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第四十六章 杜荀鹤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蘅塘退士 本章字数:121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第四十六章 杜荀鹤

  

  杜荀鹤(846年—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因出身寒微,没有任何靠山,数次上长安应考都不第而归。曾游过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献《时世行》十首诗于朱温,希望他能减免徭役与赋税,但没有成功,之后便旅寄于僧寺中,朱温的部下敬翔,曾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写下颂德诗三十章用来取悦朱温。最终朱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年)第八名进士。之后第二年,因时局动乱,重回旧山生活,当时田頵在宣州,对其颇为重视,便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计划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去大梁与朱温进行联络,结果田頵败死,而朱温则表荐他,授其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位。没过多久患重疾,卒。其诗风格清新、语言通俗,后人便将这种风格的诗称为“杜荀鹤体”。大部分作品均以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以及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在当时较为突出,由于长期生活在九华山,因此诗作中以九华山为题材的作品也甚多,而杜荀鹤在宫词方面的写作也颇有造诣,可以说,其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春宫怨

  早被婵娟(一)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二)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三)。

  年年越溪女(四),相忆采芙蓉。

  【注释】

  (一)婵娟:这里形容美好的容貌。

  (二)承恩:指获得宠爱、承受恩泽。

  (三)重:重叠的意思。

  (四)越溪

女:这里指西施曾在越溪浣纱时的女伴。王维《西施咏》:“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译文】

  早年被美丽的容颜所误而被选入宫中,如今连对镜梳妆都懒得去做。

  想要获得宠爱并不在于美丽的容貌,我到底是为了取悦谁来修饰自己的妆容?

  和暖的春风中传来零碎的鸟叫声,正午的阳光下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想念每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回忆过去一起采芙蓉的情景。

  【背景与赏析】

  杜荀鹤的这首诗将“春”与“宫怨”结合在了一起,就因为这点,使这首诗成为了宫怨诗中标新立异的一首。发端的两句将女子的矛盾情怀展现得颇为细腻。对镜梳妆但恐入宫孤寂,“慵”字为欲妆又罢的点睛之笔。三四句是承上,将女子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更加的细腻化、直白化。隐隐地也道出“承恩不在貌”的另外缘由。第五与第六句笔锋突转,重笔泼墨地开始渲染室外的春景,目的是利用自然界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来反衬女子内心的空虚之感,获得强烈的对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两句更加深化了上面两句对比之后产生的强烈反差情怀,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出尾联的作用。尾联则是客观的写景以及叙事。诗人在这里用大量的修饰词语来点缀宫女未入宫前的生活,虽为叙事但言辞间强烈的抒情不言而喻。

  纵观全诗,不难看出作者是用叙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甘,“承恩不在貌”隐喻了当下得宠臣子未必是凭真才实学,这样一表达,仕途的凶险便跃然于眼前。因此可以说本诗的确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