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资治通鉴菁华

第51章 李密和王世充

书名:资治通鉴菁华 作者:司马光 本章字数:481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8


第51章 李密和王世充

  

  李密杀了翟让之后,变得有些狂妄、骄傲自满,对手下的士兵也不太关心.当时,瓦岗军的仓库里有很多存粮,钱币布帛之类的东西却很少.很多时候,士兵立了战功,却得不到赏赐.可是,李密对刚刚归附自己的人,却给他们很优厚的待遇.瓦岗军老兵对此很不满.一次宴会上,徐世■当众指出了李密的缺点.这让李密十分恼怒,找了个借口派徐世■去镇守黎阳.从表面上看,李密此举似乎是在重用徐世■,实际上是在疏远他.

  在洛口,李密开仓放粮.发粮时既没有人主持管理,取粮时也没有凭证,任何人想取多少都可以.结果,有的人取的粮食太多,拿不动,只能把粮食随意丢撒在大街上.从粮仓到外城门的路上,散落的大米足有几寸厚,车马在上面随意地碾踏.

  听说李密开仓放粮,各路人马甚至强盗都跑到洛口.许多人还带着自己的家人,有将近百万人.没有淘米的器具,他们直接用荆条编成筐,在洛水边淘米.十里洛河像是蒙了一层白纱.看到此情此景,李密非常高兴.他对身边的贾闰甫说:"这样应该算得上是足食了吧!" 贾闰甫答道:"老百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粮食则是老百姓生存的根本.老百姓像潮水一样涌来,是因为您这里开仓放粮.可现如今,负责放粮官员这样糟蹋粮食,让人十分痛心.粮食不是无穷尽的,总有分完的时候.如果有一天没有粮食了,老百姓肯定会离开.到那时,明公,您拿什么来完成自己的大业呢?"听了这番话,李密如梦方醒,随即任命贾闰甫负责放粮的相关事务.

  公元618年,五月二十四日.留守东都的隋朝官员拥戴隋越王杨侗继位,改年号为皇泰.六月,李密带领部下归降了皇泰主杨侗.李密被册封为魏国公、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

  后来,东都洛阳的军队连续打了几次败仗,实力有所削弱.当时,朝廷里,内史令元文都、卢楚和郑国公王世充之间,矛盾重重,互相算计.李密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东都.没过多久,王世充设计除掉了元文都、卢楚等人,大权独揽.王世充掌权后,大肆奖赏自己的士兵,同时加紧兵器的制造,暗中准备对付李密.

  当时李密的部队缺少衣物,洛阳的部队则缺少粮食.于是,王世充和李密联系,请求互相交换粮食和衣物.这件事让李密觉得很为难,犹豫不定.但是,身边的长史邴元真等人为了谋求私利,纷纷极力劝说.最终,李密同意了王世允的要求.在此之前,每天都有几百人从洛阳来归顺李密.东都交换到粮食后,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少.这让李密后悔不已,随即停止了与王世充的交易.

  七月,在汲郡卫县的童山附近之下,李密率军与北上的宇文化及十五万大军发生激战.李密的瓦岗军奋力抵抗,打退了宇文化及.李密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是损失了很多的精兵良将.士兵们也都疲惫不堪,很多还生了病.

  王世充想借机进攻李密,又担心自己的部下不想出战.他让左军士张永通撒谎,称自己梦到三次周公.在梦中,周公要他转告王世充,军队各部要相互协作,共同击退敌人.于是,王世充修建周公庙.每次出兵作战之前,他都要先到周公庙去祈祷.王世充又让巫师对外宣称,周公让自己立刻前去讨伐李密,而且会立下大功.如果不去,士兵就会得病死去.王世充军队里的大部分士兵都是楚人.他们很相信巫师的话,积极要求出战.

  九月初十,王世充精选了二万多士兵,二千多匹战马,从洛阳出发,攻打李密.军队阵容强大,队伍的旗帜上还写上"永通"二字.十一日,部队到达偃师,在通济渠的南边安营扎寨,还搭建了三座桥梁,准备渡渠作战.李密带领精兵赶往偃师,准备以邙山为屏障,等候王世充的军队.王伯当被留下来,带兵守卫金墉城.

