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资治通鉴菁华

第57章 笑到最后的李治

书名:资治通鉴菁华 作者:司马光 本章字数:271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9


第57章 笑到最后的李治

  

  太宗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的四月初一,纥干承基向太宗告发太子李承乾打算谋反.

  太宗接到密告后,立刻下令,让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协同大理寺、中书省、门下省审查此事.太子谋反的事实非常清楚明白.太宗问大臣们:"以众位爱卿的意思,朕该如何处置太子?"无人敢应答.这时,通事舍人来济说:"陛下,太子论罪当斩.您留太子一条性命,也就算不失为慈父了."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五天后,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民,终生幽禁在右领军府.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罪名证实,全部被斩首示众.左庶子张玄素、右庶子赵弘智、令狐德等人,因未能及时督导、劝谏太子,被免去官职,贬为平民.本应连坐的一千人等,被全部赦免.

  本来,太宗打算留下汉王李元昌的性命.但是,很多大臣坚持认为不可.于是,太宗只得下令,安抚厚待他的家人,让他在家中自尽.詹事于志宁尽职尽责,曾数次规劝太子.太宗对他特别嘉奖.纥干承基因告发有功,被封为平棘县公,任命为川府折冲都尉.

  侯君集被收监后,贺兰楚石带着他的罪证,到太宗面前详述侯君集参与谋反的事.太宗把侯君集叫道自己的面前,对他说:"你跟随朕多年,朕不想让刑部的那些人去羞辱你.朕打算亲自审问."刚开始,侯君集抵死不承认参与太子谋反.太宗便让贺兰楚石和他对质,还拿出了太子和他之间往来的书信.侯君集看到这些证据,哑口无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太宗和大臣们商量说:"侯君集是开国功臣,曾经对大唐有功.朕想饶他一命,你们觉得怎么样?"大臣们都不同意.太宗流着泪对侯君集说:"朕就此与你永别了!"侯君集向太宗磕头,表示愿意伏法.太宗随后下令,将他带到集市上,斩首示众.

  行刑前,侯君集对监斩的将军说:"请将军转告陛下,罪臣一时糊涂,办了错事,才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想当年,罪臣也曾跟随陛下,攻取过吐谷浑、高昌二国.恳请陛下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给罪臣留一个儿子,维系香火!"最后,太宗饶恕了侯君集的妻子和孩子,把他们流放到了岭南.在侯君集被没收的家产中,还有两个从小只喝人奶的美女.

  很早以前,太宗曾让侯君集跟随李靖学习兵法.有一天,侯君集向太宗上奏:"陛下,李靖有谋逆之心."太宗问他有什么根据,侯君集说:"李靖教我兵法时,有所保留,只肯教我一些浅显的东西.所以,臣认为他有反叛之心."随后,太宗就此事询问李靖.李靖辩解道:"陛下,这正是侯君集想谋反的证据啊!现在,中原已定,朝廷最大的威胁是周边的蛮夷.臣所教授的兵法,足以应对此事.现在,侯君集坚持让臣倾尽所有教授他,这难道不是存有反叛心思的证明吗?

  江夏王李道宗也曾婉言提醒过太宗:"陛下,侯君集此人心高气傲,但才疏学浅,又自以为功劳很高.对于自己的职位低于房玄龄和李靖,他一直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吏部尚书的职位,肯定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以臣看来,他迟早会背叛您."

  太宗说:"凭侯君集的才能,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朕又不是吝惜高官不给他,实在是按照排序,还轮不到他而已.您千万不能胡思乱想,随便猜疑啊!"

  后来,侯君集果然因谋反而获罪被杀.太宗找来李道宗,向他当面道歉:"当初您对侯君集的评价是对的,果然如您所料."

  太子李承乾被幽禁后,魏王李泰每天都要进宫,到太宗

跟前服侍.太宗非常感动,当面答应要把他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向太宗提议,把李泰立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则提议让晋王李治做太子.

  有一次,太宗对群臣说:"昨天,李泰趴在朕的怀里,对朕说,‘如今,能成为父皇最亲近的儿子,儿臣非常开心,这是儿臣的重生.儿臣有一个儿子,儿臣死的时候,定会杀了他,把皇位传给晋王李治.’世人都疼爱自己的子女,朕听到李泰的想法,觉得非常心疼."

  谏议大夫褚遂良站出来说:"臣以为陛下这样说,非常不妥.臣恳请陛下在立储的事情上,要慎重考虑,不能再出现失误了.陛下离世后,魏王继承大统,他绝不会舍得杀死自己的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晋王.以前,陛下就是因为过分宠爱魏王,致使他的待遇超过了太子.这才引发了太子的谋逆之心,酿成了灾祸.陛下要引以为戒啊!如果您打算要把魏王立做太子,请先安排好晋王.否则政局不稳啊!"

  太宗听罢,伤心地流下眼泪.他说:"朕没办法这么做."说完,便起身返回宫中.

  魏王担心太宗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找到李治,对他说:"你以前和汉王李元昌很亲近.现在他因为参与太子谋逆,已经被赐死.你就不担心自己被怀疑吗?" 李治自从听了这番话,整日惶恐不安,满脸忧愁.太宗对此觉得很奇怪,数次追问他原因.李治就把李泰的话,告诉了太宗.太宗听后,对李泰很失望,后悔曾经许诺要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当初, 太宗曾就造反一事,当面质问李承乾.李承乾说:"我已身为太子,哪还有更多的要求!正是因为李泰对我图谋不轨,我才时常需要和大臣们商量自保的方法.又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在身边趁机唆使,我才做错事,造成今天的局面.父皇如果让李泰做太子,那刚好让他的阴谋得逞."

  一天,退朝后,太宗在两仪殿,单独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人.太宗说:"朕的一个弟弟、三个儿子,做出这样让人伤心的事.让朕觉得非常苦闷,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说罢就要往床头上撞去.四人见状,赶忙上前阻拦.太宗又拔出佩刀,想要自尽,褚遂良一把夺下配刀,交给了站在身边的晋王.长孙无忌等人询问太宗的想法.

  太宗说:"朕打算把晋王立为太子."

  长孙无忌上前说:"臣等一定谨遵陛下的旨意.如果有人反对,臣恳请陛下将其处斩."

  太宗对晋王说:"你还不赶快拜谢你的舅舅!他已经答应支持你做太子了." 李治赶忙向长孙无忌行礼,表示感谢.

  太宗又说:"现在,你们已经同意支持朕的决定.但是,不知道宫外对此事有何反应?"

  众人答道:"晋王宅心仁厚,孝敬父母,天下皆知.陛下可以就此事,询问百官.如果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那就是臣等欺君罔上,罪该万死."

  随后,太宗召集六品以上官员到太极殿觐见.太宗问群臣:"李承乾犯上作乱,李泰为人阴险,都不是太子的合适人选.朕打算从众皇子中挑选一人,立为太子.众爱卿认为谁可以继承大统?请各位明确的说出来."

  大臣们齐声说:"晋王有仁义之心,当为太子."太宗看到众臣的反应,非常开心.

  这天,太宗召见李泰.李泰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护卫,刚到永安门,就被拦了下来.太宗下旨,让城门守卫就地解散李泰的随行护卫,押着李泰走肃章门,幽禁于北苑.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太宗颁布诏书,册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登上承天门楼,亲自宣布大赦天下,全国宴饮三天.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资治通鉴菁华》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