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9
脸色,劝慰秦王一番.他让李世民把王冠戴好,然后同他商量如何应对突厥.
这一年闰七月,在第二个七月的二十一日,高祖下诏,令秦王同齐王率军从豳州出发,抗击突厥.每次有战事时,高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秦王带兵去征讨.可是,一旦战争结束,他对李世民的猜忌就更重了.
当时,突厥的颉利突利两位可汗带着自己所有的军队,兵营相接,向唐朝大举进攻.李世民带兵前去阻击.行军路上,连续的降雨阻断了粮食的补给.长时间的行军让全军官兵疲惫困乏,兵器也都破损生锈了.朝廷内外对这种情况都十分担忧.
八月十二日,一万多突厥骑兵突然出现在豳州城西,在五陇阪摆开阵势,准备进攻.看到突厥大军来势汹汹,唐军的将士们方寸大乱.
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突厥大军逼到我们阵前,大军不能显示出丝毫的胆怯,我们要出城,与突厥人面对面打上一仗.四弟,能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吗?"
李元吉害怕了,对秦王说:"二哥,还是谨慎些好.突厥军队人强马壮,怎么能轻易主动出战呢?万一打败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李世民见状,便不再强求:"那你就留在城中坐镇吧,我一个人带兵前去!"
李世民挑选了一百多名骑兵,一路飞奔,来到突厥阵前.李世民大声说:"你们的可汗和我国签过盟约,并结有姻亲关系.现在,你们为什么要违背约定,进军侵犯我国?我是大唐的秦王!如果可以,让你们的可汗单独出来和我比武.如果可汗让你们大家一起上,那我带来的这些部下也奉陪到底!" 颉利可汗听李世民这么说,有点儿摸不透李世民的意图,笑了笑,不说话.
李世民带领士兵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派士兵转告突利可汗:"我们以前订过约定,无论谁有危难,都要相互救援.你现在出兵攻打我,这算怎么一回事?你怎么能完全不顾我们的情分呢!" 突利可汗没回答.李世民又向前移动,准备渡过前面的河沟.颉利看到李世民毫无顾忌的带兵前行,又想到刚才李世民说与突利曾有盟约,当即起了疑心.他立刻派人对李世民说:"秦王不必再往前走了.我这次带兵前来,只是想和您确定补充原来的盟约而已,并没有其他的意思."随后,颉利大军向后撤了一段距离.
此后数日,雨越下越大,一直没有停下来.李世民对麾下的将领说:"在作战中,突厥人最擅长的就是弓箭.可是最近一直阴雨不断,空气潮湿.弓箭上用的胶黏性会降低,弓弦的弹性会减弱,弓就不好用了.突厥人没了弓箭,就像鸟没了翅膀一样.现在,敌军长途奔袭而来,远离故土,身心疲乏.而我们有锋利的兵器,住在房子里,吃得好,睡得好.情势对我军十分有利,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还在等什么呢!"
于是,这天夜里,李世民突然出兵,冒雨进军.秦王此举让突厥全军上下震惊不已.同时,李世民暗中派人找到突利,向他分析利害关系.突利听后,欣然表示愿意听从秦王的调遣.面对李世民的逼近,颉利准备迎战,但突利对此坚决反对.颉利察觉事情发生了变化,可又无可奈何.最终,颉利让自己的堂叔阿史那思摩和突利一同前往,拜会秦王,表示愿意同大唐停战,重新修好.李世民接受他们的请求.随后,突利主动请求,想和秦王结拜兄弟.李世民答应了他.两人盟誓后,突利离去.
在秦王成功阻击突厥后的第二个月月初,阿史那思摩代表突厥部族入京朝见.高祖亲自招待他,好言安抚,并封阿史那思摩为和顺王.三十日,高祖派遣左仆射裴寂回访,出使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