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9
.从那以后,高祖愈发信任李建成和李元吉,与二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对于李世民,高祖不再考虑改立他为太子的事情,并逐渐疏远了他.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这一年的夏天特别炎热.六月,高祖李渊决定到仁智宫去避暑.二十四日这天,发生了一件事,打断了唐高祖李渊愉快的避暑假期.庆州都督杨文叛变了.
很早以前,李元吉就极力劝说李建成,要尽早除去李世民.他说:"太子,如果你不忍心,那我替哥哥下手除去他."有一次,高祖到齐王的府中探望,李世民随行.李元吉让自己的护军宇文宝藏在卧室里,打算对秦王下手.李建成本性比较宽厚,心肠有点儿软.当他知道李元吉要刺杀李世民后,极力劝阻,制止了齐王的行动.李元吉对此很不满意,生气地说:"我完全是为了您考虑,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太子东宫中,有一支特殊的卫队,号称长林兵.平时,太子安排他们驻扎在东宫的左右长林门.这支队伍有两千多人,都是李建成私自从各地找来的勇士.除此之外,李建成暗地里派可达志与燕王李艺联系,从他那里调来了三百名骁勇善战的幽州骑兵.李建成本打算把这些人作为低级军官,混编入自己的东宫卫队.可是,这些骑兵刚刚被安顿在东宫东面的坊市里,就有人告发了他们.高祖为此事把太子狠狠的骂了一通,把可达志流放了.
叛变的庆州都督杨文曾是东宫的近卫.李建成待他很亲近,也非常信任他.李建成让杨文暗中留意招揽勇士,往长安输送.
高祖去仁智宫避暑之前,他下令让太子坐镇长安,秦王和齐王随御驾同行.临行前,李建成找到李元吉,让他趁这次机会除掉李世民.他说:"生死成败,就在今年见分晓了!"李建成命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前往庆州,押运大批盔甲给杨文.当二人走到豳州的时候,给高祖送去了密报.上面说太子送盔甲给杨文,命他起兵叛变,自己则在京城接应.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杜风举的宁州人也跑到仁智宫,向高祖告发太子要谋反.高祖怒气冲天,亲笔下诏,借口别的事让李建成立刻到仁智宫来见自己.
李建成接到诏书,知道事情败露,心中恐惧,不敢去见高祖.府中的官员纷纷献计献策.詹事主簿赵弘智劝太子,让他免去仪仗,不带随从,立刻到高祖那里负荆请罪.太子舍人徐师则劝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占据长安,就此发兵起事.李建成考虑再三,决定前去认罪.刚走了不到六十里路,刚走到北魏毛鸿宾的栅堡附近时,李建成把随行的官员留在那里.随后,带了十多个人,马不停蹄地的赶往仁智宫.李建成见到高祖后,跪在李渊的面前,趴在地上磕头,承认自己的罪行.他还把自己猛地摔出去,差点昏死过去,以此来谢罪.但是,高祖正在气头上,没有原谅他.
当天夜里,高祖赐给李建成麦饭,把他安置在帐篷里,由殿中监陈福看管.高祖派遣司农卿宇文颖迅速前往庆州,传唤杨文.杨文见到宇文颖,了解当前的情况后,随即起兵反叛.高祖随即下诏,让左武卫将军钱九陇会同灵州都督杨师道,共同讨伐杨文.
二十六日,高祖召见秦王李世民,就此事征求他的意见.
李世民说:"杨文竟然如此狂妄,敢公然举兵叛乱!不过,父皇,可能他现在已经被自己的手下制服,或者已经被自己的部下给杀了.即便情况不是这样,父皇也不必多虑,直接派人带兵剿灭他就是了.杨文那小子成不了气候!"
高祖考虑了一下,说:"不行,这件事牵连着你大哥,朕担心会有更多的人响应杨文.朕希望你能亲自去一趟.等你平叛回来,朕就改立你为太子,到时候让李建成去做蜀王.我没办法像隋文帝那样残忍,杀了自己的儿子.你要答应我,如果他能安心做一个臣子,你要留他一条性命.即便他不安分守己,蜀地那里部署的兵力不多,你对付他也会容易点儿."
仁智宫作为避暑的皇家行宫,修建在山里.高祖害怕自己被追随太子的叛贼围攻,带领皇家卫队连夜从南面出山.刚走了十几里的时候,碰到了陆续前来的太子东宫的官员.高祖命令他们三十人站成一队,交给军队分开看管.到了第二天,高祖才重新回到仁智宫.
李世民带兵出发后,很多人为太子求情.在外朝,封德彝想尽一切办法为太子开脱.在后宫,嫔妃们和李元吉也不断地为李建成说情.最后,高祖被说服,改变了主意,派太子返回长安,继续驻守京城.
最终,高祖把这件事的所有罪责推到了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天策兵曹参军杜淹的身上,把这几个官员流放到巂州.对于太子李建成,高祖只是以没有注意团结兄弟作为理由,训斥他一顿,就此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