皇后是先帝亲自为陛下挑选的名门闺秀.先帝病重时,曾拉着您的手对臣说,‘如今,朕就把儿子儿媳托付给你了.’陛下当时也在场,您是亲耳听过的.臣从没听说皇后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为什么要废除她呢!臣不敢违背先帝的遗愿!臣不赞同陛下的想法!"高宗听他这么说,虽然不高兴,但只能作罢.
第二天,高宗再次提出此事.褚遂良说:"如果陛下坚持要改立皇后,为什么非要武昭仪不可呢?您可以从世家望族中挑选合适的人啊!众所周知,武昭仪是曾经侍奉先帝的才人.陛下打算如何遮掩天下人的耳目呢?后世人们对此,又会如何评价您呢?请陛下三思!今天,臣这样违抗陛下的意思,实在是罪该万死."说着,解开头巾,把手中的朝笏放在台阶上,向高宗叩头,磕得满脸都是鲜血.
褚遂良对高宗说:"现在,臣把朝笏还给陛下,请陛下允许我告老还乡."高宗怒不可遏,令人把他带到殿外.
武昭仪坐在隔帘后,听了褚遂良的这番话,大声道:"这样的老东西应该立刻处死!" 长孙无忌劝慰高宗说:"陛下息怒,褚遂良毕竟是先帝托孤的重臣,即便有过错,陛下也应该宽恕他."于志宁至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后来,韩瑗找机会给高宗上奏疏,流着眼泪劝阻此事,高宗没有理睬.第二天,韩瑗悲伤不已,接着劝谏,高宗让人把他扶出大殿.韩瑗第三次就此事上奏疏,劝谏说:"在民间,普通的夫妇也是经过选择后才结婚的.更何况是一国之主的天子呢?皇后是所有妇女的典范.皇后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国家.所以上古就出现了丑陋的嫫母辅佐黄帝,绝色的妲己覆灭殷商这样事情.《诗经》里说:‘繁盛的宗周,就毁灭在褒姒手里.’臣每次读到这样的史事,都会发出感叹.臣从未想过,在如今这样的盛世,竟也出现了类似的事.陛下如果不依照法度做事,那么后世人会怎样看待您呢!请陛下考虑一下,不要做让后人耻笑的事!假如臣的一番话对国家有益,那臣就是死无全尸,也心甘情愿!当年,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结果国破家亡.如果陛下一意孤行,臣担心百姓对陛下失望,国家灭亡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来济也上书,劝谏说:"君王册立皇后,要符合天地礼法.应该从名门之后中,挑选品德贤淑,性情温柔女子.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达到人们的期望,符合神灵的旨意.所以,周文王特地造船迎接太姒,才得到《关雎》的教化,恩泽百姓.汉成帝放纵色欲,让婢女做了皇后,结果断子绝孙,国家灭亡.周代因太姒而昌盛,汉成帝因婢女而招来祸患.万望陛下明鉴!"高宗对于这些引经据典的劝谏,置之不理,完全不采纳.
过了几天,李世■入宫觐见高宗.高宗问他:"朕有把武昭仪立为皇后的想法.但是,褚遂良坚持说不可以.他又是先帝留给朕的顾命大臣.他反对这件事,那这件事是不是就该这么算了?"
李世■说:"册立皇后本是陛下的家事,陛下为什么非要征求外人的意见呢!"高宗听了,恍然大悟,坚定了废后的决心.
许敬宗在朝廷官员之间宣称:"田间的庄稼汉多打了十斛粮食,还盘算着换老婆呢!更何况是天子呢!大家何必多事,妄加非议呢?"武昭仪悄悄让人把这番话,转告给高宗听.
十月,高宗颁布诏书,废黜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十一月,武则天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大唐的皇后宝座,站在了李唐王朝权力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