  出发前,李密把所有将领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应对王世充.裴仁基提出:"王世充带领着精锐部队来攻打我们,那么,洛阳的守备肯定空虚.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在王世充军队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阻止他继续向东进军.另一路,挑选出三万精兵,沿黄河向西,快速逼近东都洛阳.如果王世充撤军,我们则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出兵,我们就再次逼近东都.这样一来,对方疲于奔命,而我们的兵力调动充裕,一定能打赢他."李密说:"这个方案很好.但是现在王世充的军队有三个明显的优势:第一,武器比我们精良;第二,军队士气坚决,深入攻击;第三,破釜沉舟,粮食吃完之后才开战.我想,我们只要保持自身的实力,坚守城池不出战,就可以了.到时候,让王世充想交战,找不到人,想退兵又无路可退.用不了十天,就能拿下他的人头."

  大将陈智略、樊文超、单雄信等人纷纷表示:"《兵法》上说,‘己方力量是对方一倍则作战’.这次,王世充带的人不多,我们的人马比他的多上不止一倍!何况上次交手时,他们被我们打得惨败而归,想必都被吓怕了.而且,我们现在有大批刚刚归附的江淮人士.他们个个锐气十足,都想借此机会表现一番,建立军功.正好让他们参战,定能成功."有一多半将领都赞成这种意见,表示愿意开战.李密考虑再三,决定按照众人的想法实施.裴仁基尽力解释,与众将领争辩,也没能说服大家改变决定.最后,他敲着地,感叹道:"魏公啊,终有一天,您会后悔今天的这个决定."

  魏徵对长史郑颋说:"最近,魏公虽然连着打了胜仗,但是军队伤亡很大.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士都阵亡了.最重要的是,现在将士们心身都很疲倦.两军交战时,这两点就对我军十分不利.更何况王世充的军队缺粮,全军上下一心,破釜沉舟,打算决一死战.在这种情况下开战,很难决出胜负.不如修筑工事,挖深沟,加高城墙,据守不出.用不了半个月,王世充吃完了粮食,自然就退兵了.到那时再主动出击,一定能取胜."郑颋说:"你的这些想法固然不错,但都是些老生常谈."魏徵争辩道:"这是一条退兵的妙计!怎么能说是老生常谈呢!"忿忿不平地转身离去.

  李密和程知节带领的内马军在北邙山上安营扎寨,单雄信带领外马军在偃师城北驻扎.王世充派遣数百名骑兵偷偷渡过通济渠,突袭城北单雄信的营寨.李密接到消息

,立刻派裴行俨和程知节前去支援.裴行俨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到达.裴行俨刚进入战场,便被流箭射中,摔下马来,倒在地上.程知节赶到,杀了几名敌兵,救起裴行俨.王世充的军队攻势凶猛,程知节只得把裴行俨抱上马,返回大营.途中,二人被王世充的骑兵赶上,敌兵用长枪从后面直刺程知节.程知节转过身来,折断长枪,杀了追兵,才带着裴行俨得以脱身.天色变暗,双方鸣金收兵.这一仗下来,李密麾下的孙长乐等十几员猛将都受了重伤.

  李密认为王世充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自己又刚刚打败了宇文化及,军队士气正旺.所以,面对王世充的军队,李密不免有些轻敌.建营寨时,他没有在周围设置防御敌人的围墙.王世充挑选了两百多名骑兵,让他们提前吃饱饭,喂好战马.随后,这些骑兵趁着夜色秘密进入北邙山,在山谷中潜伏下来,准备第二天出击.

  十二日清晨,准备出战前,王世充对将士们说:"弟兄们,今天,生死在此一举.这一仗,如果我们打赢了,从此荣华富贵.如果我们输了,谁都活不了.大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光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自己,请各位英勇作战!"

  天亮后,王世充率军迅速逼近李密的营寨.李密匆忙应战.李密的军队还没排好迎战的队形,王世充就命令士兵进行攻击.王世充挑选的士兵大多来自长江、淮河流域,作风剽悍,动作迅速敏捷,作战非常勇猛.在战前,王世充还找了一个长相十分接近李密的人.事先把他捆起来藏好.等到两军激战时,王世充派人牵着他,从阵前走过,并高声大喊:"李密已经被我们抓到了!"士兵们见此情形,都高呼万岁.此时,埋伏的骑兵从山上冲下来,直接冲进李密的营寨,放火焚烧营房和粮草.李密的军队无力抵抗,溃败逃散.最后,李密只带领一万多人逃回洛口.战后,张童仁和陈智略投降了王世充.

  当晚,结束与李密的对战后,王世充迅速包围了偃师.战前,李密命大将郑颋负责守卫偃师城.王世充包围偃师后,郑颋的部下擅自打开城门,放王世充进城.

  王世充的家人原本在江都居住.后来,跟随宇文化及北上.到了滑台之后,又被王轨带到了李密军中.李密本打算用王世充的家人招降王世充,就把他们留在了偃师城中.

  王世充进城之后,找回了哥哥王世伟,自己的儿子王玄应、王玄怒、王琼等人,还俘获了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几十个李密的大将.王世充在俘虏中找到邴元真的妻子、郑虔象的母亲以及李密众位将领的子弟之后,派人安抚他们,让他们暗自联络,招降自己的亲人.随后,王世充整顿人马,进军洛口.

  邴元真在县衙做官员的时候,犯了贪污罪后出逃.逃到瓦岗之后,翟让命他负责文书工作.后来,李密要开设幕府,到处挑选出色的人才.翟让向李密推荐了邴元真.李密很不情愿,碍于翟让的推荐,还是任用邴元真,让他做了长史.在李密军中,邴元真从来没参与过军事行动的谋划.在李密前往北邙山时,邴元真被安排镇守洛口.

  邴元真这个人,目光短浅,生性贪得无厌.宇文温曾经提醒李密:"如果不尽快除去邴元真,迟早是个祸患."李密没有理睬.后来,邴元真知道了这件事,准备密谋背叛李密.杨庆听说后,立即报告了李密.李密这才开始怀疑邴元真,派人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李密从北邙山败退,准备进入洛口城.邴元真已接到消息,便立刻派人暗中与王世充联系.李密得知后,将计就计,打算在王世充军队横渡洛水时,突然发起攻击.王世充大军到达洛水后,悄无声息,没有惊动李密派遣的哨兵.等到李密发现,带人出击时,王世充的军队早已渡过了洛河.单雄信等将领只顾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打算带兵出战.李密认为仅凭自己带领的一万多人,绝对无法与王世充抗衡.最终,李密率领部下骑马,逃往虎牢.在洛口,邴元真归顺了王世充.

  李密手下的单雄信,是一员虎将.他作战勇猛,身手敏捷,马术超群,善用长枪,在军中被称作"飞将".当年,李密除去翟让后,房彦藻觉得单雄信没有什么忠义之心,曾经劝李密应该除掉他.但李密爱才,不忍心杀他.李密战败后,单雄信率部下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准备从虎牢前往黎阳,投靠镇守在那里的徐世■.身边的人说提醒他:"当初谋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差点儿被杀.现在,我们刚刚战败,失去了自己的势力.这种时候去投奔他,恐怕不保险!"李密听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王伯当丢了金墉城后,退守河阳.李密得知后,带领剩余的部下从虎牢返回河阳.考虑到当时的局势,李密打算背靠太行,依仗黄河做天然屏障,和黎阳的徐世■联手,以图东山再起.但手下将领认为:"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军心不稳,人心惶惶.如果在这里停留的时间过长,恐怕要不了多久,人就都跑光了.何况大家都不愿意,肯定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李密见此情形,心中无比凄凉,说:"各位兄弟是我的依靠.既然大家都不同意这个想法,我也无路可走,不如死了算了."说罢,举起宝剑,就要自刎.王伯当上前,一把抱住李密,失声痛哭,昏了过去.众将领见状,也纷纷伤心地落泪.李密说:"我十分庆幸,各位弟兄没有抛弃我,仍然和我一起.我想带大家回关中,去投靠唐王李渊.在李渊面前,我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无论如何,我一定让兄弟们享受富贵."幕僚柳燮说:"您和唐王也算是同宗.虽然您没有和他共同起兵,但以前也曾联手抗敌,定过盟约,留有情分.何况,如果没有咱们的人马在洛阳附近阻击隋军,李渊哪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占了长安.这样算来,您的功劳不小."众人都同意柳燮的说法.李密对王伯当说:"将军,您的家眷都在这里.我实在不忍心让您抛家弃子,随我入关.您还是留下吧!"王伯当说:"以前,萧何带着自己所有的子弟,随汉王四处征战.我心中一直遗憾兄弟们没能都跟着您,和您一起作战.怎么会因为您现在失势,就离开您呢?我就是粉身碎骨,马革裹尸,葬身荒野,也心甘情愿地跟着您,不离不弃!"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最后,有两万人随李密入关,投降唐朝.曾经归附李密的州县和许多李密麾下的将领归顺了隋.轰轰烈烈、盛极一时的瓦岗军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资治通鉴菁华》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